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王阳明心学想到的

2021-04-07胡长云

中华书画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学海德格尔尼采

□ 胡长云

以他人的名义言说是可耻的。这是德鲁兹的一句话。想到王阳明,不期然就想到了这句话。

对于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无论做怎样的评判,其实都无法否认,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上,其出现是一个奇迹。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个异数。确实是这样,在“我注六经”似乎已经是不需要辩驳其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学术传统中,王阳明偏偏要做的是“六经注我”。而且,他做到了。对于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是非功过暂且不论,仅就此一点,就不得不承认王阳明是值得我们珍重的,无论是过去,抑或是现在。龙场悟道是一个转折,也是一个契机,从这里开始,王阳明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表述自己的哲学,他并且由此将传统的儒家思想带入到另外一个路径。王阳明注定会遭受到很多的非议,因为,他的这种诉说让很多人无所适从,而他们的无所适从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愿或者能力做到这一点、甚至他们也根本没有心力接受一切超出远古圣贤的诉说。回视当下,王阳明依然值得尊崇,尤其是对离开传统圣贤以及西方圣贤注定就要失语的大多数研究者而言。模仿是创造的开始,但,仅仅满足于模仿却根本没有可能有任何创造。在这一角度上讲,我们,在德鲁兹眼里注定是可耻的。

孔维克 王阳明心学 180×360cm 纸本设色

无意中读到过邓晓芒先生的一篇文章,首先吸引我的是这篇文章的标题——真正的哲学是拿命活出来的。岂止是哲学,实际上,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都应该是这样的。能否认识到这一点,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作为衡量和判断一位学者及其研究的标准。王阳明做到了,于是有了他的心学。对于王阳明来说,所谓学问,并不是我们当下学术语境中的一种事业或者职业,在他的生命与学术之间有着一种本然的同构,两者是合二为一的,而对我们当下很多的研究者来说,他们的生命和学术是完全分离开来的,甚至是毫无关联的。问题是,当一种学术与研究者的生命还无瓜葛的时候,这种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可信的?或者说,会有一点可信吗?答案不会是肯定的。考查古今中外的学术大师,其实不难发现,他们的学术他们的思想,其实无一不是首先源于他们对于生命的困惑,他们也无一不是以此困惑为基点开始他们漫长的而且艰难的探索历程。人文学科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也无不如是。比如,爱因斯坦。

以自己的名义言说,王阳明成为了王阳明。以自己的生命构造自己的哲学,心学也就成了心学。毫无疑问,在这里,我们不会看不到我们与王阳明之间存在的差距。

当然,对于王阳明及其心学也不应该一味肯定。王阳明成就了自己的哲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当后来者接受了他的这种哲学并以此作为思考、行为的凭据的时候,是否完全是适用的或者说无一例外的都可以实现既定的欲求、也都会无一例外的导致一个善的结局?我们当然希望是这样。但事实上,结果并是不是这样。心学的流弊,在一部晚明史中可以说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是众所周知的。另外,当我们想起日本军国主义与王阳明心学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的时候,对于王阳明以及他的心学,我们没有理由不更加审慎的对待。无独有偶,尼采的意志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同样也出人意料的与纳粹的法西斯主义关联在一起。相信,无论是王阳明还是尼采、海德格尔,至少在主观上是不愿意有这样的一种关联出现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初衷必定都会是为了达致一个善的目的,尽管他们的哲学在他们之后都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恶”的帮凶。这应该引发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

如果纯粹展开学理层面的讨论,当然可以找到很多不得不说的原由。这里,只想提示一点,他们——王阳明、尼采、海德格尔等等——在他们的哲学中,有着过多的对于人的推崇。他们的哲学,无一不想给予人崇高的肯定,但是遗憾的是,人,也就是他们在哲学中肯定的东西却以一种不无嘲讽也不无肆虐的姿态否定了他们的哲学。于是,我们不得不追问的是,人,是可信的吗?另外一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把什么样的哲学,给予人,才能保证人能走向“人”,而不是其他?

曾经一度 有学者无比推崇“终结论”,上帝死了人也死了,哲学终结了美学也终结了,等等。真的是这样吗?未必。我的看法是,只要还有问题在,一切都不会终结。■

猜你喜欢

心学海德格尔尼采
论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心学”翻转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格言中的体系”——尼采的“反哲学”及其写作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以黄玉顺的三个方面批判为中心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论海德格尔对实在性问题的存在论分析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不再羞于自己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