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研究

2021-04-08孙再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宋高宗陋室铭书风

孙再涛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130000)

关键字:赵孟頫;行书;风格

一、赵孟頫书法理论与行书风格

赵孟頫的书法理论与行书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很深,后来开辟了“赵体”,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而且他的绘画风格与书法理论相结合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甚至对现代文人书法绘画的意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代文人在学习和练习书法之前,需要学习正确的书法理论,而对于一些极有天赋的人,正确的理论像一支更好的笔和纸,为书法之路锦上添花。

(一)赵孟頫的书法理论

赵孟頫作为书法史上的大家,它在实践和书法两个方面都有丰硕的成果;并且他的书法理论是经历过历史的检验,被当代美术界、书法界的专家学者所推崇与学习。赵孟頫的书法理论的主要成就有两个:一个是书画相通理论,另一个是书法贵有古意和用笔为上的理论。这些理论对明清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其中的书画相通理论影响最大。元代以后,中国画向文人画方向发展的路径非常明显,文人画就是以写意画为主;事实上,赵孟頫早年主要学习唐代绘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泛工笔画。结果,给他打开一个绘画的新世界,他热烈的拥抱写意画,至今也是绘画史上的杰作。他是绘画大师,也是书法巨匠,所以,他的书法绘画相通的理论,在理论是上崇尚实践,这两者都取得了显著的印证,所以,赵孟頫书画相通的理论至今也没有过时。他的书法贵有古意的理论,甚至在实践上,自古都是主张书法贵有古意的。赵孟頫在书法上以用笔为上的理论,则是现代书法教学非常重视的问题。赵孟頫是最早从理论上提出笔法与结构问题的第一人,所以,他的书法用笔为上的理论,更加受到现代书法理论工作者的重视,而且,实践的意义巨大。而现代书法教育喜欢把书法的核心问题归纳为笔法与结构。这些都印证了赵孟頫的书法理论里知识的重要性。

(二)赵孟頫的行书风格

赵孟頫(1254—1322 年),在当时属于一位长寿的书法家,并且他有许多著名书法留存于世,他的书法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师承对象和创作理念。在我国书法史上,赵孟頫的书法有阶段性与不同点,而且这种阶段性与不同点是非常明显的,有着清楚的轨迹,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明代宋镰在跋赵孟頫《浮山远公传》时所谓的“三段论”:“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中学钟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其中“思陵”指宋高宗赵构。宋镰的这种论断被后世的很多鉴藏家和评论家所认同,也被现代广泛书法家所认同。元代书法一改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潮流,转而取法书圣二王,以继承、发扬古法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位置。领导书坛这场“革命性”运动的领军人物是一代宗师赵孟頫。其书六体皆能,抗衡唐宋,正好元史本传中所说:“孟俯家稻兮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頫的书法风格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爱好,他的书法不仅笼罩元代、影响明清,而且至今为人所重。前辈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潘伯鹰先生这样写道:“自从赵孟頫之死,到今日已经六百多年,还不曾再生出一个像他那样伟大的书家来”。赵孟頫的书法理论与行书风格对现代的书法教育与书法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计的作用,现代初学者在学习书法字帖时有不少选择赵孟頫的书法字帖,不止是现在,甚至以后都会有很深的影响。

二、影响赵孟頫《陋室铭》风格的元素

赵孟頫的陋室铭无论是文章真意还是书法造诣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影响陋室铭的元素在学术界被广泛的争议过,无论是哪一种大家都有一种广泛的认同,那便是受古人的影响,而且早中期的影响比较深。陋室铭是赵孟頫早年作品中非常具有特点的一件精品之作,很有可能是他在故乡吴兴所写,在字体与行书风格上能够看到智永、高宗等人对其的影响,与他中晚作品相比而言,其笔法的粗细、转折、神韵等都要显得稚嫩一些。

(一)《陋室铭》介绍

行书《陋室铭》卷本为纸本挂轴,纵为49、横131 厘米,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雪松斋”朱文长方印。书写时楷中兼有行意,在严整中增加了几分灵动;应为赵孟頫早年作品。赵孟頫常用印中,有一方铜质的朱文方印“赵氏子昂”,即此卷中所铃印。该印在其30 岁时被损坏,因此成为现代书法家与收藏家用来判断赵孟頫书画创作时间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赵孟頫传世署有年款的许多作品中,一些创作于30 岁左右的行书作品风格与陋室铭的风格相似或者较为接近,其笔锋转折、间架结构、甚至在笔势与运势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陋室铭并无纪年,但从印章、署款和书风看,应该是赵氏三十岁左右的代表作品。

