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1-04-08李海鸥杨清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歌山东音乐

李海鸥 杨清媛

(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250000)

一、前言

山东民歌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民歌具有朴实、幽默的特点,其旋律中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山东人民勤劳朴素、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品质。山东民歌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其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要树立保护民间音乐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使其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二、山东民歌的传承现状

(一)山东民歌的传播范围较小

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品传唱的区域面积小;二是传唱的群众范围小,大部分民歌仍在专业群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传唱。演唱的区域面积小也与山东民歌的方言演唱有关。歌手的数量少则是因为山东民歌的传承太老,很多继承人的年龄都已经偏大,例如现在能唱沂蒙民歌的民间艺术家占60岁以下的不到一半。山东民歌缺少足够的继承者,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对山东民歌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在现实中可以接触到的山东民歌的机会较少,他们往往更加适应现代音乐,而这些与传统山东民歌相比差距较大。因为以上所说的这两个范围较小,所以山东民歌很难得到传承与发展。

据统计,近年来山东省消失的民歌已经多达几十首。造成山东民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发展导致的时代更迭、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影响等。随着文化的大发展和大融合,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民族音乐家也试图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民歌的创作中,然而许多改编并没有成功,稍有不慎就会改变山东民歌的历史风味,失去了山东民歌的许多宝贵精华。

(二)山东民歌不能充分发挥教育所带来的传承创新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山东民歌教育在山东中小学整体的音乐教育中的尚显不足。目前山东省未组织编写山东民歌教材,在教学中不注重山东民歌的教与学。

第二,在音乐院校中,许多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更愿意学习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很少有学生愿意从事山东民歌的专业学习。如何让山东民歌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就涉及到对学校传承、教育普及、传播交流等多位一体的学校教育传承创新发展体系的建构了。

山东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不断填充时代的内涵。如目前的《沂蒙山小调》,仅这个作品市面上就有独唱版、合唱版、大型交响乐合奏版等,这使得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更丰富、更突出,符合更多人的鉴赏喜好。

山东民歌历史悠久,形式丰富,有抒情的小调、有力的号子、欢快的秧歌等。无论是小调、号子还是秧歌,山东民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确实面临着传承无人、传播力弱、创新无果的困境。因此,山东民歌需要不断改进,带来新思想、新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对山东民歌传承与创新的建议

(一)尊重民歌的继承和发展规律

尊重民歌的继承和发展规律是最有效、最实用的保护。在对山东民歌进行采风的同时,笔者还考察了鲁中、鲁西南、鲁西北和鲁东地区。在当地,政府或相关学者为了拯救一些濒危民歌,会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如摄像机、录音机等为老艺术家录制民歌,并且制作专题纪录片、MTV等,他们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留下最生动的视频和音频材料供后代研究和调查。这对于一些民歌的收集、整理和保护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另一部分特殊的民歌,实地调查的保护方法不适合实际操作。比如有些民歌是某些社会活动的产物,它们离开了表演所处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其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价值。通过现代科技包装下的舞台呈现出的电视节目,虽然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变的视听盛宴,但由于电视画面的局限或宣传的需要,这种在导演“拼剪”中形成的舞台作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艺术风格和意境。

在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占据音乐市场的主流,民歌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传承也变得越来越艰难。随着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欧美、日本和韩国等流行音乐的兴盛,民歌的创新发展变得困难重重。许多音乐工作者包括民间艺人、作曲家等在内都不断尝试突破现实的藩篱,但囿于社会大环境以及受众的审美取向等因素,始终没有帮助民歌找到非常适宜的传承新路径。如何处理民歌保护与发展、传承、创新之间的冲突,让民歌搭上现代音乐潮流的快车,使民歌中的传统元素和现代相融合,是我们当下音乐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山东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勤劳质朴的山东品质,其思维方式、审美特点都与齐鲁大地上深远的历史文化记忆密切相关,是我们山东人民的精神家园。然而与国外相比,我们在对于民间音乐的理解、建设、传承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随着理念的不断进步,山东省采取多种方式助力于我们现阶段尚存的民歌曲目,并且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民歌体系。

