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

2021-04-07施颖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绳板凳三轮车

施颖,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光南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派名师培养对象,金华市教坛新秀,曾获金华市新生代展示课一等奖,课题、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并多次开设省、市级公开课。

(注:作者学校均为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光南中学,文中只注班级,不再一一标注)

一   模仿课文《安塞腰鼓》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片段

【片段一】

一群神采奕奕的少年。

冬日的暖阳洒在他们的脸上,平日里那些嬉笑的男孩,此刻无比沉静。长绳低垂,蛰伏在草坪上;执绳同学紧握长绳两端,蓄势待发。围拢在他们身边的人们,静静地,没有说一句话。裁判举着手,咬着哨子,形同凝固的雕塑。

哨声响起。

看!——

一跳起来就忘我了,发狠了,拼命了。四十名活力四射的同学,如蜻蜓点水,轻盈地越过你的身前。细雨一样,是轻捷的步伐;旋风一样,是速变的人流;火花一样,是坚定的目光;钢铁一样,是必胜的决心;猛虎一样,是豪迈的斗志。操场上展开了一场多么激昂、多么震撼、多么沸腾的比赛啊——跳长绳比赛!

这长绳,使寒冷的冬天立即温暖了,使寂静的万物立即喧腾了,使低落的心情立即亢奋了。

八(5A)班 何 谐

【片段二】

好一个江南板凳龙!

百十个衔接处发出吱嘎的声响,木块与木块之间摩擦出火花 ,锋利的棱角被磨得平滑了,只听见“吱嘎吱嘎”的聲音 。板凳龙关节吱嘎的声响,响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沸腾了。

好一个江南板凳龙!

舞龙师的臂膀、下盘,全身有力地向前冲击着。龙灯的舞动冲击着我的眼眶,冲击着我的心,似乎已令我的血肉分离,要飞到激烈如火的表演场上去了。我的臂膀仿佛肌肉鼓胀,我的下盘仿佛十分健硕,我的全身仿佛都在努力舞动着,我全身的血液在翻涌,似翻江倒海之势涌流!

这是速度与激情的体现,这是勇气与毅力的挑战,这是文化与手艺的碰撞与敬畏!

龙灯上的千百支蜡烛在灼灼燃烧,舞龙队的造型变幻莫测,时而“8”字绕圈,时而龙头追龙尾,时而龙头向上,龙身似海浪般翻涌不止,它是我心中翻腾的海浪,我是依海而生的!

好一个江南村落!好一个板凳龙!

愈舞愈烈!团结与合作、勇气与拼搏,都交融在旋转的舞龙队中,旋转!跳跃!呐喊!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灯,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灯将黑夜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昼,龙头昂首在天,那是人们对一年风调雨顺的愿望。

耳畔是经久不绝的掌声。

八(5A)班 金殊含

【施老师评】

《安塞腰鼓》非常适合做仿写例文,文章句式丰富多样,短句与长句结合,紧密配合氛围的变化;而且文章中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汇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两位小作者仿写文章相当出彩,第一篇用短句与排比、比喻等修辞再现赛时激昂沸腾的场面,更有“轻盈地越过”“速变的人流”等词写出长绳赛的场面。文章想象丰富,这是语言的张力。第二篇小作者有超强的场面描写能力,完美仿写《安塞腰鼓》,并注入了自身特色。板凳龙是南方的民俗,舞者是平日不为人知的普通群众,上场却脱胎换骨舞出精气神。小作者笔下的板凳龙是“速度与激情的体现”,是“勇气与毅力的挑战”,是“文化与手艺的碰撞与敬畏”,更有舞龙舞出的各种高难度造型。因小作者对家乡迎龙灯的熟悉与热爱,写出了迎龙灯的力与美,也仿出了语言的神韵。

二   心理描写仿写片段

【片段一】

我感觉到有人在颤抖,我听到有人在悄悄地急促呼吸,我努力去寻找,想知道那是谁。可是到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是我自己,那个胜负心极强却又竞选失败的女生。

有点闷,慢慢走在走廊上。天已经黑了,夜色仿佛一砚打翻的墨,洇染了整个城市。远处的灯已经亮起来了,一点一点,组成了一道绚烂的繁星,向远方绵延。辽阔的天空,宁静的城市,温暖的万家灯火。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受到了一点触动。多么漂亮的灯火啊!沉重与窒息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轻松与释然。

“你怎么了?没有选上班长,自闭了?”同学问我。

我迅速调整好表情,转过身来,笑着说:“怎么会呢?一次竞选而已,无官一身轻,潇潇洒洒也挺好啊。”不知怎么地,这样的话我忽然就脱口而出了。当我说完这句话后,我意识到,心里那不甘与无力感已经消失了,很轻松,很温暖。

八(5A)班 黄歆然

【片段二】

还是无法流畅地弹奏,我狠命地敲击了几下琴键,伏在琴盖上啜泣。

窗外的雨声已经渐渐小下去,这夏天的阵雨!断断续续传来隔壁的琴音,那是一个考五级的小姑娘,我一直没有好好听过她弹琴。她弹得不怎么流畅,经常卡在一个难点上。我当时也在这里折腾了比较长的时间,就像是爬山一直没有冲到山顶,就滑了下来。隔壁一直在不停地调整,执着地向着山顶冲锋。我的手指头也随着她的音符在琴盖上一遍遍地弹奏。终于,她冲上山顶了,可以欣赏远处的风景了。我不由得打开琴盖,重复着那首五级的曲子,手指在翻飞,音符在跳动,我的心也飞翔在一路的风景之上。

那么,十级曲子,我们继续,我要坚持不懈地来翻越这座山!

