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岭南报刊中的戏曲班本
——以《有所谓报》为主要考察对象

2021-04-08李嘉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志士华工班本

李嘉慧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510632)

清末民初,身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仁人志士试图通过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改造来形成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进而实现社会制度的革新。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评价戏剧开岭南革命风气之功:“广东号称革命策源地,世人感归功于新学书报之宣传,然剧本之改良及维新志士之现身说法,亦与有大力焉。”二十世纪初,粤地志士改良戏剧的努力体现在开办剧社,搬演改良戏剧和报章刊登戏剧作品两方面。《有所谓报》是岭南地区刊载戏曲班本较多的刊物之一,本文以该报所刊作品为主要考察对象。

《有所谓报》全称《有所谓唯一趣报》,1905 年6 月4 日(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初二日)在香港创刊。郑贯公主编,黄世仲、陈树人、王斧、胡子晋等撰著。该报宣传民族社会主义,声援反美爱国运动,言论激烈,风行省港。1906 年6 月停刊,《有所谓报》的“新鼓吹”栏目共刊载187 篇戏曲,其标注类型以“班本”为主。“班本”二字,意为记录下来的班社所演剧目之本,在《有所谓报》及其他粤地报刊中直接被用于指代粤剧的剧本。除了“班本”,该报中常见的标注类型还有“二簧”、“梆子”、“河调”、“新串出头”和“全套出头”等。“二簧”、“梆子”均为戏曲声腔,“河调”是由“梆子”衍生出来的唱法。“出头”并非声腔的概念,“出头戏”是指情节简单、内容完整、唱作并行的折子戏。栏目名称“新鼓吹”展现报人有意革新的戏曲理念。从刊载的作品来看,“新”体现在三方面: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风格。

该报所刊班本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层面:(1)反映时事,表达对时局的态度;(2)展现官场黑暗和粤地官吏的丑态;(3)抨击清政府和维新派;(4)歌颂和纪念志士同人。

《有所谓报》是日报,出版周期短,所刊班本对社会事件的反映迅速及时,在1905 年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简称拒约运动)中作出了积极的声援。1905 年夏末,美国罗斯福总统女儿爱丽丝·罗斯福随考察团访问东亚各国,9 月4 日抵达香港,此时正值拒约运动的高潮阶段。早在9 月3 日,《有所谓报》就刊出班本《欢迎会招待美人》议论此事。该剧虚构出一场欢迎大会,借此大会以演说的方式劝告粤人理性对待访问团,以免闹出事端,反而被清政府和美方联合打压。

另一事件同样发生于9 月3 日。当天,拒约会调查员马达臣,书记潘信明和夏仲文三人被捕,次日《有所谓报》就刊出了班本《马达臣舟中诉恨》借马达臣之口吻表白了对拒约一事前途的担忧。马、潘、夏三人的被捕与当时粤地流传的一副“龟抬美人图”有关。为了干扰美国人的到访,拒约会成员印制了一些宣传单和漫画张贴在街市上,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龟抬美人图”。对此事,美国领事馆于8 月31 日向两广总督岑春煊提出抗议,认为这是对爱丽丝·罗斯福极大的侮辱。9 月3 日,粤地官员勘查拒约总会,逮捕了马、潘、夏三人,指控三人制造并散发传单,试图制造暴乱,分别关押于南海、番禺两县衙门。这起事件是粤地官府对拒约运动的直接打击,消息传出后引起社会人士的震动和公愤,社会舆论尤其是各大报刊对此表达了极大的不满,纷纷发文声援。三人被捕次日,广州《岭海报》即登出一则消息,诬指马等三人为“会党”,又说是“孙党”(即革命党)。在当时,这两条罪状只要有一条成立,都可置其于死地。当时保皇党的机关报《商报》马上把这消息加以转载。《有所谓报》连续刊出两篇班本痛斥两报的造谣行为。《生祭三志士》一篇中,风萍旧主以沉痛的语调感叹了志士被捕,两报落井下石,却无人出手援助的情势:

论此事,为同胞,君等岂甘独受。又可怪,数百商人一同议事,个个竟袖手,凝眸。莫不是,拒约事,非是把同胞,拯救。又莫是,救者只为华工君辈就?不同俦。若不然,怎无人,敢作阻拦把情由,问透。唯有个,征鸿目送不识有?痒之忧。最可愤,岭海报,谄谀劣绅就把狂言乱构。那商报,推波助澜落井下石更是众罪,之尤。

风萍旧主为马潘夏三人辩护,痛斥两报的险恶用心:

揣他意,直想蒙蔽官吏,把君等性命,来谋。未事前,既不闻,何以事后就有这般,巧凑。可见得,康徒两报不死君等却未肯,干休。独可惜,君等三人,不死于外人乃死在血凉,禽兽。

在这一起事件中,社会普遍认为马潘夏三人是遭到吴介铭、江孔殷二人向官府检举而锒铛入狱的。《有所谓报》刊出《江虾贾告白》《蜈界冥打电报》《吴介铭运动禁报》《江虾怨命》等多篇班本对二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谴责,直到二人在舆论的压迫下逃离广州稍止。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潘夏事件发生后不久,还有另一个人频繁地出现在《有所谓报》的班本作品中,那就是冯夏威。

