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简帛书

2021-04-07刘庆祥

中华书画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秦简甲骨文文字

□ 刘庆祥

在湖南省博物馆展示厅,玻璃柜内陈列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部分汉简。那些沉睡两千年的古物,散发出的气息,使展馆内一派静穆。我被人流簇拥着,走近竹简与绢帛。那些陌生文字,似有了生命与温度。倾耳静听,它们正在诉说着千年过往。

简书,书写在纤若韭叶的竹简上,字迹清晰,排列疏朗,纵向书写的墨迹,自如收放于毫厘之间。撇捺如翼,锤竖似狐尾,隽秀洒脱,飘逸灵动。帛书,经故宫博物院专家精心装裱,虽残痕斑驳,却气象俨然。字迹工整朴厚,钝拙古雅,书写技法纯熟考究,透着古隶遗韵。其图文,纵贯两千多年,成为《周易》《老子》《黄帝书》《五行书》《战国纵横家书》等古籍的校正与补白。伫立其间,面前的文字,携着墨香,穿越千年而来,直抵心脾,令人心生肃敬。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虽属汉朝早期遗物,却饱含篆书遗风,书写年代当在秦朝。书体字迹方扁,笔画转折祛圆趋方,篆隶兼具,是篆书转向隶书的最具代表性的书体,由此揭开了中国文字简约化的序幕,标志着文字书写进入秦隶书体。

秦隶,也称古隶,主要流行于秦朝,由大篆脱胎而来,因通常由狱隶书写使用而得名。笔法起落顿挫,笔势回转往复,线条粗细均匀,尚存篆书风韵,是继甲骨文、大篆、小篆之后,从篆书到新隶书的过渡书体,渐变趋势明显,却特征鲜明,是文字进入简约时代的里程碑,它承上启下,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由于秦朝存续时间短,秦简存世稀少,文物价值极高。

我对古文字的兴趣,起于数年前开始的历史文化研究。那些古拙的象形文字,用它们的前世今生,诉说着各自的故事,有些文字,蕴含着族裔斗争的残酷历史。代表华夏族的“龙”,与代表东夷族“蚩(尤)”,在商周时期,随着统治与被统治的交替,写法发生颠覆性变化。商朝时,“蚩”的写法是鸟首下面一条蛇(龙),龙的写法是,蛇头上一个“辛”字,“辛”的字义是为奴隶或犯人刑刺的刀。有的“龙”字写成一把刀插在蛇的脖颈上,龙头下垂,龙嘴大开,呈现折颈而死之状。周朝时,龙字变成了女娃伏羲衡规图,而那把刀,插在了“蚩(尤)”的头上。甲骨文“民”字,写法是一个“辛”刺入一只眼中。有专家解释,民本意为奴隶,指士兵被俘之后,当场刺瞎双眼,以防逃脱。追溯文字变迁,从商朝产生的甲骨文里,可以解读出商朝东夷人的酷烈统治,审视那把尖锐的刀,似乎它还在散发着血腥。

马王堆秦简之一

马王堆秦简之二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从中可见,文字诞生,天惊惧,抖落小米如雨;鬼神惶恐,夜夜啼哭。契合了文字变迁承载的人类命运悲苦。世界文字变迁,无不充斥着血腥与毁灭。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都是文字的故乡,文字无不生于象形,图形雕刻是它们共同的母体。可惜的是,大多古老文字,都在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文化冲突里湮没进了历史尘埃。只有中国文字,在曲折发展中脉脉相殷,保留了古老的基本面貌。

最短命的是古印度的文字。公元前1800年以前,雅安人入侵,700年历史的古印度文字,和一部分印度人的残骸埋葬进了一座城市废墟。4000年以后,掘开那座城市废墟,揭开了一场劫难的真相。一些死者,生前正在池边洗衣,有的尸体叠压在被焚毁的房屋内,真实再现了一场惨绝人寰在杀戮。从此,古印度原始共产主义的歌舞升平,与那些文字一起销声匿迹,历史再次进入口语传说时代。

古埃及象形文字,曾被希腊人称之为“神的文字”。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一道敕令,关闭了非基督教的所有神殿,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渐渐消逝在时光的河流,从此不为人知。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洞开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大门,打开了古埃及的文化宝库。法国人商博良,研究罗塞塔碑取得突破,从破解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名字入手,并以此为线索,取得埃及象形文字释读成功,揭开了那段古老文明的面纱。