调整、感悟、再调整,我的眼与手在一起,我的心与音符在一起,我与琴键合二为一。不停地练,反复地揣摩,不信弹不出!不知过了多久,钢琴老师出现在了旁边,“可以休息一下啦!今天很棒!”她的眼里分明含着笑。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小树挺立在那里,树叶油绿透亮。

八(4A)班 金佳怡

【施老师评】

两位小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曲折委婉。前者写一次班干部竞选的落选,当时的痛苦,事后的释然,其中的心理变化描写得自然真实。如刚开始“感觉到有人在颤抖”的绝望感,再是“有点闷”的痛苦,“慢慢走在走廊上”的彷徨无力,痛苦减轻的过程真实而自然,最后的“轻松与释然”水到渠成。后者写小作者因无法成功弹出曲子而“啜泣”,不过因听到隔壁执着的琴声,要“坚持不懈地来翻越这座山”,小作者的思绪在不断变化。两位作者借鉴了《社戏》《灯笼》的心理描写与心绪变化,景色与心理活动映衬结合,真正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   亲情作文

爷爷的三轮车

八(4B)班 潘 帅

老家旧屋角落里尘封着一辆三轮车。三轮车的把手与车架都已经锈迹斑斑,车厢的蓝漆斑驳剥落,车铃只能发出闷闷的喑哑声。

三轮车主人是爷爷。那年暑假,爷爷新买了这辆三轮车:高大的车架子,宽敞的车厢刷着蓝色的漆,车头上扎着一朵大红花。那时我经常围着三轮车上蹿下跳,还缠着爷爷带我兜风。爷爷就端正地坐在车上,载着我在村里村外兜圈。空余时间,爷爷就会拿着一块抹布擦车,甚至把车轮上的辐条一条条擦干净。阳光下,车把与辐条锃锃发亮。

爷爷经常骑着三轮車去他的菜地,载回满满一车的蔬菜和水果。我认为爷爷有魔法,大声嚷:“我也要变魔法!我也要变魔法!”爷爷笑着说:“哎哟,这可不是魔法!爷爷带你去田里玩,顺便去收菜。怎么样?”

于是,我便坐上爷爷的三轮车。夏日的傍晚特别悠长,凉风轻轻地吹在爷爷和我的身上,阳光像奶油般涂抹在我们身上。爷爷的白发变成了金色,他脸上的皱纹在晚风中舒展开了。蓝色三轮车慢悠悠地骑着,车铃清脆,辐条闪亮。三轮车骑过沟渠,骑过西瓜地,骑过葡萄田,骑到了爷爷的菜地。

爷爷种了不少东西:一畦畦鲜嫩碧绿的小青菜,一丛丛青翠挺立的小葱;这边是笑红脸的西红柿,那边是紫得发亮的长茄子;还有胖墩墩的冬瓜,苗条的丝瓜。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菜,这里瞧瞧,那里摸摸,兴奋得上蹿下跳。“爷爷,怎么种了这么多菜,还种得这么好!”爷爷看着菜地嘿嘿笑着:“爷爷种菜水平不是吹的,周围可没什么人能比得上我。小子,摘菜了!”我拎上菜篮子,拔青菜,摘西红柿,抱大冬瓜,忙得满头大汗。不过,我没有感觉累,反而无比充实,原来收获是如此让人快乐!不一会儿,蓝色三轮车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爷爷笑容满满的,我的心也是满满的。“回家喽!”与爷爷坐在三轮车上,满载而归。

后来我忙于学业,这美好的时光并不多。三轮车的漆慢慢斑驳,剥落。爷爷年岁渐大,擦车也渐渐力不从心。给我们家送完蔬菜之后,爷爷慢慢骑着车回家,夕阳下爷爷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后来啊,只剩下这辆三轮车。

【施老师评】

亲情作文的仿写,绕不开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背影”是文章线索,是父亲最打动人心之处,更是“父爱”的象征。“背影”勾连了全篇内容,联结了文章的情感纽带。在亲情作文写作时,我们试着去寻找一个眼神、一双袖套或是一个茶杯等,回忆与之相关的事,连缀成文,会破译出背后的情感密码。这位作者文章中的“三轮车”,可以联结爷爷与“我”有关的事,成为情感的载体。三轮车是爷爷的宝贝,爷爷用它带“我”兜风,载来瓜果蔬菜,是祖孙的情感纽带。通过三轮车,我们看到了爷爷老去,孙子成长,这背后是生命的轮回。三轮车无言,而深情满满。仿写,仿的不仅仅是写作手法,更要仿文章中情感的蕴藉深沉、语言的欲说还休。

猜你喜欢

长绳板凳三轮车
跳长绳
第三个小板凳
三轮车竞速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板凳狗
小板凳
跳长绳
激光3D长绳
避免出错有三招
板凳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