冯夏威,广东南海人,1905 年回国参加拒约运动,于7 月16日在上海美国领事馆前服毒自杀,留下遗书两封,一封致美国总领事,劝美除去虐待华工的苛约;另一封劝勉同胞努力抵制。此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然而,从7 月中旬至9 月初,《有所谓报》上未对冯氏殉身一事进行过多宣传,直到三志士入狱后才刊载了多篇班本追念冯夏威,如《追祭冯夏威》(风萍旧主)、《冯夏威勉励同胞》(哲郎)、《祭冯夏威》(萍)。此举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追念烈士,更是期望通过冯夏威壮烈的义举鼓舞人心,勉励粤地同人持之以恒,将拒约运动坚持到底。

除积极响应反美华工禁约运动外,该报班本还有大量作品直接地讽刺了粤地官吏的丑态,如《黠李准升署水提》(猛进)、《柴廷淦去任》(仍旧)、《胡铭槃法场祭佛》(森符)、《沈瑜庆起花园》(风萍旧主)。为塑造官员虚伪贪婪的形象,达到讽刺的效果,这部分作品的语言粗浅直白,近于俚俗,如《柴廷淦去任》一篇,以香山知县柴廷淦的口吻道出了贪官恶吏奉行的准则:

(急口令)做官真好捞。杀人唔用刀。全凭手段老。刮尽民脂膏。人命当系草。一味黄金好。打开大荷包。招财兼进宝。唔啱又走人。翻去充阔佬。叉完麻雀吹大烟。驶乜偏偏要把声名保。驶乜偏偏要把声名保。

作者以夸张幽默的笔调展现他被撤任后的虚伪面目,营造出诙谐滑稽的效果,以迎合读者痛恨庸官恶吏的心理:

呜呼。今日里,我无路求财又是官场,止步。无奈何,挈眷还乡作恶,阎闾。惟独是,此一行无人恭送似觉太无,面目。不若我,先买便无赖,之徒。设香案,和果盒燃放,爆竹。俨然是,好官去任万民恭送何等,欢娱。

报人通过通俗夸张的班本作品煽动读者站到官府的对立面,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达到反对满清的革命宣传目的,但对粤地官员的指摘更多地体现着报人关注民计民生,期望“监察政界之现象,改良社会之魔氛”的态度。

此外,报人还创作了不少讽刺清太后慈禧和“康党”的班本,如《仪鸾殿抱病》一篇描写太后在病中感叹满清的统治已江河日下,清王朝走入了穷途末路,气数将尽:

(二簧旦唱)宫帏里,病多时,沉沉不起。沉沉不起。(慢板)受虚惊,不由人,心难放。到今日深虑着自泯,危机。看国中,这风潮,更有何心,专制。闻党人,图行刺,独夫民贼一概,芟夷。在京师,那车站,突掷下一声炸弹真是惊天,动地。但不晓,那凶手,究竟是保皇革命维新守旧实可,思疑。自古云,多行不义终归,自毙。叹满洲,那气数,就将无一自沉沦,一自,危衰。

在报人的笔下,太后这一“病”显然不仅是身体之病,更是清王朝之病。作品揭示清王朝大势已去,必将被涌动的时代风潮推翻的事实,年迈病弱的太后慈禧颤巍巍地抒发满清难保的慨叹,足以鼓舞排满的士气民心。

“新鼓吹”栏目不乏刊载歌颂同人志士的班本,发表多篇作品鼓吹冯夏威之功,或借马达臣、潘信明和夏仲文之口剖白心声,号召同人联合一心。《陈天华魂归香港》(飞炸)一篇,借陈天华自杀一事分析国内政局,将日本文部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一事与美国的华工禁约联系到一起,又将陈天华与冯夏威作比,呼吁同胞坚定抵制。

总体来看,《有所谓报》所刊粤剧班本相比传统粤剧艺术,其形式体制和艺术风貌都呈现出极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篇幅短小,略去了不同场景间的切换,只有一个场景甚至不交待场景。这一特点使班本适应于报章刊载和读者书面阅读。(2)只有单一的戏剧人物独唱和独白,有的班本中的主人公是他者,还有大量班本是报人创作者直接以自己的口吻演绎而成,如前面提及的《华侨待赈》和《哭华工》分别是风萍旧主和郑贯公直接以自己的口吻抒发议论、感慨。(3)体制灵活,班本戏文大体上依据粤剧的板式,一般以二簧首板开头,以节奏缓慢、细腻的慢板铺陈,表现较复杂的情绪,再以中板、反线、叹板、二流等板式表现不同的句式或情绪,最后以收板结尾。但创作者不拘泥于固定的板式,有时句式长短任意发挥,不遵循板式。(4)融入大量议论和演说鼓吹的文字,采用粤语白话写作,语言浅近俚俗,老妪能解,使班本成为一种糅合了戏剧娱乐性和说理议论性的艺术形式。五、风格或诙谐幽默,或慷慨激昂,展现出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多元的视角,如王斧的游戏之作《现身说法》让佛祖现身于羊城,指责长寿寺庙产之争中冥顽不灵的僧人,既反映时事,又调侃了宗教权威,彰显反对封建迷信的主题。

《有所谓报》所刊粤剧班本具有极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敢于直写实事,痛陈时弊,服务于开通民智,反帝爱国和革命排满的基本宗旨,在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粤汉铁路事件等事件中均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猜你喜欢

志士华工班本
一战英招华工遣返问题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西江月·百年华诞颂
从“易水送别”看志士荆轲
志士达人凭奋勉 杰章巨制戒平庸
秦波涛:中国矿井火灾中的“志士”!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