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想象中的人性真谛
2021-04-06张倩
张倩
【摘 要】金基德是国际影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韩国导演,其电影的艺术风格是在平静舒缓的生活表象下隐伏着强大的张力和爆发力。他的脑袋里面总是还会产生让观众瞠目结舌的故事,他的电影总是在半抽象化的世界中展现一个具有诗意的暴力与色情,在封闭的环境中解密边缘人物的救赎,在哑巴式的对白中,给观众超乎想象的结局。
【关键词】金基德;诗意的色情与暴力;哑巴式的对白;超乎想象的结局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057
金基德出生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贫困家庭,从小经历辍学、当工人、当兵、国外学画到成为导演,他的成长期刚好处于韩国历史上,政局不稳、社会动乱的时期,至1987年为止,韩国的时局基本稳定,而此时的金基德刚好27岁,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形成,悲惨飘荡的生活直接塑造了金基德的性情和艺术特点。
1. 哑巴式对白跨越沟通桥梁
除了默片,能将对白削弱到最低程度,并能让观众如此痴迷狂热的导演非金基德莫属①。金式的“无语”对白在《空房子》这部影片中达到了顶峰,整部影片幾乎全部都是用动作和镜头来叙事。金基德导演充分运用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影片要展现给观众的情感及思想,而影片中仅有的几句对白有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无语”式对白并没有让观众感到乏味,也没有让观众对情节的理解产生障碍,相反这种镜头的叙事更显张力。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弓》中的女主角,《坏小子》中的亨吉,还是《空房子》这些影片中的人物都近似默片中的对白——“无语”,这种无语式的对白状态,更加凸显了导演在镜头语言运用方面的功力,其镜头语言信息含量和表现力,可与卓别林喜剧相媲美。特别是在影片《空房子》中,主人公泰石,虽大学毕业却只能干发传单的工作,因无处可去,只能偷偷借住在别人的家里,没有一丝自我的归属感,在影片中泰石没有一句对白,而善花也仅在影片最后对泰石说了句“我爱你”,撑起整部影片一切感情的是眼神和动作,他们的相处不需要任何语言,从细节之处,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爱是那么深刻,让每一位观影者为之动容,由此,言语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显得蹩脚。
虽说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但在面对不同的语种时,这座桥梁似乎为每位行人都设置了障碍。而金基德导演的作品,却用镜头和动作的影像架构起了与观众心灵之间的桥梁,这座桥梁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在用它特有的方式和每一位观众做着感官和情感的交流。真正做到了用镜头讲故事,用画面表情感,且把故事讲述的如此吸引人,笔者认为也只有金基德导演能够做到这样,在金导的影片中我们感受到镜头中动作的魅力和画面的张力,使得它比语言更具表现力,更能吸引观众。
语言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熟识感,而“无语”式的对白则会让人感到孤独。这种“无语”式对白突出了金基德导演一贯“孤独”的主题,这种无语的状态有两种含义,一是环境对人物的一种封闭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主人公对生存环境的无力反抗,二是人物自我封闭的一种表现,这种自我封闭是对自己心灵和尊严的最后的防护。
2. 封闭空间中边缘人物的喜怒哀乐
在生活中,水是于外界空气隔离很好的介质。金基德导演的作品也巧妙的运用了这一介质。金基德导演电影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一种停留在某个地方被赋予的孤立性④。我们不难发现水在金基德导演的电影中出现得最多,电影中的水也恰恰都是将主人公与世界隔离开来。比如在《春夏秋冬又一春》中孤立于水面的小庙,像一座孤岛,庙中的和尚也无疑与世间隔离,展现出一个封闭环境中的边缘人物,《弓》中一艘在大海中飘荡的大船,让女主人公远离了现代社会,当然金基德导演的边缘人物的封闭环境不仅仅只有水,还有《海岸线》中的铁丝网,《坏小子》中的镜子,《时间》中涨潮时被水包围的手指塑像,《收件人不详》中的狗眼的铁笼,废旧的汽车之家等。在这些封闭空间中,展示的是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其内心不可宣泄的绝望。当边缘人物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生存时,他们的生命像是在一个没有出口的世界中,而这种世界通过循环的叙事被更加的强化,与此同时,受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金基德导演的电影风格比较鲜明,性、暴力、谋杀、变态心理之类的内容充斥在电影里②。这些内容的承载者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边缘人物,如《撒玛利亚女孩》中的为欧洲旅行梦想着而去做妓女两个女孩、《海岸线》中的海兵、《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和尚等,这些不被人们所关注的小人物,却构成金基德导演电影的另一大特点——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在金基德导演的电影中,特定生存背景下的生存状态被突出到前沿,通过不同身份人物的经历和遭遇,带给我们一段奇异的生命历程。