早在2009年,山东文化厅就开始组织“原生态山东民歌大赛”,在比赛现场涌现出了许多具有浓郁特色的号子、小调等歌曲。笔者认为,尽管在比赛过程中仍有不足,但这一活动体现了在山东民歌的保护进程中我们的积极行动,并且表达了山东省重视和保护民间音乐的信心与决心。在国外,一些国家形成了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做法,在保护、传承民族音乐方面做得可圈可点。例如,“能乐”表演是日本旅游中最具特色和最受欢迎的表演,通常在正式剧院或公共场所举行。这种公开售票的演出不仅对“能乐”表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让老百姓经常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领略传统技艺的高雅,还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得到群众的认可。

(二)对民歌采取“扬弃”的传承策略

扬弃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放弃与保留、批判与继承的双重性质。笔者认为,这一概念也适用于山东民歌的传承和保护。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符合当代需要、讴歌时代主旋律的民歌类型。而那些在社会发展转型中失去群众基础,不符合民风民俗和社会需要的民歌类型,应当适当而有意地予以忽视。

传承和弘扬的山东民歌类型主要是指那些具有鲜明山东地域风格的民歌,它们其中不仅体现了伟大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英雄的品格,还包括勤劳质朴的生活小调。一般来说,对于我们需要大力传承、保护和弘扬的民歌类型,往往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比较完整的历史资料以及相对完善的保护方案等。我们要注意培植这些民歌的“种子”,努力在实践中保持原有的“根”,有效将民歌融入人们的生活。除了舞台艺术表演的形式外,还应尝试探索各种模式,如与新闻媒体相结合,共同保护和发展山东民歌。

2009年,山东全运会主题曲《相亲相爱》的广泛传播是保护和传承山东民歌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亲相爱》中加入了部分《谁不说俺家乡好》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元素,使其充满了浓郁的山东特色。在全运会开幕式后很长一段时间,这首歌都颇受欢迎,大多数人都能够哼唱旋律,甚至许多外地人都通过这首歌对山东民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该作品在山东传统民歌的旋律上配合流行歌曲的演唱形式,传统与时尚高度融合,山东民歌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比之下,对于不符合时代主旋律,失去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山东民歌作品,我们应该采取“忽略”抛弃的态度。笔者认为在保护民歌的过程中,一些没有保护意义的民歌应该适当地忽视。这种民歌可分为两类:一是在社会发展转型中所“抛弃”的民歌,如山东西北部流行的丧葬歌曲;二是指丧失人民群众基础的民歌,如流行于蓬莱地区的大型风俗民歌“跳大神”,它是古代巫术的延续,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巫术舞蹈。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世俗形势的改变,这些不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民歌正逐渐消亡。

(三)加强对“新民歌”的创作

艺术在于创新。如果一门艺术失去了创新的力量,它就会慢慢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在当代音乐道路上有翻作为,就必须对山东各个地区的民歌进行创新。无论以何种形式,发展我国民歌风俗,传承其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取向的改变,传统民歌逐渐加入一些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并且在演唱方式上更多地参考流行的演唱方法。所谓的“新”和“旧”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只是相对的,毕竟山东民歌创新的脚步从未停下,一代代民间艺人和音乐工作者都为此付出了辛劳与汗水。今天,随着通俗音乐的普及和国外音乐带来竞争,山东民歌想要在重重包围之下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获得各年龄段广大观众的喜欢,其背负的压力巨大,形式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民歌创新要从多角度多渠道入手,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淀,毕竟山东民歌是齐鲁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样的音乐表演风格来源于文化题材和内容的多样性。有了文化内涵的养分,山东民歌就不是无水之根。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探索现代作曲技法、配器技法的加入,这些西洋音乐元素能够帮助山东民歌在形式和音色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例如在第一届山东民歌歌唱比赛中,许多选手运用了西洋作曲手法,将聊斋俚曲、胶州秧歌等进行了二次编曲。活动成功举办之后,评委和选手们都纷纷表示,这种新民歌虽然与之前的传统民歌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这并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新时期传统民歌的继承和发展。新一代民歌传承人和践行者有责任和义务将传统民歌加入新理念,继而形成新民歌。笔者对此观点持相同的看法,因为山东民歌之所以能够代代流传成为经典,其形式和内容必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反映当时社会的时代风貌。如果不能在新时代创作新民歌,那么也就不可能产生广大受众,新的民歌传承人也就更难寻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山东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自然也就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挖掘和梳理山东民歌的代表性旋律,在此基础上创作新的民歌。山东民歌虽然历史悠久,但时代在进步,山东民歌的一些内容不得不被淘汰,必须注入新鲜血液来增强吸引力和活力,必须既有历史经典,又有现代创新。

