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口疮用药规律

2021-04-08陈丽姣段海萍王明凯王丽芬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口疮药性医家

陈丽姣,段海萍,王明凯,王丽芬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口疮是以在口腔黏膜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疼痛感强烈,易复发,也被称为“口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复发性口腔溃疡”[1]。西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与自身免疫失调、营养素不足、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消化不良、熬夜等息息相关[2]。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上述易引起口疮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口疮患病率及复发率越来越高,患者语言交流、进食时常感疼痛难忍,不仅影响正常进食,而且影响情绪,还带来人际交往的不便。西医治疗此病主要是对症止痛、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治疗,临床收效甚微。《素问》有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脾为口之窍,心为舌之窍,口疮发生于口之舌面及唇颊黏膜,大多数医家认为,口疮的发生虚实夹杂,本在阴虚火旺,标在心脾积热[3],中医治疗此病有很长的历史,《中医方剂大辞典》[4]一书收录了各时期中医名家治疗口疮的方剂,现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本书治疗口疮的用药配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筛选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资料来源,建立口疮方剂数据库,共收录457首方剂,其中中药289味。

1.2 数据规范

以《中药学》[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为标准统一药物名称,如“草河车”统一为“重楼”,“辰砂”统一为“朱砂”等。确保数据准确,将异名同药的药物根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做统一规范,如“月石”统称“硼砂”,“广茂”统称为“莪术”等。以上两本书中没有的药物,如“马芹子”“马桶碱”“并泉石”“褐子灰”等,暂不统计。以《中药学》规范药物的性味归经,如“硼砂”:外用消肿防腐,内服化痰清肺,性凉,味甘、咸,归肺、胃经。

1.3 统计学方法

整理出中药复方药物的功效、性味及归经,数据处理采用二分类的量化方法,将每味中药按“无=0,有=1”进行分配,并输入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0.0对药物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处方频率=出现频次/中药方剂总数,用药频率=出现频次/总频次。采用Weka 3.8对药物潜在关联规则进行分析,若If A then B,则其支持度为:S=p(A)/p(总);置信度为:C=p(A and B)/p(A);提升度为:L=p(A and B)/p(B)。用所得关联规则结合Cytoscape 3.6.1制作出网络视图,再以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口疮的新方。

2 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总结出457首治疗口疮处方,包含中药289味,药物总频次2 653次,药性总频次为2 653次,药味总频次4 068次,归经总频次6 907次。

2.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27的药物分别为甘草、黄连、黄柏等,共26味药,这些药物共使用频次1 458次,占药物总频次(2 653次)的54.81%。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口疮高频药物使用分布情况

2.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27的药物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开窍药等9类。前3种药物共使用频次1 050次,占总频次(2 653次)的39.57%。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口疮药物功效归类分布情况

2.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27的药物药性依次为寒性、平性、凉性3种。3种药性的药物总使用1 355次,占药性总频次(2 653次)的51.07%。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口疮药物药性归类分布情况

2.4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27的药物药味依次为苦味、甘味、辛味等7种。前3种药味的药物总使用1 800次,占药味总频次(4 068次)的44.24%。结果见表4。

表4 治疗口疮药物药味归类分布情况

2.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27的药物归经依次为肺经、胃经、心经、脾经等9条。前4条归经的药物共2 884次,占归经总频次(6 907次)的41.75%。结果见表5和图1。

表5 治疗口疮药物归经归类分布情况

2.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挖掘需确定支持度(Support)、置信度(Confidence)和提升度(Lift),然后找出强规则。此次研究以最小支持度6%、最小置信度45%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得到以下药对配伍情况;根据药对的配伍情况,用网络视图将药对配伍结果表现出来,见表6和图2。

图1 治疗口疮药物归经柱状图

表6 治疗口疮药对关联规则

注:药物连线越多,表示使用频次越多。

2.7 基于层次聚类的新处方

找到新方组合是药物规律研究的另一目的,以关联规则分析为结果,依据筛选出的口疮方剂数量和不同预读参数,计算后进行了熵层次聚类分析,获得治疗口疮的5首新方。结果见表7。

