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音乐与美术》中的战时艺术教育理念

2021-04-08聂玉杰程琳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木刻桂林

聂玉杰 程琳丽

(广西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7)

一、引言

说起抗战,桂林这一地区,它作为抗战中后期的文化城,此时音乐与美术的发展在抗战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抗战中后期,无数艺术家为了躲避灾难来到了中国的西南地区,与此同时桂林,这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里产生了诸多艺术形式来反映抗战事件。在华北与东部城市已渐沦陷的同时,桂林这一文化城已经如火如荼的出现各种艺术运动,伴随着文艺重心逐渐从重庆撤往桂林,在桂林成立的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它反映着桂林文艺的发展方向,由其主办的月刊《音乐与美术》体现了广西艺术在抗战时期的发展,是此抗战时期音乐与美术方向艺术思想与教学上的显著反映。

二、桂林音乐教育的发展特点及方向

抗战音乐以其重要的宣传语激励作用,反映着广大人们的抗战热情,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精神作用。《音乐与美术》报刊上的发表的有关音乐的文章主要内容为注重艺术的实用性、民族性、国际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一)音乐教育的实用性与宣传性

在抗战时期,《音乐与美术》这本带有桂林艺术发展方向的代表刊物上,音乐方面有关教学理念的文章并没有美术这一学科多,但是就音乐艺术教育理念这一方向的文章篇幅较长,文章全面,最看重的是对于艺术的实用性与宣传倡导性。在这些文章中,主要展现形式为讲座、乐谱、论文。就实用性来看,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乐谱,讲座类的文章上,而论文主要表现的是音乐学科常识、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其他方向跨学科的交流,比如1940 年1 月出版的文章《谈合唱》,主要讲的是对于合唱的认识、在其中还对齐唱进行了区分,以及围绕合唱进一步展开指挥、伴奏、演唱的话题。文章十分详细,注重表现现实性与实用性。音乐是宣传的有效手段,接受音乐的对象是广大民众。从《音乐与美术》的报刊中的音乐宣传所占的版面看出,带有文字的乐谱刊印在此刊物的后半部分,可以说是尾页。

(二)音乐教育的具体内容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首先,在1940 年12 月份的《漫谈音乐与民众宣传》中写道音乐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音乐的民众宣传:“我们可以利用现存的民歌加以歌词的改造,依据我们宣传的内容而变化……,每当一首民歌唱完后,简短易学的还需交给听众,使歌词深印入民众心中,在用解释歌中意思的形式而扫入本题。”①在此可以看出当时音乐宣传的过程,它不仅挖掘了当地的民歌,还把时政充分展现了出来,是一举多得的宣传方法。

其次,在宣传的内容来看,宣传歌曲的主题紧扣抗战事件,是抗战的反映,从每期刊物的内容上来,1940-41 年每月会有两首有关的歌曲。歌曲贴近实际,像《空军歌》《壮士上前线》《巩固统一歌》《军民合作歌》《哭儿歌》《保长征歌》《打日本》《给游击队员》。这些歌曲在展现现实的同时也带有中华民族抗战的民族性。它们的主要内容多为社会现实,反映战争真实情况,以此达到呼吁大众的作用。

最后,就音乐方面的其他文章而言,主要的面对人群为大众,或许他们的音乐基础不是很好,但是在群众中通过宣传者、懂音乐的人一定程度上的带领,会起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还有一些文章主要是在音乐与其他文学方向上的学科交叉。这些文章在音乐教育上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他们在展现现实的同时,还注重增加音乐理念的信仰,注重联系古今,如在1940 年2 月出版的一篇文章中《从音乐教育上观察孔子之伟绩》,实则也是宣传民族音乐的一篇文章。“桂林经常举行千人大合唱和万人大合唱,抗战歌声响彻山城,震撼夜空,其感染力和号召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比拟的。②”

总的来看,音乐上的艺术教育理念特点主要是以建立本民族音乐为基础,面向大众、注重实用性。在国际上还受到国外音乐的影响,在此刊物上还有出版介绍国外歌唱家和音乐指挥家的文章。在国内呼吁群众,同时在国际上也不忘注入先进音乐元素,战时的音乐是一种灿烂而多元的音乐。