对隐藏于人性底层欲望的大胆展露,对人物困守和绝望精神状态的把握,以及对诗意镜像风格的情有独钟③。让不少的观众惊诧于他的想象,如果说一些导演是让我们从影像中回望过去,让我们不自觉得将自我看作是电影内部构造的一部分,那么金基德导演在用构想出来的影像去代替凝视现实,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电影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上。可以说,金基德导演对现有材料进行再加工,使之陌生化,并试图在摄影的模仿和绘画的想象之间,构筑起“诗化的现实”。他总是打破观众对于某些职业的固定认知,毫无顾忌表达着人性中的禁忌,细致描绘社会边缘群体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状态,深入分析人情冷暖,赋予影片主人公希望又给予绝望。他的电影在撕裂残酷的表象和情欲的外衣之后,又将悲天悯人的情怀渗透到极为深刻的主题当中。
3. 诗意的色情与暴力为灵魂传言
人们对金基德的议论大都与女性肉体的谈论联系在一起,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如何看待女性肉体”的问题。这也是很多女性评论家对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持批判态度的主要原因。金基德导演电影中人物在场所监禁中,无法看到更多的世界,而女性则是带领着影片中男性,走出这些场所监禁进入新世界的领路人,监禁不仅指场所监禁、精神监禁更是欲望监禁。巴赞曾说过:“色情有可能成为一部影片中最重要的,独特的,甚至是基本的内容”⑤,金基德电影中的色情与暴力,与某些只追求感官刺激,增强电影看料或追求市场效益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色情与暴力是其艺术风格成形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色情和暴力充当一种文化的暗喻,一种艺术的象征,这种暗喻和象征表示了金基德对人性,制度和社会的态度。拿色情来说,如《撒玛利亚女孩》中倚隽通过接客并将女伴卖淫赚来的钱还给客人,喻意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肉体交易而是圣洁的救赎。《坏小子》中亨吉的占有欲及内心寻求的平衡感而为金森华设下圈套,金森华又因自身的贪欲而中招,最后导致作为女大学生的金森华以出卖肉体来救赎她曾经的贪欲。《春夏秋冬又一春》中小和尚因贪玩伤害生灵,受到师傅的惩戒,长大后又因性欲与前来医治的女孩发生关系,而这里导演并非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寻求感官的刺激而是使用了远景,使画面显得平静自然,这正是金基德导演营造的色情和暴力来自于生命本源上的自然爆发——不是为眼睛服务,而是为灵魂传言的真实写照。换个角度来看,这个女孩对小和尚来说是他对外面世界向往的一个窗口。
对于暴力而言,金基德导演的电影中的暴力是社会底层小人物对于强权的独立反抗。《坏小子》中隐性的暴力是亨吉利用金森华的弱点来使金森华沦落为妓女,他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也就是亨吉的占有欲和内心的平衡感,使得他做出这一系列的事情,《收件人不详》中男主角昌吉把母亲刻有美国大兵刺青图案的乳房给切了,并从摩托车上一头倒栽在水田里,正是亨吉对大兵和自己混血儿身份的一种反抗。这些暴力情节,不仅在电影情节上体现事情自然发展的必然对接,而且在情感上也都表现了生活中人无奈时的一种疯狂之举。
4. 特色镜头画面构建意外结局
金基德导演的电影经历似乎是一部跟世人做斗争的斗争史,而这种斗争性的故事没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却足以让人们有看美国大片时的惊心动魄。他的电影更像一位老者娓娓道来的故事,只是他的故事总会让你觉得惊讶,让你反复去思考。从摄影方面来说,他的影片中没有太多的移动和技巧,和干练华丽的作品存在一定的距离,有些粗糙、质朴,但是很充实。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画面,他也要用自己特有的韧劲儿去表现背景和人物,以及人物的情绪。他通过小饰品或者美术操作等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作品中去⑥。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在色彩运用上一般都比较舒缓清新,自然舒服,在拍摄时多采用了自然光效。比如《春夏秋冬又一春》中水面的小庙和四周环绕的山,用一个远景来展现,像是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就这一个画面就能够给观众心理上传达一种淡泊的佛学思想。
金基德导演的影片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意外的结局。不管观众期望结局如何,金基德导演总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看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有种给你缓缓展开画卷的感觉,开始的叙述很平淡,像平静的湖面,但是慢慢的你会被带入一种波涛汹涌的境地,你会发现他所叙述的事情早已在你的意料之外,你找不到整个事件在哪个时候发生如此大的转折,似乎一切都是正常的发生。比如《空房子》中男主人公最后用隐身之术离开监狱,来到女主人公身边,过上那种“三个人”爱恋的生活。《坏小子》中亨吉最后开着车带着金森华过上那种流浪卖淫的生活,笔者认为这些结局普通的人是想不到的,所以说金基德导演的思想悠远深邃,他能引导观众对于生活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思考。笔者认为,这些意外的结局和金基德导演的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金基德曾说过他的创作理念是在正常的社会道德观念和情绪中,需要加入百分之五的非正常,那百分之五可以是疯人疯语,可以是罕见稀奇,不管选角色,素材还是其他。总之,不要忘记添加的那被人否定的、不正常的百分之五⑦。在他的电影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的歪理反论,那就是毫不理会观众的期待或者说打破他们的预感。这种创作理念不同于让我们回望过去的那些影片,而是带给我们新的视觉体验。
