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的功能及其核心价值
2021-04-08李素英白东丹史亚男
李素英 白东丹 史亚男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河南 新密452370)
一、历史教育的学科功能
历史有什么作用?历史教育有什么功能?这是当人们接触到历史学科时首先发出的疑问。因为只有当学科存在社会需求时,学科价值才会被人们看到,才会对它进行学习和研究。历史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传播唯物史观,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历史思维才能播种到学生头脑里;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形态变化以及发展规律,并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对问题的思考和解释;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和热爱,愿意为祖国的兴盛付出自己的奋斗。
人们对历史教育的理解主要停留在三个层面:
一是学校里进行的历史课程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都有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安排。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
二是学科专业领域内,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是以历史学的内容和学术规范为主体的专业历史研究教育活动。
三是在社会这个大范畴领域内,人们所接受到的历史教育。比如说现在流行的宫廷剧,以历史事件为创作题材,或者城市博物馆或者历史性质的展览等。不管什么渠道和什么方式所接受的历史知识,终极价值都在提高国民整体的历史文化素养。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历史教育指的是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方式向社会普及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的过程,以提高全社会成员的历史素养和基本素质。
(一)历史、历史学和历史教育
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是指人类发展至今所有客观事件和活动的总和。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揭示的是过去的真相,探究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是对过去回忆的总结,是零散的知识的总和,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对所有过去发生过的客观事件的学习和了解。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深度挖掘背后意义的科学。它是一门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对历史学的学习,是对客观历史事件的再加工以及做深层次的思考和延伸,得出独到的见解和阐释,并得到对当今时代的启迪和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
历史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社会各方面进行历史的教育;狭义上来说,历史教育被看作是学生在学校里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历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为了掌握历史知识,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而是为了提高通过历史学习而达到的核心素养,树立唯物史观,知晓时空观念,明白史料实证,分辨历史解释,培养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的落脚点是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现实,服务点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历史教育都是指向当下、着眼未来的,这是历史教育的基本属性。
(二)历史教育的功能
1.历史教育的基础功能:文化传承
掌握历史知识是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历史是需要被铭记的,文化是需要被传承的,使命是需要被继承的。历史教育是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而这些历史知识正是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历史知识越丰富,历史文化传承的内容就越多,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才越深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以历史课程为载体,并以具体的课程标准或大纲为依据。
历史知识是历史教育的素材来源;历史知识总是历史事实对当时时代的反映,或者特定时代对当时事实的认知。因此,历史教学就要重视历史知识、历史事实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正确地理解过去,进而理解现在和未来。
2.历史教育的核心功能:意义建构
人类学习过程的本质正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对知识点的记忆,对客观事件的阐述,而是通过表象看本质。透过具体的事件,看到其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意义。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记硬背,而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和思考,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达到鉴古知今的作用。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指在课堂中以客观的教科书知识为基础,以师生对知识间联系的深刻与独特理解为核心,以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生成为双重目标,促进以教师、学生和知识三者共同发展为目的的连续学习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学习,是对历史的理解和探究,实现意义建构是历史教育的本质。
历史学习中的意义建构主要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来达成的。例如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章节学习中,以在中国反侵略的道路上曾发生过的鸦片战争为例,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只是铭记历史常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痛苦的起源事件是鸦片战争,背后的意义在于知道民族所经受过的苦难,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以及如何实现富强的民族复兴探索。
3.历史教育的整体功能:价值认同
历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手段,相同的价值认同是打造凝聚力的必要条件,在进行国民价值认同教育上,历史教育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无需提醒的自觉价值认同,是国民素养教育的应有之义。
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身的文化,这就是统一的价值认同。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整体上就表现为价值认同。国家认同就是要理解今天国家是如何走到现在的,从而形成对国家的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家国情怀。有了家国情怀,才会有相应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当前时代表现为“四个自信”的价值观,分别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对其他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应该具有正确的态度,进而建立健康的国际意识。
二、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
(一)历史教育的人文素质培养:育人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历史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对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传授知识,解释其意义,探究其中的变化和规律,从而得出本质的认知,以此得出与历史发展相吻合的判断。历史教育是将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所得到的体验和认知,也就是历史智慧,历史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来认识人类自身。
(二)历史教育的家国情怀培养:治世
历史学的治世功能主要针对国家治理而言的。古代的官僚体系如何治理国家,主要是通过史书的记载,根据以往朝代的经验来统治当下的政局,所以历代封建君王都组织官员对史书进行编纂。通过对史书的重视,来达到维护与强化国家统治秩序的目的,同时又起到辅助国家统治和教化的作用。历史上有多部历史著作都被统治者视为治国理政之书,比如《资治通鉴》、《史记》等。在《资治通鉴》中,通过认识到以往国家的盛衰规律,民生休息的办法,来得出当今朝代的得失,通过有效的解决办法,达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在《史记》一书中有云,“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本意。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借鉴,来得到对当今时代的警醒和提示。
(三)历史教育的情感价值审美:人格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当今教育系统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再像以前只是注重对温饱的重视和知识的积累,现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历史是有人在其中参与的,对历史文物的解读,有助于潜移默化的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民族意识的崛起,都依赖于历史教育。以及增加对生命的重视,培养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以及生态环境教育,培养健全人格,为祖国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当代历史教育承载的使命
(一)历史学科教育的核心素养
在当代中国教育系统中,设立了很多的学科,不同学科的设立除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外,还有就是其本身的学科价值。历史学科有着其它学科所没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唯物史观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2)时空观念是形成历史思维的基石;(3)史料实证是培养学生用证据说话的史实精神;(4)历史解释是用来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5)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价值情怀。
(二)结合地方的历史资源拓展历史教育
历史资源的种类是多样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发展历史,找到贴合的历史属性资料,开展独具风格与当地特色的历史资料。比如,(1)纸质资源,寻找保存下来的文本材料;(2)数字化资源,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增加智能化的历史资源;(3)历史遗存,博物馆里的文物展览,历史文化遗址,这些都是可见的历史事实;(4)人力资源,与历史教育相关的社会各界人士,可通过开展讲座或者项目指导的形式,达到口述历史的效果;(5)特色资源,发挥特色场地或红色基地的作用,凸显历史显性和可接触性,探知历史的发展。
(三)历史教育立德树人的社会使命
一个国家的历史对民族的延续和国家的认同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历史的国家就像无根浮萍,随处飘摇,而有历史的民族,不管曾经历多少苦难,都可以再次复兴,重新振兴起来。只有学习好历史,我们才能有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惊叹她深远的历史,怜悯她遭受的苦难,牵挂她美好的未来,我们的国家才会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
四、结语
历史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部分,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传承文明,汲取人类优秀的智慧成果;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透过事件本身的现象看到背后的本质,明白其中的规律和意义;学习历史才能形成客观的历史思维,在古往更替中探寻到发展的正确道路,找到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历史教育的意义,是继承前人无数次探寻得来的经验智慧,是在前人铺好的道路前行,通过历史长河中涌现的贤人来学习做人做事的智慧。历史教育让我们知兴替,明得失,晓善恶,知荣辱,鉴古今,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