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服务城市文化市场改革的措施初探
——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鹤壁院校高职

刘 燕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458030)

一、明确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殊性来确定高职音乐专业改革的发展方向。要充分调研和考察城市文化市场的发展动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职业教育的宗旨和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明确音乐专业的办学思路。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三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时,应该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进而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二,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时,要科学配置,面向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的第一线。第三,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时,要培养与造就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这三个方面能够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高职院校在进行办学时,应该充分了解与掌握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高职院校正处在社会的转型阶段,其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准确并且真实的认识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够科学的避免高职院校教育走入误区,从而有助于高职院校教育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目标还在于,贴近社会、贴近市场以及贴近时代。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围绕音乐化的市场。同时,要面向社会化部门、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以及大众传媒等与音乐产业有关的机构和行业,培养学生具备较好思想品德素质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1)使学生掌握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技能和管理的相关理论,可以从事文化演出部门的演职人员。

(2)使学生具备策划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洽谈能力。

(3)使学生可以在文化传媒机构或者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宣传设计与推广。

(4)为剧场、影院、影视音响部门、信息网络部门以及音乐院校部门,培养能够进行音乐电子信息管理、音乐商品设计、音乐商品制作以及音乐商品传播的人才。

(5)培养技术技能型的人才。

二、建立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应该将市场需求作为引导,从而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教育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培养出同市场发展相适应的音乐人才。所以,对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旨在打破现有“2+1”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音乐专业生源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水平差距较大,传统的两年或两年半集中校内技能实践课的学习训练并不能适用于音乐专业的教学规律。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很多的校内外实训和实践机会,通过音乐类比赛、演出、组织策划演出、社会音乐培训及社区文艺活动排练等活动对一段时期的校内学习进行实践检验,进而继续在校内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技能。所以,将传统的一学期或两学期的集中实习改为三个学年中每年进行短期的实习,这样“工学交替”的模式既能让学生对校内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实践检验,又可以让企业更多的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及时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反馈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真正实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音乐专业人才。

(二)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对于一般工科类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理解和操作的概念和培养模式,但对于高职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却不是这么简单。“校”就是指学校教育,音乐文化行业的“企”一般所指的就是专业演出团体、基层文化馆、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部门等,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传统“校企合作”的项目内,学校主要扮演教学和组织的角色,与社会上各类音乐文化企业进行“订单式”的培养合作,因此培养的是音乐文化行业广泛需要的音乐人才,但是缺乏针对不同行业而区别设置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可操作性难度较大。所以,高职音乐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就要仅仅围绕音乐文化行业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实施。

除了培养学生的演唱和演奏技能以外,要在文艺活动的排练和组织策划、音乐培训的招生管理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以适应行业岗位的需求。此外,也可以建立“校企”,以“琴行”、“音乐培训中心”以及“名师工作室”等为切入点,让“校、企”更加融合,让学生在校内企业实践中同样得到社会行业岗位的培养。[1]

三、探索高职院校服务城市文化市场的多种模式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地方城市文化建设上的互动需要一个空间和舞台,有了这样的空间和舞台,师生们就可以有机会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彰显他们的专业特色,并与专业艺术团体一起,共同担负起城市文化建设的重任。

以鹤壁这座新兴的旅游城市为例,在服务地方城市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道路上已处处留下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师生的身影。

第一,广泛参与鹤壁樱花节、浚县古庙会、鹤壁淇河文化旅游节、鹤壁淇县民俗旅游节、鹤壁乡村旅游节、欢乐中原广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社会活动。

第二,鹤壁各类琴行、艺术培训学校等音乐机构,招纳了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

第三,电视、广播及互联网等媒体举办的演艺活动、比赛可以让音乐专业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更好的与城市文化市场互动起来。如:青歌赛、百姓大舞台、鹤壁好声音、中国新歌声等。

第四,高职院校学生可在政府的协助下为市民举办各类演出,如举办合唱、舞蹈、声乐、器乐等多种比赛,参与多种形式的音乐会、音乐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如今,社区广场文化、乡村广场文化也都应运而生,学生们可以在课外之余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用文化进基层的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音乐文化,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力、鉴赏力。当然,当地高职院校与城市文化产业之间的互动与整合要想成为一种模式化的运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协调和努力。

具体思路:

1.政府要有明确的文件给与倡导,鼓励各个企事业单位出资成立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艺术组织,其培训任务由高职院校师生承担。

2.在市内的一些演出活动场所增加或专门增加各高校音乐会演出场次、演出专场,邀请各大宣传媒体全程关注报道活动情况,增加社会效应。

以鹤壁市为例,每年一度的暑期文化广场艺术节,都设有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专场,在这个舞台上该校的音乐专业师生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次排练节目,师学生们都格外的重视且认真,每次奉上的节目都精彩纷呈。演出节目质量高、参与人员多、涉及范围广,屡屡获得市领导和市民们的高度赞美,无形当中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们通过一次次的实践锻炼,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参加完实践锻炼的学生们倍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

3.在当地电视台、电台举办的一些晚会、比赛、娱乐活动、选秀节目等活动中设立大学生的演出专场,扩大影响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近年来,在鹤壁市举行的大型选秀活动有鹤壁青歌赛、百姓大舞台、鹤壁好声音、中国新歌声等等。

在这些比赛中,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进来,一些比赛还专门设立了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场。该院还被中国新歌声城市海选组委会授予鹤壁赛区人才培养输送基地。这些活动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该院音乐专业学生的社会影响力。

4.在重大节日的各种音乐文化活动中和城市各大商场、各企业所进行的产品营销活动中,可让大学生直接加入。

5.城市社区举办的晚会、音乐会、组织的音乐社团(合唱队、广场舞比赛、戏曲社团等组织形式)的日常性排练,演出等活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可直接进入参加。

6.参与或指导各个艺术学校、琴行、艺术培训机构的各种声乐、器乐、舞蹈培训策划等活动。

据笔者了解,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到鹤壁地区的艺术学校、琴行的发展中去。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艺术学校、琴行中代课、前台接待、企划宣传、排演节目、日常管理等,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锻炼。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前急速发展的城市文化进程中,城市文化产业与文化建设的缺失,将是城市化发展的致命短板,而城市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提升互动和谐发展的进程中,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需政府参与并建立一个行业协会,统一协调、统筹安排,最终将会实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逐步有效地进入社会,参与城市文化建设活动,从而极大地促进和活跃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教育与文化产业有机互动的发展模式,必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猜你喜欢

鹤壁院校高职
新担当 新作为 开创鹤壁人大工作新局面
宣传好鹤壁人大履职的鲜活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建设“法治鹤壁”人大全力以赴
“四个推进”建设平安鹤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