公元416年3月的一天,埃及亚历山大市,在通往亚历山大博物院的大道上,一名叫希帕蒂娅的美丽女子,乘坐马车路过凯撒瑞姆基督教堂的时候,一群僧侣蜂拥而出,将她拉下马车拖进教堂,在一片仇恨的喧嚣与诅咒声里,她被撕扯得一丝不挂,用蚌壳一块块割下这个女人的皮肉,最后砍掉她的四肢,把她投入熊熊大火。这位被基督徒们视作异教徒的女子,享誉古罗马数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香消玉殒。伴随着一场文化博弈,古老神庙倾废,诞生于埃及的古老文字,终在时间长河里飘逝。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它独辟蹊径,由多变的象形字,演变为统一固定的、可自由组合的音节符号,强大的语言表达和实用功能,使之迅速传播,遍及西亚地区乃至埃及。楔形文字,是表音文字的发端,它与埃及象形文字一起,成为诸多表音文字(如腓尼基字母文字、拉丁语、英语)的母体,在距今2000年前后失传。19世纪以后被陆续释解,它奉献给世界的是一门研究古代历史的学科——亚述学。

马王堆秦简之三

马王堆秦简之四

尽管在后人的轻描淡写中,楔形文字消逝得就如一缕轻烟,从被时光抚平的历史里,仍然能看到波斯、希腊、阿拉伯和罗马人对这一地区潮涌般的征服冲击,与楔形文字一起消失的,还有无数人的生命。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原生文字。它由图形而来,形生万象,历经数千年不变其宗,形成中华民族文字特有基因,根性坚深。由此追索,每一个字的基因序列,都是在述说一个漫长故事。文字的基因密码里,隐含着被时光湮没,被时代涂抹的巨量信息,从中可以破译出族群冲突的历史文化面貌,有时甚至能解读出天文地理的痕迹,它们的基因线索,可追溯至部落图腾时代。

中国文字同样起源于图形雕刻。20世纪70年代,一枚在地下沉睡7000年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从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它纹饰精美,栩栩如生,是已知最早的图腾崇拜物证,也道出了“金乌(鸟)负日”古老传说的由来。同时出土的数枚象牙雕“凤首匕形器”,镌刻着“凤族”王者权杖的威仪。二者相合,揭示出凤鸟族群对太阳的崇拜,从而找到了东夷族鸟图腾的源头。恰是7000年前崛起的这只凤鸟,背负着太阳从钱塘江口的河姆渡飞升,照亮了东方暗夜,送来了文明曙光。

人类历史黎明的脚步,蹉跎漫长,从河姆渡到良渚用了2000年。距今5000年前,在良渚文化时期,凤鸟族群从对祖先鸟图腾的崇拜,转向为人类送来温暖,维系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太阳。至此,它与世界上其它古老文明发展殊途同归,把心中的神明寄托到了天堂。这一时期,“金乌负日”的故事变成更加精美的徽帜,被镌刻这坚硬玉石上。玉器,成为沟通天地人三界的礼器,逐渐被奉为承载信仰的圣物。在天界,太阳是神,东夷族的祖先“金乌”是仆;在俗世,王者与祭祀代行天意,是祖先与神明的代言者。从此王权恢宏,祭祀繁盛,世间无语。

龙山文化是文字发展的重要时期。4500年前,以鸟图腾和太阳神崇拜为信仰,以玉琮、玉璧、玉钺等为信仰载体的东夷势力崛起。从钱塘江口西进北上,在黄河流域颠覆华夏文化,中国社会进入了奴隶制邦国时代。东夷地域的扩张,加速文化传播,主持祭祀的群体不断壮大。祭祀,作为奉承天命的“使者”,按照严格组织体系,主持不同层级的祭祀活动。低级祭祀活动,没有玉琮、玉璧等礼仪重器,只能将图形象征性地刻画在陶器和骨头上。近年来,在山东为中心的许多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大量骨刻文和陶文,尤其殡葬用陶器上发现的单体刻画文,带有明显良渚文化图腾特征。这些由底层祭祀创造的刻画符号,虽然古拙粗糙,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但是它的大量使用,推动了图形的简化,为图形走文字奠定了基础。这个过程中,底层祭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距今4000年前后,随着龙山文化邦国时代的覆灭,华夏族登上历史舞台,夏朝建立,东夷祭祀香火禁绝,我国文字的发展脉络戛然而止。此后500年间,文字销声匿迹。直至东夷族统治集团建立商朝,文字再次复兴,进入甲骨文时代。

