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04-08叶淑芬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音律节奏感节奏

叶淑芬

(东莞外国语学校,广东 东莞523000)

一、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断构建和完善小学生的音乐体系框架,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感受音律美和音乐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气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动态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使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重视音乐对培养学生健全情操和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作用。教育部制定了专业的音乐教育要求和标准,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节奏感教学,让学生通过听歌曲和跟随教师引导的方式提升对节奏感的感知能力,了解节奏的大概含义和音乐课程的重要作用,辨识节奏的区别。

音乐节奏感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鉴赏优秀音乐作品陶冶情操,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健全的人格起着关键作用②。音乐节奏教学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的学习中舒缓压力,放松身心。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学生个体意识的觉醒和个性化思维的形成都具有关键作用。

目前,虽然学校已经增加了音乐课程的课时,但相较于语数英等课程仍然属于冷门学科,学校、教师和家长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依然低于所谓热门学科。因此,小学对音乐课程教学中并未完全参考新课改要求,仍然运用古板的教学方式,教师将音乐知识传输给小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和感受的过程,收获了较少的音乐知识③,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切实存在的。

三、培养小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人从出生便能感知声音,感受节奏,但并没有系统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在孩子智力和心理发展初期便能够认识声音和音乐,培养学生的音律感和节奏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音乐的学习能力。

此外,小学音乐课程并非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大部分内容多是节奏简单明快,音律感强的歌曲,一般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播放歌曲,学生通过听声音来欣赏歌曲和感受歌曲,学习相对比较容易④。动作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利用声势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声势指的是把身体当作乐器,身体产生动作,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相互配合,发出有节奏感的声音。同时,老师应引导学生要适当地运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现音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避免演奏过于单调、死板。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讲解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到音乐之美,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音律,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在演唱时也能呈现出更好的效果。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音律感和节奏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这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

歌声触动心弦,节奏融合你我!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任何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可以让你产生律动。小学音乐课本上的歌曲节奏感很强的,特别适合小朋友们学习。老师在教小朋友学习歌曲的时,配合奥尔夫的声势律动,如拍手、响指、拍腿、跺脚等的动作,让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走路时有节奏、下雨时有节奏,而老师就是要捕捉这些节奏,让孩子们去感知。播放音乐时,让孩子们有聆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摇动身体,上下挥动手臂。还可以多与孩子做一些“音乐节奏游戏”,如:节奏卡片游戏、杯子节奏游戏等,加入小乐器沙锤、双响筒、钤鼓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增强音乐的节奏感。

歌德曾对音乐作出过评价:“韵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会听并理解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这些评价都充分证明了学习音乐能够提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律感和节奏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学生通过老师教授的音乐知识了解音乐,对音乐产生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更能由外而内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感悟音乐时更能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⑤。

四、培养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培养小学生的音律感和节奏感并非一朝一夕能达到要求,也无法通过学生自学而提升对音乐的各项能力,这需要教师从旁引导和悉心教授。只有在教中学,在做中学,才能真正学习音乐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音律感和节奏感。因此,学校要重视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提供专业的师资团队和良好的音乐设备,学生才能掌握音乐各种知识⑥。

(二)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尽管教师在授课前认真编排本节课培养音律感和节奏感的练习,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能够自主控制注意力,他们很容易被无关紧要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同时,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智和心理都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理解能力,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感受到上课学习是对自己的束缚,从而想逃离教师,逃离课堂。

五、培养小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策略分析

(一)教师加大对音律感和节奏感训练的力度

培养小学生的音律感和节奏感仅仅是简单的讲授和对歌曲最基本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设置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音律感和节奏感的把握。因此,教师要在设计这方面的教学中多费心思,摒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多以情景互动、游戏问答等形式进行教授,可尝试引入柯达伊教学法。比方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双响筒或木鱼,在播放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用进行敲打,带领学生控制敲打的速度、频率和力度,从敲打中感受音乐的音律和节奏,体验不同拍子的强弱韵律,如2拍子第一拍强第二拍弱;3拍子的强弱弱;4拍子的强弱次强弱等。感悟一首歌曲的高低起伏和起承转折,间奏长短,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时要多多设计这类的游戏和练习方式,制定更符合这一年龄段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教育方针。

(二)有趣味性的提高节奏感练习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便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要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游戏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在节奏教学环节,教师不要一味地带学生念节奏或拍打,可以尝试把节奏写在卡片上变成一个卡片节奏游戏,例如教师请四位同学到讲台并拿着4张不同节奏型的卡片(即4拍),教师弹奏钢琴或播放音乐,学生伴随音乐学生可自由更换位置,当教师琴声停止时4位同学在原地不动,教师再请班上其他同学按拍子拍读台上4位同学手中卡片的节奏型,当琴声再响起时,4位同学又可自由变换位置,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师生的互动。学生在游戏中学,大部分都能够参与进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六、结语

小学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人格、树立性格和培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本阶段。因此,如果学生在小学时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在以后的受教育的过程中便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目前,我国小学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缺乏重视,对于培养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训练较少,从而也使得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效果不是很好。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更重视音乐教育,自上而下的进行音乐教育改革,从小学开始发展音乐,提升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注释:

①崔筱凡.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0(31):76-77.

②朱琼华.趣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20(19):208-210.

③梁晓娜,原英超.小学音乐“三位一体”沉浸式节奏训练策略[J].现代教育,2020(09):57-59.

④李燕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节奏创编的方法初探[J].北方音乐,2020(15):181-182.

⑤邓美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56-57.

⑥宗江云.小学舞蹈社团活动中学生节奏感培养策略的研究[J].情感读本,2019(35):4.

猜你喜欢

音律节奏感节奏
中国新诗格律研究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听美之音律,奏人生华章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