APP下载

“私摄影”的视觉特征研究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摄影创作

杨 曦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一、前言

当代的信息传播领域,摄影已经是文字以外可能最重要的一种信息的媒介或者载体,它几乎涵盖了信息的各个维度,辅助甚至是取代文字的功能,摄影语言已经从单一的复制现实世界,承载图解功能这一基础功用,而扩展到了“语言表达”这一领域的方方面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延伸出了比语言文字更丰富的表现力。单就艺术表现领域而言,摄影语言也具有丰富且多样性的表达可能。本文试图探讨的“私摄影”,正是这多种丰富的表达可能性中,最具个人主观主义特征的一种摄影创作领域。

二、私摄影的定义及其意义

(一)私摄影的定义

关于“私摄影”的概念,如果简单地以公式化的“私人记录摄影”或“私人纪实摄影”①这类概念去理解,未免流于片面。实际上,大多数“私摄影”作品的确使用了纪实摄影的手法,但绝不仅仅局限于记录或纪实,甚至也会使用摆拍等“反纪实”的手法。

从私摄影形成的时间上来说,很多已经发表的文献中,常常把南戈尔丁及其代表作的诞生作为私摄影的确立线,但饭泽耕太郎在他的著作《私摄影论》中开篇即提到:“照片原本就是一种‘私人性质’的媒介。”②也就是说,除非预设了必然服从的拍摄要求与完成条件,所有的其他照片实质上都是依靠摄影师个体的意志来进行拍摄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符合私摄影理念的艺术创作行为早在摄影术发明后不久就开始被摄影者们不断地尝试。因其表达的手法非常多样化,难以简单的概括与界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从个人主观的创作意图出发,表现脉络较为丰富,含义复杂且广泛的一种摄影理念,或说是创作手法。

(二)私摄影意义的悖论

不同的摄影家在“私摄影”这个词义基础上进行的实践创作不尽相同,从而给私摄影提供了多维度的意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私摄影”是相对于担负了公共意义行和责任的摄影而存在的一种创作方式,它的创作出发点与受众更为倾向于个人意识与自我经验。

但就很多以“私摄影”为创作模式的摄影家最终的创作成就来看,很多人的作品仍然呈现了厚重的社会意义,而随着这些摄影师知名度的扩展,他们的作品的公共影响力也相应增大,这是与私摄影的本源有所冲突,但却是一种事实上的结果。这一悖论也是“私摄影”这一影像创作的艺术形式的一种魅力所在。

三、私摄影中的女性形象与观看方式

(一)被观看的女性

比较有趣的一个现象是,从私摄影以一种摄影创作样式出现之初,女性的形象就是表现得最多的主题,最常见的是以“被观看的形式”,如摄影术发明初期的刘易斯卡洛尔,热衷于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拍摄各种少女的肖像;爱德华韦斯顿也拍摄了大量极具个人情绪色彩的女性肖像和人体摄影;而更多的摄影师更热衷于拍摄自己的伴侣,如雅克·亨利·拉蒂格、斯蒂格里茨、罗伯特弗兰克、荒木经伟等著名摄影师,都曾经在创作中用大量的篇幅表现过自己的妻子相当私人化的生活瞬间。徐琴在《私摄影-与女性摄影家的视觉思维中》认为:男性在摄影领域中占有的绝对主导权,导致了女性在艺术创作中经常作为被观看者。③这可以作为女性形象在私摄影中大量出现的一种直接的解释,但深究其原因,其实可能更为复杂与多面。比如,从观看者的角度来解释,以上摄影师活跃的年代,印刷品的阅读权更多地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对异性的窥探心理也可以是造成私摄影作品中女性角色出现得更多的原因。

除此之外,选择以女性形象为创作主体,这背后牵扯到诸如历史渊源、社会选择、性别权利、艺术倾向等更深刻复杂的问题,本文就不再过多的深究与探讨。

(二)女性的自我观看

而从“自我观看”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如果说“男性在摄影领域占有绝对的主导权”导致私摄影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是女性形象,那么当女性自己拿起摄影器材时,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女性摄影师们自我观看的对象往往还是女性。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伦不是准确定义上的“私摄影”艺术家,但她的创作很显然是从个人的家庭成员开始的,其作品中的女性们轻松、自然的流露情绪,可以说是摄影史上最早呈现出来的“私人”情景下的群像。

20世纪80年代的南·戈尔丁、弗朗西斯卡·伍德曼,都将观看自我作为拍摄的最重要主题。从这几位摄影艺术家的创作生平与艺术理念来看,选择自我观看的出发点应该不是为了取悦于作品公开发表后的阅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女性摄影家能够在“私摄影”领域,找到一个更为舒适地表达自我的位置。③这与男性摄影师们的创作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但总而言之,“私摄影”中以女性形象为表现主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值得讨论的现象。