(二)智永的影响

赵孟頫在书法上倡导“复古”,他力主学习晋人的姿韵和唐人的法度,用以改变宋人纵肆躁露和轻视古法的颓靡书风。“复古”对于赵孟頫来说,既表明了他的审美理想,也透露出他的书风承袭。赵孟頫四十五岁以前,书法作品上无不留有“老师”们的踪迹,学习的是哪一家,笔端就出现那一家的特点痕迹。他早年主要学钟繇、智永等人;其肥厚圆劲、捺笔特重,是受智永、徐浩的影响。其中智永对其影响尤其深刻,而智永应该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尚,而它最艰巨的任务不是创新先辈的书法,而是做好一个“营销大师”,把先辈的书法传播出去,在其练习过程中在当时形成“退笔冢”的风尚,后来的赵孟頫也是师从智永,在以后的作品中无不反映出他从师的痕迹。

(三)对宋高宗笔道、结体的继承之处

从书风与笔意看,该书法对宋高宗的笔道、结体有继承之处。在宋高宗的《徽宗文集序》中,我们能够看到赵孟頫的影子,或者应该说是赵孟頫的书法中有宋高宗的影子。宋高宗也曾师法智永,同样的在这件作品也能看到智永的影子;在书法界,有学者提出在如今现存的赵孟頫的作品中,能够清晰看出宋高宗影响的痕迹颇为艰难,《徽宗文集序》便是有力的反证。在《陋室铭》中,笔者不难看出,他的书法早年与古为徒,跟着古人学习,字体扁平,用笔富有古意,已经能够在宋高宗的基础上融入己意,但这种融入的“己意”是有限的,不如晚年作品创意深远。当然,在后来的学习与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赵体”,走出了古人的意境,成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从《陋室铭》这件作品中便可以看出他早年在书法上的探索,其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三、《陋室铭》对现代书法的体会与感悟

看完《陋室铭》以后对笔者的影响深刻,甚至感悟出对现代书法的体会:与古为徒,不可早早创新;开辟道路,流芳百世。著名作家刘熙载在《书概》中就有过论述,在《书概》开头两条写道:“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于其章;古,当观于其变。”从这两条我们能够看到其对现代的学者产生的影响。

(一)与古为徒,不可早早创新

在学习书法之初,临摹、临帖是必要的,因此在学习书法之时要先学习古法。晚清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书论家,《书概》作者刘熙载,在提出“与天为徒”的同时,还提出“与古为徒”,认为这都是“学书者之所事”。所谓“与天为徒”、“与古为徒”,最早出自于《庄子·人间世》:“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来看,中国的书法有着特殊的地方;它主要是以文字符号作为自然材料来进行审美加工从而表情达意、抒写个性的。正因为如此,在学书的过程中,观物取象往往是间接的、不自觉的、不明显的,而临摹、借鉴古碑帖却是直接的、非常自觉的、极其重要的。即使是今天的篆书创作,也无不如此,故而刘熙载也重视“从摹古人得”的“渐悟”。如此说来,书法艺术中的“与古为徒”是如何的呢?单纯的临摹、借鉴,当然十分必要,但还只是静态的学书。刘氏指出,“古,当观于其变”,这才是动态的学书,这才能对于书法美的历史流程观其会通,才能在临摹、借鉴中既人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从而有悟于心,产生飞跃。所以唐释亚栖《论书》说:“凡书通即变”。所以,先从师古人,取其精意,不可早早创新,方可后劲突上,为开辟道路作准备。

(二)开辟道路,流芳百世

赵孟頫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影响力。他的书法贡献与书法作品以及他的书论,有许多独到之处;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前人得到古碑帖数行,专心学习,便能闻名于世”。更何况《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满意的书法,如果不停地学习,怎么会担心书法胜不过别人。这些都给我们重要的启迪,赵孟頫善于向多个书法大家学习,并擅长吸收他们的长处,因而在书法上后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获得了惊世的成就。令人吃惊的是,在宋元时大部分书法家擅长草书、行书,而赵孟頫却擅长各种书体。后世人们学习赵孟頫的书法极多,他的字在外国,如朝鲜、日本非常盛行。而且他手抄佛、道、儒的书法,有许多在外流传,这就导致了有许多学习书法之人可以直接学习他的精髓。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就如孙承恩所说:“前代王孙,异时翰学。粹质令仪,高吟大作。绘事拟圣,墨妙入神。文采风流,照映后人。”

四、结语

如果现代人们简单的将赵孟頫的风格分为径渭分明的三个时期显然是有些偏颇的,他的不同书风之间有许多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他在早年时师法“二王”,晚年时也曾学习“二王”,也学习魏晋等等,而且在不同书风的阶段都有不同转师的艺术经历。因此,要全面认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要先知道其背景,除了发掘文献资料以外,还需要对其作品有更多的研究,甚至也要研究其他书法大师的书法风格,在其多次对比之下确定其书法风格,将其与不同时期结合起来,而能够为中国美术史再现一个真实的书坛巨攀。而现代学者学习书法之时,要先学习其精髓,不断练习,方可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猜你喜欢

宋高宗陋室铭书风
陋室铭(行书)
大名鼎鼎的《陋室铭》,作者到底是谁
宋高宗:面子比国法重要
好名得官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好名得官
《刘禹锡 陋室铭》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一篇《陋室铭》,仿写正流行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