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天气“趴窝”?电动汽车为啥怕冷
2021-04-07赵文博
赵文博
汽车企业应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支持整车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
“隆冬腊月,我们电动车主太难了。天气这么冷,暖气也只敢开一会儿,稍微暖和一点就得关,确实掉电太快了。”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太平街道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我是2017年买的电动汽车,当时油车实在摇不上号,电动汽车不用摇号,国家还补贴好几万,所以才买了一辆电动汽车。”
车主抱怨,为啥怕冷?
近几年,道路上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大家对电动汽车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电动汽车不摇号、不限号、有补贴,深得车主们的喜爱;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续航短、充电不方便、冬天怕“趴窝”,又限制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
1月26日,在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就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做出回应。黄利斌表示:“电动汽车的低温环境性能下降问题,主要表现在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电池容量衰减,续驶里程缩水,特别是最近北方城市遭遇寒潮气温骤降,问题更加凸显。”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锂电池研究的周冰心博士告诉记者,动力电池怕冷的问题主要出在电解液身上。其工作原理是锂电池负极通过化学反应脱出锂离子,并通过电解质溶液将锂离子传输嵌入到正极,从而产生电流给车辆供电。冬天温度较低,电解质溶液黏度增加,导致锂离子穿越溶液能力变差、活性降低、电阻增加,电池放电电压降低,从而使得电池的可用容量降低,导致耗电变快。
事实上,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召开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研讨会,组织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近30名代表进行交流讨论。研讨会一致认为,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应组织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加快低阻抗成膜添加剂、全气候电池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
针对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难题,黄利斌宣布了三项措施:一是要求汽车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组织行业机构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科学使用。二是支持整车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改善用户体验。三是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
天生硬伤,如何挽救?
售后服务方面,广汽埃安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多次提出一个观点:“燃油车没油的时候,车主会去加油站加油。电动汽车没电的时候,车主会抱怨续航里程不足。但是我们不能责怪电动车主,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为此,广汽埃安专门为Aion LX首任车主定制首年6次免费代客充电服务和紧急场景终身直升机免费救援“双重大礼包”。除广汽提供直升机免费救援之外,蔚来也曾给ES8车主提供“加电车”救援方案,一台柴油版的“保姆加电车”百公里需要消耗40升柴油。尽管这种售后服务被人诟病,但不可否认蔚来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技术攻关方面,目前重点企业、行业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市场基本形成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共同发展的格局。前不久,容百新能源正极事业部总经理佘圣贤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上预测:“未来自动驾驶在单位时间内可能会消耗30%以上的能量,所以今后主流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预计会在115—150度之间。”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化,冬天黄河以北的新能源车主有切身感受,磷酸铁锂电池在零下10度的时候可能会减少里程在20%以上,到零下20度的时候能量密度会损失更高,相比之下三元材料的气候适应性要更广。”佘圣贤如是说。
产品监管方面,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事关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大局。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了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制度。
2020年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结果,有25家企业的27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其中,就涉及到动力电池容量和保护功能、动力电池容量等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的问题。目前,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已被限期整改。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的事中事后监管,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创新监管方式,丰富监管手段,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切实保障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
自2009年“十城千辆”起,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13个年头。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7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呈先出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正如黄利斌所说,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也只有依靠更高水平的发展去解决。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政策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低温使用性能一定会获得实质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