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歌的演唱特点及文化脉络探究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腔族群湘西

唐 芳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425000)

一、前言

湘西苗歌是一种湘西苗族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抒发内心情感、释放生活压力、彼此沟通的歌唱艺术形式。它广泛的出现在湘西苗族人婚、丧、嫁、娶、节庆等各类重要活动之中,并且是湘西苗族人日常交流中除了语言(苗语)交流之外的另一种重要方式。这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必然孕育在一种独特的苗族文化之中,毕竟湘西苗歌演唱艺术是湘西苗族文化的个性展示。

二、湘西苗歌的分类

湘西苗歌的演唱按腔调划分可分为“平腔”和“高腔”两类。在多数情况下湘西苗歌都是“平腔”演唱,会给人带来一种质朴、纯真、自然的感觉;而湘西苗歌的“高腔”演唱,只在特殊情形(个人情绪高度亢奋时)下才会出现,比如:重大节庆日、男女对歌、婚丧嫁娶时等。因此,“平腔”(陈述性歌腔)是日常交流中苗歌的形态特征,而“高腔”(抒咏性歌腔)是苗歌的特殊属性,只有在特殊的场合、特殊情形下才会使用。

湘西苗歌按照形式可分为独唱、齐唱和对唱。独唱是最能体现个性和发挥嗓音能力的演唱方式,它的主要形式是室内坐堂唱和室外放歌唱;齐唱在群体性场合中经常出现,最常见的组合方式是按照性别进行划分,比如:女声齐唱、男声齐唱以及混合齐唱等;对唱是湘西苗歌演唱中最具有特色的演唱形式,它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独唱式的对唱,也可以是两组人之间的齐唱式的对唱。这种对唱形式不仅仅有互动性特点,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它对演唱双方的即兴编曲和编词能力的双重考验(特别是男女对唱时)。

湘西苗歌按照演唱内容的不同可大致分为:情歌、礼俗歌、酒歌、古歌和儿歌五大类。从字面上就可以大致明了这五大类苗歌的歌唱内容,它们都是在特定情形下演唱的,演唱的环境因素直接决定了演唱内容。情歌是在湘西苗族青年男女之间演唱的歌曲,是彼此试探心意、传递感情、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甚至是湘西苗族男女之间确立恋爱关系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礼俗歌也叫风俗歌,是人们在重要的节庆或者事件发生时演唱的歌曲,比如男婚女嫁时演唱婚礼歌、哭嫁歌、劝嫁歌、迎亲歌等;送葬时演唱守灵歌、送终歌、孝歌和丧歌等;新屋落成时演唱上梁歌。酒歌顾名思义是酒席上主宾之间对唱的歌曲,主要起到喝酒助兴的作用,显示出主人对客人的重视和好客之情;酒歌在酒席开始时往往使用曲调平稳的平腔调演唱,而当主宾双方都喝到兴头上时,酒歌往往就开始使用高腔调热情演唱。古歌指的是湘西苗族群众在特定的节日中聚集,由族群中德高望重的长辈用苗歌的形式讲述祖先的功绩、湘西苗族的迁徙史、古代苗族的风俗人情等内容,整个演唱过程很庄重肃穆,严格按照古歌的传统进行演唱不能随意改编。儿歌即湘西苗族儿童演唱的童谣(儿童中流传的口头短歌),可分为游戏儿歌、教诲儿歌和绕口令三种;儿歌一般篇幅短,结构简单,歌词雅韵充满童趣。

三、湘西苗歌的演唱特点

(一)真声演唱

湘西苗族群众在演唱苗歌时,往往使用最多的就是真声演唱。这种真声演唱无论是演唱语气、声音音色、咬字方法、气息调整等方面都和平时说话时的发声极为接近。平日湘西苗家人交谈中也会穿插着苗歌的演唱,在陈述性唱腔(平腔)中几乎可以做到“说”和“唱”的无缝转换。而在抒咏性歌腔(高腔)演唱时,演唱者会自然的选择和利用自身的嗓音条件,设定一个自己能胜任的音高用高腔进行演唱,这也会产生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样的高腔演唱,有一部分歌手会发出高亢嘹亮的歌声而更多的歌手的演唱会让人觉得很吃力和勉强,而且音调与前一种歌手相比会低一些。因此,湘西苗歌的高腔演唱其实更多的是展示出一种热烈的氛围,而不是一定要唱到某个高音区或某个特定高音上;在技巧上都是以真声为主导。