表7 基于熵层次聚类归纳出治疗口疮新处方

3 讨论

对于口疮的记载,《素问·气交变大论》有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7],表明体质虚弱,受火热之邪侵扰,复感受自然界之寒冷邪气,阴气藏匿,阳气上浮,发为口疮。此后,各医家对口疮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认识不断深入。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五脏六腑有热,侵扰心脾两脏,火热之邪上攻口、舌,所以口、舌生疮。而《景岳全书》有云:“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可见口疮的发病与热邪、虚火、虚阳上浮有关。对于口疮的治疗历代医家有所不同,北宋·赵喆治疗心脾有热的日久不愈口疮,用大青丸方;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服用凉药治疗不愈合的口疮,对于责之于中焦脾胃虚弱的口疮,用理中汤治疗。“冰柏丸”据清代《灵验良方汇编》记载可用来治疗口疮[8];而现代医家如侯积微等[9]提出用甘温除热法治疗中气不足的虚火上炎所致口疮,杨欢等[10]认为用温补法治疗疮面色淡不红的虚寒型口疮疗效显著,这两位医家的方药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此次挖掘出来的数据结果显示,治疗此病多以清热泻火解毒药物为主,补气、甘温药物比较少用,一是可能与现代人体质改变有关,王琦等[11]对现代人群体质调查结果显示,气虚体质与阳虚体质分别占人群的13.42%、9.04%,分别位居偏颇体质第一位和第三位。笔者认为,因生活方式、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改变导致现代人多以气虚、阳虚体质为主,所以现代医家多主张治疗口疮慎用寒凉药,避免“苦寒直折”;二是此次统计的清热解毒及敛疮生肌的药物多是用于外治,如冰片、硼砂、白矾等,也是现代仍然沿用的外治口疮的方法。

3.1 高频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为甘草(158次)、黄连(118次)、黄柏(102次)。甘草甘平,与寒热补泻各类药物同用,既能减毒增效,又能调和药物性味归经,这一调和诸药之功在古今方剂中均有体现。此外,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益气补肺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认为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金疮肿,解毒”[12],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黄酮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溃疡及调节免疫的作用[13],有利于黏膜溃疡的愈合,减轻疮口疼痛。黄连主人心经,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是治疗心火旺盛型口疮的良药,黄连素是黄连的提取物,能抗溃疡、调节免疫[14]。黄柏有“泻心火、益肾水”之功,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含微量元素,例如锌[15],可加速溃疡愈合,而且黄柏可抗菌解毒,还可以促进血管生成,改善伤口微循环,迅速消除溃疡表面的炎症[16]。以上三味药有清热、解毒、益气等多种功效。

3.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分析

功效频次前3位的药类依次为清热药(650次)、补虚药(286次)、开窍药(114次)。不同时期的医家对此病的认识虽有不同,但大多医家均认为口疮的病机主要为心脾蕴热,或阴虚火旺、脾肾阳虚[17],有虚实之分,治疗此病应对证给予清热燥湿、养阴生津,或温补脾肾,主要以“清火为主”,故清热药使用频次最高,补虚药次之。口疮是一种皮肤黏膜上的溃疡,各个时期的医家均多以开窍药外用生肌敛疮治疗,故开窍药也应用较多。

3.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分析

药性频次前3位依次为寒性(911次)、平性(328次)、凉性(116次)。古代医家强调口疮病因有虚实之分,责之心、脾、胃等,治疗以清热、泻火、养阴、益气等为主,而有上述治疗作用的药物多为寒性,其次是平性、凉性,故寒性、平性、凉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

3.4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分析

药味频次前3位依次为苦(762次)、甘(689次)、辛(349次)。苦味药泻火坚阴、清热燥湿,使阴液存而湿热除;甘味药益气健脾胃,固护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辛味药行气活血,津血同源,助津液正常运行。苦、甘、辛味药物同用,补中有泻,标本兼治,邪去而阴液存。

3.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分析

归经频次前4位依次为肺经(816次)、胃经(722次)、心经(702)、脾经(644次)。肺为华盖,肺为娇脏,易感受六淫之邪;而胃易化热,脾易生湿,心脾易积热;故治疗口疮的药物多归肺、胃、心、脾。

3.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当以上述研究方法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组合,如桔梗-甘草、麦冬-甘草、连翘-黄连等,以上3组药对共用可清热燥湿、益气生津。

3.7 基于层次聚类的新方组合分析

对457首方剂进行分析后,得到5个治疗口疮的新处方。对新处方的药物组成进行分析,治法以清热泻火、散结消肿为主。

4 结语

以上数据分析,总结了古代医家治疗口疮的用药组方的配伍结果,挖掘出新处方。可以看出,古代医家治疗口疮常用的甘草、黄连、黄柏、黄芩、冰片等药物,多属清热药、补虚药,辅以开窍药等,药性多寒平,药味多苦甘辛,多归肺经、胃经、心经。根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如桔梗-甘草、麦冬-甘草、连翘-黄连等对药。对新处方的药物组成进行分析,治法以清热泻火、散结消肿为主,兼以敛疮生肌、益气养阴等,本研究为临床内治及外治口疮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口疮药性医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治口疮验方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我长口疮了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
中医所讲的“忌口”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