《诗经·商颂》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歌谣,牵曳着商朝与东南凤鸟族裔的联系。循着鸟图腾的轨迹,从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再到商朝甲骨文出现,形成图形刻画、刻画符号到甲骨文发展脉络,其间又是2000年的时光流转。商朝,祭祀繁盛,图形在祭祀的喧嚣与烟尘酒气里化繁为简。广大族众,视神明与祖先为神圣,歌功颂德,顶礼膜拜;视敌族为邪魔鬼祟,嗔怨诅咒,以期天谴。我国象形文字发展,走上了与埃及古象形文字相似的道路,沉溺于庙堂,用于祭祀占卜,成为与神明沟通的“圣书体”。祭祀占卜者的创造,推动甲骨文走向成熟,也使甲骨文书写没有严格统一的规范,显示出随意创造的鲜明痕迹。从甲骨文字典可以知,仅一个“龙”字的写法,就有数十种之多。

商朝统治酷烈,对奴隶杀戮随处可见。祭祀不仅有煮食人头现象,人殉在商朝也十分盛行。用于祭祀占卜的甲骨文,一直浸淫于血腥与杀戮,祭天礼地活动,与上苍悲天悯人之德相去甚远。直到商朝后期,文字记事功能,局限于祭祀占卜所需,以至于今天的人们,只能到祭祀、占卜和墓葬废墟里寻找附着在甲骨上的历史真相。

周朝,礼乐制度确立,礼乐和鸣,奏出800年盛世。诸子百家争鸣,讲坛学宫遍布,典籍浩如烟海,自然与社会,无不为圣哲先贤书写,文字成为记事和思想表达工具。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先后登场,我国文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字一直流行于殿阁庙堂。四书五经的诵读声,2000年绵延不绝,使古典文言文生生不息,与通俗语言各行其道。这一现象,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中得到了生动体现。范进中举前后,成为言行雅俗的分水岭,随着身份的变化,其言行举止立马注入庙堂之气,变得文绉绉,不同凡俗。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千年文字传承格局,白话文兴起,为文化普及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才逐渐被百姓掌握,成为开启民智,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

在岳麓书院,见到了被陈松长先生抢救的岳麓秦简。秦简,属秦朝遗物,这种因狱隶书写使用而得名的书体,与秦国法制息息相关。商鞅变法,在秦国找到了适宜土壤,法制在东夷后裔土地上蓬勃生长。这个擅长酷烈统治的族裔,偏居西北一域,依靠法制力量,筑直道、修长城,凿灵渠、都江堰,先秦重大工程,大半属秦,直至统一六国。秦朝国祚13年,旷古烁今。古隶书体,当属秦国重要遗产。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简,属秦国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遗存,是迄今发现的最早隶书墨迹。国运所限,秦简稀有,现存秦简内容,法律条文占有大部。

历史上,有程邈云阳狱中创造隶书的说法。程邈生活的年代,距青川战国简记载年代已过百年,显然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可是,从其身世和和受刑经历推测,隶书书写规范,程邈贡献当不可没。

回溯文字发展历史,我们看到了历代先贤的杰出贡献。从历代圣贤的名字,似能看到某些历史真相端倪。黄帝,诞生黄土高原,有“土德之瑞”,兼之西北黄土高原泥土为黄色,故称之为黄帝。“炎,火光上也。”姜姓部落首领,因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故被称炎帝。唐陶氏,精于制陶,而得到氏族唐陶称谓。周朝始祖名稷,稷是我国最古老的食用作物。在周朝奠定的华夏文化中,稷为百谷之长,帝王奉稷为谷神,江山社稷则指国家。周朝始祖,当被奉为成功栽培稷的始祖。商朝始祖,名契,意为用刀刻字,从考古实证到文字发展轨迹,文字发明者都指向契。简单梳理,仓颉造字、契刻传文、孔子授业、程邈规范隶书、始皇强推“书同文”、伏生传书,无数文人穷尽毕生,使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从岳麓秦简回归,让我再次感受到,在文化传承中,我国文人的文化情怀。

近年来,岳麓秦简研究不断取得突破,随着陈松长先生所著《岳麓书院秦简与秦代法律制度研究》出版,秦朝传说中的“严刑峻法”面目初显,那个神秘朝代的大批真相也将慢慢揭开。■

猜你喜欢

秦简甲骨文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云梦睡虎地秦简,让秦史“活”起来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秦朝已有九九乘数表
秦简“识劫 案”发微
送你一片风景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