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选择
2021-04-08何卓
何 卓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45004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师院校更应该积极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教育型人才,为社会发展做贡献。高等师范院校要深化改革声乐教学模式,改善传统教学理念、内容等,为师范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高师从声乐教学的目标设置、课程体系调整等方面入手,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声乐综合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一、新形势下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前提
随着教育事业创新改革进程的推进,在新形势下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培养目标进行在定位。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重新制定和定位声乐人才培养目标,对当下高师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教育中常将高师与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互相混淆,就需要首先提出对培养目标再定位的问题,进而走出这一误区。高等师范院校在实施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师范性是其重要特征,高师学校要围绕师范生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流程等。高师声乐教学的实际工作中,缺乏人才培养的特色机制,只是照搬了其他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无法突出师范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势性。因此,必须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意识到专业艺术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存在的差异性,进而调整人才培养的方案和管理模式。
高师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侧重点是针对教师方面进行教育引导的,明白这一核心教学理念后,再创新声乐教学模式,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高师声乐教学中需要体现出师范性,将师范性贯穿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对声乐专业师范生有更高的实践教育能力要求。高师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唱,提升声乐专业水平,还要学会引导别人去正确地“唱”。若高师学校没有明确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无法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教育引导,就很难使得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影响到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高师院校必须要明确定位声乐方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重视师范性的教育引导,提升学生的示范意识,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具备声乐演唱能力,更要能“上讲台”进行声乐授课,正确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能力。高师声乐教学中在清楚师范性教学目标之后,要将声乐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围绕教育事业发展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讲课、说课及范唱等能力。进而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高师声乐教学本质属性,其中“高”就是指基础厚实、品德高尚、视野开阔等各种素质需求,“师”就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任务。
二、目前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等师范学院逐渐重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但目前在实际声乐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如何选择教学主力一直是教学讨论的重点。
目前声乐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化,学生在入学前就被教师按照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进行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声乐能力的提高造成了限制。单一的使用一种演唱风格进行教授,很容易抑制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对声乐文化艺术更全面的学习[2]。由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教学的差异性,会使得学习不同声乐演唱的学生在演唱技巧、演唱方向、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掌握的演唱方式有区别,但又局限在一种演唱模式的学习中,进而限制了学生的艺术创作性发展。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和模式缺乏丰富性,导致声乐专业学生在演唱不同曲目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难,无法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演唱当中,就比如民族唱法的学生很难掌握美声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种演唱方式以后,就很难在接受另外一种演唱方式的学习,也就影响了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声乐演唱水平的全面提高。
另外,高师常常忽视了对整体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目前表现为美声唱法的教学体系较成熟、完备,而民族唱法则稍显不足,教学方法比较守旧,没有形成课堂教法和学法的平衡发展,且缺乏相应的考核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声乐教学体系,才能促进学生更多元化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选择
高师需要与时俱进的做好教学改革,在新形势下声乐教师需要完善教学模式,不断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结构,以保证师范生专业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教育行业对师资的要求不断提升,高师院校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己任,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高师要进一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求声乐师范生能够在掌握唱歌、演奏的同时,还要具备音乐教育和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声乐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满足当今高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形势下,高师要切实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进而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在实际的指导纲领中明确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能够在讲台上站得稳,又可以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教育精英,实现师范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
1.教材选择是关键
高师学生的专业基础通常比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要差一些,在进行教材选择时,应该切实为学生发展进行考虑。能够通过选择合理的教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能力,符合学生理解的逻辑,综合的促进学生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教育服务理念。高师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要求,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和结构,重视以学生为本,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3]。在教材的选择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音乐基础教育,有清晰的育人目标进而选择更符合的教材,打破传统教材选择的单一性。
另外,还要重视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不能仅仅是在讲一种声乐演唱方法,应该更好地融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才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学习到更多样化的声乐演唱方式,有助于师范性学生未来工作上的空间发展。还可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比如选择一些声乐文化内容、中外知名音乐会或嗓音的保健知识等,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2.声乐理论是基础
声乐课程属于实践性课程,应该重视学生声乐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但是大部分高师院校在声乐教学中都过于重视技能,而忽视了理论方面的教育引导。在新形势环境下,教育行业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演唱技能,还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理论知识。只有对声乐理论有更透彻的理解,才能在实际的演唱练习中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进而有助于师范生提升专业素质。要重视声乐理论的不断更新,增加新的理论课程内容,比如青少年嗓音保健、声乐教学法、课外音乐活动辅导理论等。
3.实践教学是保障
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才能发挥教学的真正引导作用,提高师范生的综合实力。在新形势下,高师院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长期训练,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成长的空间。高师院校通过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声乐课程教学的内容,通过举办音乐演唱会、组织表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高师要针对师范性的教学特点,组织声乐专业学生到当地中小学进行学习观摩,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习的方向,在学习声乐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不断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高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岗位上体验,在实践中锻炼并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注重与其它辅助专业课相结合
1.注重视唱练耳的训练
高师声乐艺术类学生的基础通常是比较薄弱的,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进行突击性的训练,学习的时间较少,因此声乐基本功不够扎实,容易在演唱时出现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进入大学以后声乐教师就应该注重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不断提升其视唱能力和听辨能力,有助于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2.重视与钢琴即兴伴奏相结合
在高师声乐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伴奏方面的教育引导,当前会伴奏的声乐学生很少,不利于师范生未来自身的长远发展。钢琴即兴伴奏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有重要促进价值,能够掌握即兴伴奏在考教师编时会具备更大的优势。高师需要在声乐教学中融合节奏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入学后就能够接触到简单的伴奏,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与形体舞蹈之间的联系
高师声乐教师应拓展教学范围,建立声乐与形体舞蹈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声乐艺术形式的展现,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为高师院校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主要面向教育者,因此更需要具有较强的演唱实力,才能更好的去教育引导其他人。高师声乐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形体舞蹈,让学生能够在演唱时结合舞蹈动作更好的理解声乐内涵,进而提高声乐课程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随着我国整体教育实力的提升,音乐教育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升高,高师院校要在新形势下探索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进而满足师范生自身的发展需求。高师声乐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声乐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将实践教学融合在声乐理论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教育服务意识,为社会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强的示范型人才,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