(四)合理利用现代科技促进传承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现代媒体技术普及和快速发展的时代。当今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使民歌活动通过广播电台,网络等省内乃至全国主流媒体传至千家万户,这是对民歌推广宣传的有效方法。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因为缺乏对各个国家民俗的认识,有许多隐藏在民间的山歌被忽略,如鲁南五大调、聊斋俚曲、柳腔、柳琴戏等,之间相比孰好孰坏呢?在赛事类别上,我们可以追求创新,不要一味沿袭这种“一锅烩”的比赛方法。就像黄河号子和运河号子属于山东西南部地区,从当地的语言音调特征、情感审美、气息使用等方面都是高度相似的,所以它们之间是具有可比性的。而有些民歌舞台欣赏性很强,但并不具有较多的可比性,如山东各地不同的小调《绣荷包》等。作为音乐文化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想一种更好的方式来推广、介绍这类民歌?此外,在民歌比赛中,民间歌手需要有钢琴伴奏配合进行演唱,这并不符合民间音乐的特点。即使把音乐元素唱对了但能保证风格特点的准确吗?我们必须针对以上情况加以思考。只有创新比赛的竞争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民歌赛事所独有的宣传特点,从而为传播山东特色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五)加强社会关照,完善音乐教育体系

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次讨论,建议全世界都要加强和促进本国民间音乐的发展,民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社会都应重视民间音乐的培植,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拓宽民歌的宣传渠道,保障民间音乐的发展,这样才能促使我国民族文化不断的进步和广泛传承。

山东民歌体现了山东人民与自然斗争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必须重视对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在国家、政府、个人等各方面都应该学习如何继承和创新民间音乐。

完善并继续推行民歌进校园的策略布局,加强学校对山东民歌的教学和研究,摒弃糟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增强山东民歌与青年艺术欣赏的契合度。对于山东民歌的改编,要注重曲目的民族性和传承性,广泛深入地挖掘、收集、整理和改编山东民歌,积极引进中小学第二课堂和高校第二课堂。山东省部分地区以及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譬如在临沂市,教育部门试图将沂蒙民歌纳入音乐教材,中小学已经开始探索民歌在音乐教育中的教育和普及。例如,在许多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都有像《沂蒙山小调》这类山东民歌,这些歌都是许多中小学音乐课的必修课。这样能够很好的在青少年中传播山东民歌,是其充分感受到山东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都是山东民歌在传承、传播和推广上的可喜变化。

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民间音乐的培养,健全音乐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引导他们理解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现代音乐技术,进一步提高山东民歌的感染力。从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山东民歌应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以满足新时期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

我们必须积极继承和创新民歌,促进民歌在我国各地的传承、宣扬和发展。为了使我国民歌能够广泛的被广大群众认识,我们必须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大力宣传民歌在各国中的地位。总的来说,以上这些措施都会在以民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尊重民歌的继承和发展规律,既要扬弃,又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山东民歌作为齐鲁文化艺术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小众的民间歌曲的情况不容乐观,甚至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由此可见,山东民歌亟待保护与传承。对山东民歌的发扬、创新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必然使命。在传承过程中,必须坚持“扬弃”原则,要使民间音乐保持年轻活力,在社会生活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创新和丰富。山东民歌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既传承经典,又推陈出新,不断注入新元素,增添新活力,才能使山东民歌继续放声歌唱。

猜你喜欢

民歌山东音乐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