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律动教学

2021-04-08李姿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律动节奏舞蹈

李姿慧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太平小学,山东 东营257236)

一、前言

所谓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是指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作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的节奏感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教学融合了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说”的科学理念,其核心是:音乐教学应从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引导学生在接触到音乐后,不仅通过聆听感受音乐,而且还要学着让身体和心灵共同参与音乐,感受音乐中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疏密以及情绪的变化。

根据小学生灵活爱动的特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就可以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将“好动”的学生变为“律动”,稳定学生的音乐节奏,激发其情感表达,学生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学习音乐,就会充满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将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扎实,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全面地理解音乐、想象音乐,进而创造音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音乐能够表达人们的寄托,抒发人们的情感。当我们听到音乐时自然而然的会跟随音乐想象、哼唱,甚至手舞足蹈。事实上,律动并不是学生按照老师规定的某些动作,然后配上音乐来进行的,它其实是人在听到音乐后的一种自然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这是及其重要的。首先它是培养听的洞察力,要求听要专注,只有专心地听,才能培养注意力。听后通过动作自然反映出来,这就是反应能力,这个身体反应就是音乐的表达。学生听到音乐后,对音乐的理解是否准确,看他的身体反应的准确与否就一目了然了。所以说,律动能够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老师观察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在音乐课堂上,老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律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节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抓住学生特点,变“好动”为“律动”

音乐能让人放松,就像绿色植物能给人带来新鲜空气,让端坐学习、身体疲乏的学生们放松身心。大多数的学生都非常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从环境来看,我们的音乐教室一般没有课桌,不需要端端正正的坐好,学生坐在六面体凳上,便于随时活动;从音乐性来看,音乐有它的独特魅力,可以流淌到人的身体里,在让人放松的同时还会给人力量。当学生在听到音乐时总是情不自禁地动起来,或者做一些搞怪的动作,可能我们会觉得他们在乱动,还会哈哈大笑,影响了课堂秩序,所以我们会严厉地要求学生坐好,不要随意乱动。久而久之,音乐课堂上的学生们就不敢再“动”了,尤其到了高年级,学生有时听到音乐仍然呆若木鸡,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也不乐于表现自己。明显老师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常常说,学生的主体,老师是主导,所以我们不要压制学生的情绪,要引导学生。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最大特点,好奇也是儿童非常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在音乐中想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善于将漫无规律的“动”变为为课堂服务的有效律动。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低年级的学生就非常喜欢用体态动作表现自己的音乐感受;高年级学生开始害羞,表现起来就会稍微收敛;女孩喜欢用柔美的动作表现;男孩表现的则是威猛、阳刚。

就拿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吧,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还没有适应小学课堂的“规矩”,仍然喜欢在课堂上走动、玩耍,注意力不能集中。如果将学生的好动转化为律动,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他们一起创编不同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歌唱、舞蹈,他们的参与率就会很高,课堂效果也会更好。农村一年级的学生在刚入学时识字量比较少,如果让学生看着歌词一句句地教唱歌曲,收到的效果比较差,他们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而使用听唱法,一味的让学生听,旋律熟悉了,但他们又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歌词,表达不连贯。唱歌综合课的技能目标还是要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为主。如何让识字少的学生尽快记住歌词和旋律呢?以山教版一年级上册《草原就是我的家》这课为例,教师在范唱歌曲时根据歌词加入了舞蹈动作,边唱边舞,学生们兴致盎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喜欢跟着音乐律动,挥动双手表现蓝天、拉起“缰绳”模仿骑马等,在欢快的音乐学习中,学生不知不觉的就把歌词和曲调铭记于心了。体态律动教学让我感受到了“一劳多得”,既能较快的学会演唱歌曲,又能用体态表现音乐,同时情绪也能准确表达,学有所获。

三、注入音乐知识,律动稳定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也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所有的音乐活动都和节奏紧密相连。所以,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极为重要。然而,如果单纯的进行节奏训练,学生们会感觉枯燥,让课堂变得乏味,从而对音乐课失去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节奏”这一概念比较难理解,但音乐一响他们就会跟着节奏手舞足蹈,这说明学生对节奏具有超强的敏感性。低年级的学生能够跟着节奏做动作就可以了,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各种节奏型,将音乐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学习。其实,节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编创各种节奏,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声音,如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都是非常形象、易于理解的节奏。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可让学生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叫声,并用语言、动作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发出的不同声音,学生初步了解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学生基本掌握了之后可以再加入拍手、踢腿、捻指、拍肚皮、拍屁股等动作,通过这些模仿和编创练习,学生就会对节奏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为深入学习各种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点节奏学生在演唱中不太容易表现出来,我常常用扭到脚走路的状态给他们做示范,并且让他们一起来模仿。“X X ”这样的后附点音符在理性拆分讲解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模仿打枪游戏“biu biu.”,或者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滴滴.”。相信经过这番律动学习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各种节奏会铭记于心,在演唱歌曲时即使出现错误,稍加提醒学生也能很快明白、改正。较难的节奏型,低年级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律动小游戏简单接触,先把节奏唱准确,升入高年级后可以系统学习。这些律动在潜移默化中都会影响学生节奏的稳定性。

四、以律动激趣,借舞蹈激情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要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不管是从三维目标的教学还是到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音乐课从不是单纯的为了学习唱歌而教学,也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多少音乐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音乐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加入身体的律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跟随音乐编创故事,学生需要加入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从旁辅助性指导。学生在编创的过程中一遍一遍的听赏音乐,在无意识中增加了对歌曲的印象,所以老师只需要用较短的时间来教唱,纠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处理学生演唱的情感,学生在聆听、律动中很快学会了演唱歌曲,这样的课堂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音乐是一种声音语言,舞蹈是肢体语言。古语云:“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足以说明,舞蹈律动是发自内心的,可以充分的表现音乐,有效辅助音乐教学。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时,笔者听过一位优秀的老师讲《我是少年阿凡提》的歌曲,至今记忆犹新。这位老师的这节课不仅是给学生上的一堂音乐课,也是给我这位新老师上的一堂示范课。《我是少年阿凡提》这是一首新疆歌曲,课堂伊始,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了节奏练习,这部分节奏来自于歌曲,是富有新疆特色的节奏型,然后以拍手鼓的方式反复练习,学生没有手鼓,但是可以拍手,大家边听音乐边加入节奏,音乐课刚刚开始就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身体的律动也打破了学生的拘束,帮助他们很快地放松身体,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然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环节。这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时刻关注学生,有许多学生上过课外舞蹈培训班,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新疆舞蹈表现的很美,就让她带着同学们一起在音乐中学习舞蹈。学生变成了小老师,同学们学习的更加轻松自在。学习节奏型和舞蹈的同时都是边拍边唱或者边跳边唱,在这样的反复练习中,歌曲也在一遍一遍地听,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非常集中,所以歌曲很快就学会了,教学目的也很容易的就达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仅用了一张PPT 展示歌谱,一件打击乐器辅助教学,没有刻意地添加花哨的环节,也没有单纯的一遍又听一遍的聆听音乐,更没有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唱歌曲,让人听起来轻松又流畅。这位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导着课堂的方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老师传授知识于无形,学生掌握知识轻松自然。润物细无声,如此的教学形式,学生乐于学习,对音乐和音乐课堂充满兴趣。

加入体态律动教学让我们教的容易,让学生学的轻松。在课堂实践中,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优势,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创新,让音乐课堂更有魅力。

猜你喜欢

律动节奏舞蹈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YOUNG·节奏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