整个湘西苗歌演唱的状态可以概括为:日常生活用“声”的夸张化。

(二)假声演唱

假声在湘西苗歌的高腔演唱中运用的比较多,在平腔演唱中很少出现。高腔一般是在湘西苗族人个体情绪“正态”激昂的时候才会运用,所谓“正态”激昂指的是积极向上的激昂情绪比如:喜悦、高兴、因喜事激动或心情愉悦的与他人远距离打招呼等等。而反观“负态”激昂时,往往都是使用平腔演唱(如:白事歌和出嫁歌等)。通过笔者观察,湘西苗歌歌手演唱高腔运用假声技巧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而不是主动谋求声音效果。

(三)轻声演唱

在湘西苗歌的平腔演唱中经常可以听到“轻声吟唱”的演唱方式。有时是“自言自语”式的,有时是“轻声对答”式的,而且在几乎所有的“尾腔”托音演唱时都是轻声处理,声音的音量变小,音强变弱。这种“轻声演唱”的风格实际上从另一面反映出湘西苗族同胞们内敛、含蓄的民族个性。

四、湘西苗歌演唱中的文化脉络

“人从来就是特定文化和环境的产物。人类的各种文化、社会和民族没有价值上的差别,只有观念、行为和由之产生的具体物品的不同。所以,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湘西苗族人的日常行为和特性也是受到其族群的文化影响,而湘西苗歌演唱所表现的出来的特点也有着深厚的民族烙印。

据远古传说记载,曾经的苗族是一个很强盛的族群,首领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蚩尤;后来被黄帝在逐鹿之战中击败,进而导致原先居住在富足黄河流域的苗族先人们,大范围迁徙到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的山区进行躲避,从此整个苗族的运势大衰,一蹶不振。湘西地区的苗族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在湘西山区繁衍至今的。

然而,苗族的命运不仅仅是舍弃富足地区转入偏僻山林这样简单(湘西苗族也是如此)。此后历朝历代,苗族人不断的起兵反抗,“几乎每届花甲一周,就要出事一次,从来未有百年安居无事也。没出事一次,皆争斗数年,杀至剧烈又平靖,平靖之后,又复杀戮,势成循环天演之数。”这种反抗斗争一直断断续续的持续到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平息下来。这里面既有政府有意压制苗族发展的缘故,也有苗族人自身血液里存在的反抗个性有关。

历经这种血泪斗争史的湘西苗族群体,在族群个性和人文环境方面势必受到直接的影响。千百年来,封避、贫困、愚昧、杀戮充斥着整个湘西苗族的发展史,那么随之发生变化的就是湘西苗民平日生活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笔者为了采风湘西苗歌,第一次进入湘西苗族聚集村落时,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人是汉族,哪些人是苗族。人的思维意识会通过行为来主动或被动的表达出来,肢体语言或眼神都能展示出人的思维和意志。苗族同胞骨子里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潜意识在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那就是低调和内敛(至少遇到外人时是这样),而且这种低调和内敛与生活中某些汉族人的内向性格还不一样,这是一种带有天然的警惕性、防御性和低智性的低调和内敛,感觉他们既有主动排斥的情绪,又有被动木讷接受的感觉。

湘西苗族这种民族性格必然导致他们苗歌演唱时的那种发声特点。比如,在“平腔”演唱时,那种自言自语般的低吟状的发声,那是一种骨子里透出来的警惕和悲观情绪,然后“尾腔”时下拽的拖音,也散发着浓浓的哀愁和自卑感。即便是在演唱“高腔”时,高昂的声调、响亮的嗓音、激昂的情绪走在前面,“尾腔”依旧是下拽的拖音,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人刚刚释放出激情之后猛然害羞时的收敛。

五、结语

“音乐是人的产物,它有它的结构,但是它的结构不能脱离产生它的人类行为而独立存在。”人类的行为受所处环境的影响颇深,是人文环境的客观反映。特定的文化孕育出独特的艺术形式,湘西苗族族群的人文特性直接决定湘西苗歌的演唱方式和运腔特点。民族个性和民族艺术的特性之间是因果关系,特定族群的文化决定族群的行为方式,而独特的行为方式又从该族群的艺术中体现出来。湘西苗歌的演唱特点与湘西苗族的历史沿革、人文环境以及她所经历的一切苦难息息相关,是以上一切经历的艺术化体现,其中所蕴含的更多的关联还需要我们跟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高腔族群湘西
高腔·忆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新兴族群的自白
《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