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旅融合后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组织工作
2021-04-08程丹华
程丹华
(淳安县文化馆,浙江 杭州311700)
一、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社会意义
民间美术源远流长,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美术形式,凝聚着劳动人民朴实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与各地的民俗活动、风土人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与老百姓的生活血脉相融。不仅影响着地域文化的特殊性、丰富性,同时在民俗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持续影响和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国疆域辽阔,地域环境差异大以及民族的多样性,孕育了大江南北各具特色、又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充分提升对中国民间美术的认知,促进民间美术融入当代社会生活的新格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间美术为人民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二、民间美术发展式微,急需保护和传承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厚重、淳朴和原生态的特点存活于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现代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手工业和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导致了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迅速瓦解、消亡。民间美术之所以出现了现如今发展式微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没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没能适应新的经济模式。加上新兴文化娱乐方式方兴未艾,以及外来文化的长驱直入,导致人们对传统的民间美术认识不够、发现不足、转化创新滞后,宣传推广不力。
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国内首个民间美术系的杨先让教授,在其考察著作《黄河十四走》中提到民间美术的消失将是世界性的,很多几百年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就没了”。但幸运的是,一部分民间艺术因保留了民族民间文化、或因旅游产品的开发而存在。所以如何保护和传承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如何让民间美术和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是一个迫在眉睫又具有深远意义的话题。
三、文旅融合新形势下民间美术组织工作的开展
2018年,国家组建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这项重大决策部署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当它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可以提升旅游的品质和深度,丰富旅游的内涵,让游客体验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文化。同时民间美术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相融合,主动拥抱现代经济模式,又有利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价值的实现,让民间美术成为鲜活的、当代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文旅融合后,在组织开展民间美术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调用更多的内部资源,有利于保护和传承、研究和发展民间美术。我国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是民间美术保护工作能够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文化馆和博物馆虽然因其自身的职能要求,导致日常业务范围和侧重点不一样,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却有着共同的社会职能。文化馆在开展社会教育和群众文化服务中,在文艺团队建设和文艺骨干培养方面经验丰富、能力很强,而博物馆则更侧重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研究。两者应该加强合作,分工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博物馆在依靠基层文化站的基础下,需加强对本地民间美术的发现和挖掘,及时了解并掌握着当地更多的民间美术资源,特别是对于具有当地特色、有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民间美术及时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早进行保护和传承。目前很多非遗项目的民间美术传承人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现象,老一辈的手艺人日渐衰老,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的东西又缺乏兴趣,有些年轻的传承人在面临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下,也没办法很好的学习、继承,更谈不上研究和创新。所以,对重点民间美术项目的传承情况及应及早排查,鼓励工作在基层文化战线上的年轻人学习民间美术。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对于能够纳入不同级别的非遗项目的民间美术传承人,给予不同等级的经济补助,一定程度上缓解、解决传承人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解决民间美术传承人的问题防止当地民间美术消失灭绝,是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也是普及和推广的前提。文化馆应积极对接博物馆,共享资源,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民间美术的普及教育和民间美术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开展民间美术的公益性辅导,提升普及的人数。在加强辅导力度的过程中,扩大群众基础。挖掘有强烈学习意愿和培养潜力的学员,纳入到人才培养队伍,并邀请省市县民间美术非遗传承人和专家长期授课、系统培训。
共同组织当地民间美术传承人积极参加相关展览、比赛、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民间美术人才的手工技艺、创新意识。并积极搭建平台,让民间美术作品进入当地的旅游景点、商业街。让民间美术传承人能够获得精神荣誉的同时,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将手中的技能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并为本地的旅游事业贡献力量。
文旅融合后,因为组织内部之间加强了分工配合,所以在对外开展民间美术的工作中也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可能性。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明了各级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切实落实美术教育的职能。学校对于普及当地的民间美术有着重要责任,并且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普及民间美术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和教育系统的合作,和有需求的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民间美术走到更广泛的社会民众。不仅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邀请学校的孩子到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体验民间美术的魅力。同时民间美术也可以走进校园,让学校各年级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习和体验当地的民间文化。指导学校在开展校园社团活动中建立民间美术兴趣小组,并在有能力把民间美术开发成特色课程的学校设立民间美术传承基地,开展长期、深入的教学活动。协助教育系统选拔一批优秀的美术教师,建立民间美术教研小组,开设课题研究,将民间美术与日常的美术教学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文化认同是各地区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当学校的美术教育不只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考评要求,而以延续当地的民间文化为历史使命,民间美术才能有更有群众基础,更有生命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一方情。只有将民间美术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纳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在挖掘民间美术的市场需求中谈创新和发展,民间美术才能迎来第二“春”,再一次绽放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可很多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却千篇一律,毫无地方特性可言,缺少旅游纪念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加强和文创办、文创协会等机构团体的合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本土文化产品进行一次系统的整合包装,挖掘客户需求,创新产品款式,讲好本土故事,让传统美术借助创意的力量转变成受消费者欢迎的文创产品。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以某一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为突破口,在取得一定市场知名度、品牌效应后再带动其他民间美术项目的共同发展,积极、稳健地推动民间美术文创产业的发展。
让互联网为传统手工艺赋能,帮助民间美术传承人、从业者创收。我国网购和物流行业发展成熟,可以组织民间美术传承人、从业者开展互联网销售培训,教大家掌握咸鱼、微信、微拍堂等在线销售平台的经营方法,将民间美术文创产品与更多潜在客户链接,推广和销售到全国各地,实现经济上的增收。但以个人为主的经营方式能量毕竟有限,可以搭建本土文创产品销售平台,整合资源,分工合作,共同发展。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把民间美术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销售等环节分工出来,把专业销售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让民间美术从业专心制作、研发文创产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欢迎度,从而让民间美术转变为可以真正赖以生存的工作和事业。当然,还可以大胆尝试,借助影视、综艺娱乐节目在互联网上掀起的热度,借助明星和网红的流量宣传当地特色旅游景点、文创产品。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民间美术融入近年来时兴的研学活动,发展研学旅游,让游客体验当地民间的风土人情。在开展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参与性和操作性,将那些具有当地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民间美术纳入其中,这样富有地方文化特点的民间美术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群体,而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可以更好地将本土文化推广出去,并且两者互相促进。
四、结语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对现有民间美术进行保护和研究、普及和推广、创新和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该谋划全局,在宏观上布局、经营,并出台相关政策,积极进行引导和鼓励,在资源配置中更加高效地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和作用。
弘扬民间美术需要旷日持久的坚持和努力,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民间美术的重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地域文化焕发新生,让民族文化更加精彩纷呈,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