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以比赛形式发展课程思政建设

2021-04-08何一帆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学院

何一帆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

一、课程思政

我国经过多年的经济积累和民族复兴,现处在经济蓬勃发展时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的持续发展需要知识丰富、文化自信的一代年轻人。评价人是否优秀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德是排在第一位的。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崇洋媚外的年轻人,追崇外国文化,甚至是一些外国底层文化,在诋毁中国高尚的传统文化,极度拉低了年轻人应有文化水平。怎样才能让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到在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中国古老的文明呢,显然,只靠思政课是不够的,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尤其是即将进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在社会中发光发热建设祖国的年轻人,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方向,影响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修养。因此,除了思政课以外,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是育人主渠道,利用课堂展现出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做人道理,利用课堂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利用课堂的讲授展现出教师个人修养和个人风采,做到育人先育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因此,在目前国家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社会发展环境的需要,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及时且必要的。

课程思政起源于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论述。2017 年6 月,我校也召开了“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党建工作会,韩宪洲书记提出抓好两个重点,即“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从2017 年以来,课程思政这个名词深深出现在脑海,成为学校推进“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抓手。学校内部开始了对课程思政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2018 年6 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具体清晰的建设思路。

二、课程思政比赛活动

作为大学中一名教学管理人员,笔者的主要责任是积极跟随学校教育发展理念,将学校学院的发展方向以各种管理方式的手段落实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2017 年,不管对于普通一线教师或是管理人员来说,课程思政都还是个新名词。虽然通过会议传达和集中学习接触过一些这方面的理念,但是理解的角度和深度还差很远。为了让教师可以尽快参与投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来,教学管理人员就必须率先解读文件,深入学习学校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进行讨论研究,理解掌握课程思政的内涵,经过多次部门内部的讨论研究,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抓住学院专业和教师的特点,展开了一次以比赛形式为主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活动,尝试推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

为了让教师们能够接收这种方式,学院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再加以院领导的参与和重视,教师们在系领导的带动下开始配合参与。具体方案是根据抽签决定各系教师的参与顺序,利用每周五下午各系开系会和教学研讨的时间进行比赛,不占用教师个人时间,每周2 组同时进行,历时3 个月,共完成了约100 名教师的展示和最终比赛环节,在学院里形成了人人学习课程思政,人人挖掘育人道理的氛围。在这次课程思政比赛活动中,学院选树约1/4 的教师作为榜样教师,除推出前三名参加学校的课程思政比赛,全部荣获一等奖外,还为学院今后的教学发展和专业建设选拔出了一批后备力量。此次活动非常成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思想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榜样作用。

三、通过比赛形式解决思政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

通过比赛的形式能够以课程思政为核心主题把所有教师有序的调动起来,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同时快速解决多个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供参考。

(一)帮助教师搭建学习课程思政的平台

为了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只靠教师个体的研究是不够的,即便学校不断强调它的重要性,教师也会处在一个无助的状态,听讲座也只能停留在一个理论层面。作为学院层面应该为教师搭建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提供一个可以相互借鉴交流的空间,让教师在交流中找到乐趣找到灵感,找到可以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实到课堂里途径,让更多的老师对自己的课程建设有信心,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了达到搭建平台的作用,组织一次院内比赛就成为了首选。

(二)帮助教师快速认识课程思政

比赛刚开始,很多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这个新名词会产生排斥,他们认为课程思政说到底是思政,思政教育就是思政课教师该做的,和专业课没有关系,所以对课程思政漠不关心。当比赛进行一小段时间后,有些学习态度积极的教师通过专家的点评和自我领悟开始进入角色,率先对课程思政有了萌芽的认识,他们了解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的体现是融入育人道理而非上思政课的时候,这些老师正确认识了课程思政,认识到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在当下社会发展中应该做的事,因此第一批教师开始着手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中有了第一批带领者,并且这些带领者尝到了带领的甜头,那么后面一批又一批的教师的积极性就比较容易被带动起来了。当然这里也不乏一些死硬派,但毕竟是极少数。慢慢的,随着学校学院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和受到奖励的老师数量的增多,学院里课程思政的气氛就越来越浓郁,形成了教师们“人人讲育人,门门有思政”的氛围。

(三)帮助教师找到课程思政的方法

当老师们都为课程思政行动起来之后,比赛的气氛也变得积极且和谐起来,比赛真正成为了大家学习交流的平台,老师们纷纷利用教授的专业课开始着手尝试挖掘育人道理。起初老师们挖掘能力有限,会在讲完专业知识后单独加入一段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完全没有融合,但是没人会嘲笑,大家都是在相互学习的态度下进行,慢慢的通过专家点评,老师们更清楚的掌握了挖掘育人道理的方法,因为,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师的责任。

学院里形成了浓郁的讨论氛围,大家在日常交流中也逐渐加入了课程思政的内容,这就是比赛起到的作用。比赛结束时,老师们的水平有了飞跃的发展。有些用心的老师已经可以将育人道理润物无声地融入到专业知识中了。同时,一小部分教师在学校学院的课程思政比赛中能够取得相当好的成绩,也受到不小的奖励,在学校小有名气,学院里形成了像榜样学习的气氛。课程思政做的好的老师不仅比赛成绩好,之后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了课程建设中,在北京市也取得了荣誉称号,在全国不少高校进行经验分享,教师讲课越来越有积极性,也感染了周围的同事,比赛的蝴蝶效应显著。

四、几个关键问题

总结一下,通过这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活动,为教师们主要明确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怎样理解课程思政中的思政

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是要紧紧围绕专业知识的内容进行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专业知识要点并建立正确的使用思路,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有正确的思维导向,在积极的正能量的驱使下思考解决方式,而不是脱离专业知识讲思政课。活动初期有些教师会在讲完专业知识后单独加上思政教育,或是在教案里直接加入伟人头像或国旗,这样显得非常生硬,不会被学生接受,自己讲的时候也觉得奇怪。但从组织活动的角度看,老师们开始思考了,课程思政已经开始进入课堂了,这是个好现象。

(二)如何从专业课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

我认为从专业知识中挖掘的思政元素包括两种:一种是普遍性的育人元素,另一种是专业性的育人元素。普遍性的育人元素来自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人存在于社会中就要遵循各种与人沟通的规矩,诚实守信等普遍要求就构成了普遍性的育人元素。专业性的育人元素需要教师从课堂知识中挖掘寻找,不同专业应根据专业整体研究方向具备不同的特色育人元素,专业中的基础课和核心课也可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包含不同层次的专业性育人元素,这些都应在课堂讲授中润物无声的带给学生。

(三)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合起来

我认为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中的融入不应打破学生接收知识的规律,不应因为思政元素的加入而打断专业知识的连贯性,不应打乱传授知识的递进性。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自然,做到润物无声,不能刻意为之。并且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要做到张弛有度。不能将不同的思政元素强加在每节课程中,不是每节专业课都适合这样做,而是要从合适加入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中挖掘,找到最适合的融入点,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育人元素的排斥,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五、结语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的找到能够配合学校学院发展方向的推动教育教学的可以实施落地的方法,建立从一线教师入手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一切有利机制,在权限范围内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师特点增加教师凝聚力,开展一切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守住课堂教学的重要阵地。在快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教育的舵盘永远要指向国家的发展思路,甚至要提前为国家发展储备力量,因此,如何进行人才的培养是我们永远的主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学院掠影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