四、私摄影的观看角度

(一)拍摄工具与角度

与以公共传播为目的的肖像摄影、新闻纪实摄影、商业摄影的程式化、标准化相对应的私摄影,其最大的特征是观看角度的极具个性化。随着摄影器材生产技术的提高,摄影创作表达的自由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越来越优良的感光性能,轻盈的机身,让拍摄者便于在室内或相对狭窄的空间中获取到特别角度的构图,这些拍摄角度在某些时候很像人在生活中观看到的自然视角,有时则因为特殊的拍摄手法,如强烈的闪光灯,异常刁钻的角度,而让摄影作品呈现出一种出乎日常经验外的视觉效果。爱德华·韦斯顿就在他的作品中使用闪光灯,让人体如暴晒在阳光之下,呈现与古典主义完全相反的突兀美感;南戈尔丁的作品中,使用近距离闪光灯的拍摄,在画面中造成巨大的反差,彩色摄影更使画面中的人物面孔细节更为突出,给观看者造成比现场观看的更为强烈的心理影响力。

(二)现实世界的折射

亨利·范·利耶在《摄影哲学》中提到:“照片提供的是秩序——世界的碎片,它呈现的是与现实相对的真实存在”④,也就是说,摄影所呈现的是一个及其肖似于真实的印象,但其实具有强烈的抽象特征。南戈尔丁的照片中常常出现镜子这一现实世界的折射物,也就是说,照片所摄取的,已经是经过了一次投射的印象,她的照片最终所呈现的是“影子的影子”。而观者在阅读这些“影子”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地透过其表现,感受到拍摄者在影子之下想呈现的真实内心。

(三)拟人化的拍摄角度

拟人化的拍摄角度也是私摄影常常用到的,荒木经伟在《伤感的旅程》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妻子阳子在木船甲板上假寐的那一张。这张作品没有惊艳的创意,没有宏大的场景与叙事,也没有特殊的拍摄技巧,而它莫名地特别吸引人之处就在于拟人的视觉,观者仿佛可以站在拍摄者同样的角度,轻松而又略带忧伤地体验那种人生中熟悉而又转瞬即过的日常片段。同样类似的视角出现在阳子葬礼的照片中,我们可以将这张照片的视角与鲁道夫·科匹兹的牛群、纳达尔在热气球上拍摄的巴黎市景做对比,前者是动物视角,后者是上帝视角,而荒木经伟是亲人的视角。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视角可以最大化地激发观者的共情,这是“私摄影”拍摄者者们的最大创作目的,也是这一摄影流派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在弗朗西斯卡·伍德曼的自拍、米奇.爱泼斯坦的《家族生意》、川内伦子的三部曲影集、王小慧车祸后的自拍等著名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虽然拍摄技巧和思路不同,但引发共情的拟人视角,其内在是共通的。

五、私摄影中的物与景

“私摄影”不仅借助拍摄亲密状态下的人来进行共情,也常常借助景与物作为传达感情的介质。这里我们要谈到的物,包括动物和静物。深濑昌久拍摄的猪,森山大道拍摄的流浪狗,逼迫观者直面关于生命中丑陋、极限而残酷的一面。如深濑昌久的自述中说:“是生命的正片与负片,是生命所拥有的那种残酷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⑤荒木经伟在阳子死后,拍摄了摆放有阳子遗照的屋顶天台,这张照片看上去像不经意的偶然一瞥,他们共同饲养的猫与落满灰层的桌子,共同营造了对逝去生命的遗憾与无奈感。

“私摄影”摄影师们也常常把镜头对准风景与静物,荒木经伟在阳子去世后,举办了名为《空景》的个展,拍摄了大量的天空与星辰;南戈尔丁用友人去世后,拍摄时刻意曝光不足的红色天空来表现了对消逝生命的脆弱感受;⑥王小慧拍摄的冰封的花朵,强化了女性对易逝的美的无力感;而川内伦子的野火和吃剩的西瓜皮,死昆虫等景物拍摄和小林纪晴的大范围留白,只以极小面积切割进画面的景物,都呈现出独特的意象之美。这类带有强烈情绪化的景物摄影,往往以小见大,用轻薄的表象直击人心,有时比人物摄影更具冲击力。

六、结语

通过对各个“私摄影”创作者作品的梳理,可以看到私摄影作为当下最受年轻人青睐的摄影手法,其魅力所在。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图像阅读的膨胀化、摄影的公众化与日常化,日益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实,私摄影也在慢慢呈现一种向流行与传播方向转换的趋势。如顾峥老师谈到的:“图像生产与传播过程中俨然存在的公私界限变得愈发不分明”⑦,“私摄影”从早期的以个人主观意识出发而拍摄,在小众的圈子里鉴赏与交流,而发展到了今天,成为公共摄影领域中极为流行的一种摄影模式。私摄影在更多专业甚至于业余的创作者参与进来之后,它生活化的实践,以及对人性、社会更为透彻的探索,它视角的宽度与广度,在当下都是前所未有且可能无限深远的。如何适应当下摄影的高速传播速度,在个人表达与公众解读,摄影的即时性与历史厚度中找到适合的表达临界点,应该是当代“私摄影”创作者需要更多考虑与反思的问题。

注释:

①吴夏璠.“私摄影”摄影画面的表达与解读[J].中国文艺家,2018(06):294.

②饭泽耕太郎.私摄影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③徐琴.“私摄影”与女性摄影家的视觉思维[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④亨利.范.利耶.摄影哲学[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

⑤饭泽耕太郎.私摄影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⑥吴夏璠.“私摄影”摄影画面的表达与解读[J].中国文艺家,2018(06):294.

⑦聂槃.顾峥:日常摄影不应仅仅是一种“日常应酬”[J].美术观察.2019(09):5-8.

猜你喜欢

摄影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创作心得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