看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总会觉得内心煎熬甚至胸口闷抑,即使这样,回想影片,金基德导演似乎并没有用台词来引导,也没有广告式的宣传口号,而是用大量平淡无奇的画面和大段自然流畅的情节以及寂静无声的对白完成对人性的解剖,对精神的拷问,对体制的讽刺,对社会的反思,对哲学境界的皈依。如果说有些导演力求从大众的生活中挖掘过去,那么金基德导演则是在试图创造出一种社会现实,而这种现实生活对于观众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观众无法在他的电影中,寻找到生活的影子,寻求到共鸣点,但是他还是凭借优秀的导演才能,让整个影片节奏紧凑,让观众一刻也离不开银幕。金基德导演的电影看起来像一个正在崩溃、瓦解的世界,而主人公们要在这个世界摧毁他们之前给自我施刑,而这种刑罚往往是爱情。比如《坏小子》主要讲红灯区的故事,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红灯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于它里面发生的故事,我们也是既好奇又困惑,而对于亨吉设置陷阱让金森华沦为妓女,最后亨吉和金森华又开着车四处流浪卖淫为生的桥段我们甚是不解,也正是这样的故事情节和结局,让每一位观众在看完影片后,会对故事的脉络再次进行回顾,会不断思考,会不断从中解读出新的东西,而这种文化的解读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不得不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
5. 结语
金基德导演的作品体现一种救赎的思想,在他创造的半抽象的世界中,女性是男性看外界世界的窗口,而情色和暴力是一种来自于本源的爆发,不是为眼睛服务,而是为灵魂传言的真实写照。在他金式厚积薄发的叙事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悠远深邃的思想,在他特有叙事方式——“无语”式的对白中,我们真正见识了一个纯粹用动作和镜头讲故事的影片,这种“无语”式的对白充分显示出动作在影片中的张力。虽然在他的影片中我们看不到很多很炫酷的特技镜头,但是完美的构图,清新的画面可以给我们别样的视觉感受。他的每部电影的结局都会让你惊叹于他的想象,因为他总能给你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总会让你不断思考。
注释:
①《刍议金基德导演电影的艺术风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乔明《影视评论》2012年08期.
② 《电影艺术赏析——浅谈金基德导演的艺术特点》赵璐中国传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北京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③《金基德的电影世界》梁丽丽.
④《野生金基德》[韩]金基德郑圣一等著,范小青译.
⑤安德烈·巴赞[法]:崔君,衍译《电影史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263页.
⑥金基德郑圣一等著[韩]:范小青译《野生金基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第324页
⑦《野生金基德》[韩]金基德郑圣一等著,范小青译.
参考文献:
[1]聂伟.全球化语境下的“后东方”电影:<春去冬来又一春>[J].当代电影,2005(2).
[2]李潘盯.<撒玛利亚女孩>:颠覆与救赎中的酷烈成长[J].四川戏剧,2005(6).
[3]赵栋栋.金基德电影中的暴力美学[J].社会科学论坛,2016)(1).
[4]张鹏.金基德电影的空间美学[J].电影美学,2015(24).
[5]成乔民.刍议金基德电影的艺术风格[J].电影评介,2012)(8).
[6]岳扬.浅析金基德电影的暴力美学和隐喻特点[J].戏剧之家,2014(13).
[7]林凡、李建群.金基德电影镜头语言的美学特色探析[J].电影评介,2007(19).
[8]冷星野.暴力鏡头下的美学追求——金基德电影中的人性与欲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9]赵璐.电影艺术赏析———浅谈金基德电影的艺术特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2).
[10]李玉广.救赎与自我救赎:<撒玛利亚女孩>[J].当代电影,2004(6).
[11]安德烈·巴赞[法]:崔君,衍译.电影史什么[J].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263
[12]闫会杰.浅析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宗教元素[J].戏剧之家,2017(8).
[13]李天珠.从<空房间>看金基德影片中的失语性与封闭性[J].艺术科技,2016(8).
[14]曹文慧.漂泊的欲望之魂——浅析影片<漂流欲室>中的摆渡女形象[J].电影评介,2008(5).
[15]金基德郑圣一[韩]等著,范小青译.野生金基德[J].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