三、美术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

美术在桂林的抗战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最为繁荣。出版在《音乐与美术》刊物上的美术教育理念与音乐相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文章较多。在此刊物上,从一些文章的题目上可以鲜明地看出,艺术家们撰写的文章与战时那个时代的关联,极具时效性和代表性。

(一)战时美术教育的美术类别代表及其时效性

有关美术的文章繁多,根据文章的体裁可以分为:画展撰文、谈艺文章、美术教育撰文、美术与抗战类的文章。在《抗战三年与绘画》这篇文章中,作者杰民指出:“绘画包括的种类是甚多,就以习惯说亦可分为中画西画两大类。在抗战三年来,出入战场偏走乡村都市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木刻与漫画。③”在桂林的抗战时期美术形式上最为明显的就是木刻活动。为响应时局,艺术家们将绘画创作的主题转向现实抗战题材。这一时期美术作品的宣传形式就是在此刊物上的木刻作品。在世瑾所写的《关于木刻的几点讨论》这篇文章中:“木刻在中国的发展,比任何其他的造型艺术来得迅速,来的严谨,尤其在抗战以后,它被当作了一件宣传的利器④”。木刻的作品也被刊印在此刊上,在数量上明显比音乐作品多。这一时期的美术方向的发展是繁荣的,桂林这座文化名城的艺术动向也是紧扣时代。

(二)战时美术学科的发展特点

美术方向的艺术特点可以总结为革命性、政治性以及多样性。美术与音乐的发展方向是明显的,但它不只是面向国内,更是与外界相联系。在内容上关注国外艺术风向,内容上多为表现战争的题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为《梅杜萨之筏》《苏联纪念鲁本斯》《名画琐谈》。

《名画琐谈》中的内容为描绘现实的题材,多为战争和表现农民生活的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作品。在这一时期,对于孩童的美术教材也是在不断调整,逐渐越发重视孩子的美术素养,对于成人的美术教育来看,在注重艺术基础的同时也在不断注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此措施对当时的人们有一定的启发和宣传作用。这一时期也是国画的改革时期,谢曼萍的《谈国画改革》提出国画要表现现实、不为传统思想和技巧束缚、要应用于大众,这一革命性艺术教育理念不同于以往要求表现传统故事题材。在此时发表的美术文章关注点也有很多,像一些如何对待构图与绘画创作的指导文章、关于广西广告纸的文章以及对陶艺等实用艺术的文章。但在所有的美术大类中,木刻一直是抗战题材的重头戏,鲁迅也与木刻有着深厚的联系,新兴木刻运动的展开也离不开鲁迅,在桂林的木刻艺术家也有很多,像李桦、黄新波、廖冰兄、陈烟桥等,他们都为抗战木刻做出了不少贡献,纵观《音乐与美术》中的木刻作品,大多是表现战争、歌颂英雄人物、书面设计展示等内容。桂林文化城的艺术界在抗战时期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空前繁荣的一番景象。在桂期间的艺术展览活动与音乐演唱活动也在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战时期桂林举办画展244 个,几乎平均每年都有30 多个画展举办。⑤”政治性的美术理论体现在为响应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的战事要求,于是文艺界各有识之士团结起来,为抗战的胜利做出自己的力量。

四、广西师资训练班与广西艺术教育

广西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广西师资训练班以及诸多艺术家们的辛勤付出。《音乐与美术》这本刊物从1940 年创刊开始,记录了桂林抗战文化城的诸多较为成熟的艺术形态。它展示了一个鲜活激昂、充满激情和血肉情感的艺术生态环境,反应了除了当时残酷战争之外,一个三维的、抗战时期的音乐与美术环境,广西师资训练班出现于1938 年,在中国西南抗战时以及战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与美术》刊物上出版的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切、极具实用性,为战时的民众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与情感上的激励,响应了伟大带领者为抗战作出努力的号召,在战时桂林音乐与美术方向上提供了指导,达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是桂林文艺界参与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广西抗战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注释:

①段连宏.漫谈音乐与民众宣传[J].音乐与美术,1940,12:5.

②王福琨.抗战救亡的壮丽史诗 桂林抗战文化城[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204.

③徐杰民.抗战三年与绘画[J].音乐与美术,1940,9:1.

④世瑾.关于木刻的几点讨论[J].音乐与美术,1940,2:9.

⑤王福琨.抗战救亡的壮丽史诗 桂林抗战文化城[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204.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木刻桂林
桂林六漫之歌
桂林,美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