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
2021-04-06赖理宙
赖理宙
办公室楼下有间食堂,管理员是本家。在一次闲谈中,相互问起从哪里来?答案居然相同,我们来自同一个祖先赖垓。他说按他们族谱排,他是赖垓第十九世孙,而我是赖垓第十二世孙。从那时起,这位年长我几岁的宗亲见面免不得拱手作揖叫我一声“老祖宗”。
我们相约找了个假期,一起回德化琼溪祖厝看看,去寻根问祖,拜祭真正的老祖宗。电话里老鹰毛遂自荐要当向导,一路由他安排,使我省了不少事,不用劳心费力安排食宿。
老鹰是初中同学,几十年亲密无间的铁哥们。打小无话不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探讨人生,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后来我跟家人到了漳州学习工作,老鹰一直在德化,一别好多年,但现在网络这么便捷,随时随地可以通视频电话,我们倒没有感觉到地域的距离。
据说当年,老鹰的爷爷是地下党。一项隐秘而伟大的事业,一听就令人肃然起敬。老鹰的父亲后来是当地的企业家,有威信有魄力,是镇上的风云人物,属于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德化水口镇青山绿水,水资源相当丰富。改革开放之初,他父亲利用水位落差修建了两座小型水力发电站,为村民送去了光亮,大大缓解了县里供电的压力。我关于水电的知识就是在他家普及的。
初中阶段的暑假应该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了。每到那个时候,我都会到老鹰家住上个十天半个月,一起上山采李摘桃,一起下水摸鱼抓虾。大大的芙蓉李一个接近二两,果肉深红如血,一口咬下去甜里带酸,炎炎夏日里那个酸爽那个透心凉,现在每每想来都会流口水。还有那个石牛山和岱仙瀑布,当年几乎就是我们的花果山水帘洞。中午的山上没有其他人,我们天天在那片原始森林里上窜下跳来回穿梭。有几次老鹰在山下的小溪里游泳,裤子湿了,就这样光着屁股拎着衣服一路爬到瀑布底下冲凉,甚是好玩。
我自小怕水,站在没胸的水里就会头晕。老鹰游的时候,我一般就在岸上观望。他教了我三年,始终没能让我学会游泳。前些年,老鹰夫妇俩把他们的宝贝儿子羽舟带到我漳州家里来,说好让我“统治”一个月,虽然后来羽舟实在太想家只呆了半个月,但成绩还是蛮大的。老鹰在家教了羽舟五年都学不会的游泳,让我这个狠心的伯伯在一分钟内完成蜕变,五分钟后可以游五十米,当天就可以游五百米不停歇。可见老鹰五年打下的基础还是相当扎实,我只是借力一推,赚了个满堂彩。我将水里哗哗游来游去的羽舟拍下来发给老鹰,躺在病床上的羽舟奶奶看着视频乐得合不拢嘴。听说老人那么高兴我也很开心。阿姨早年对我很是关心与照顾。当年在他们家里好吃的总是先紧着我。老鹰那一帮弟兄知道我老实总是要灌我酒,都是阿姨出面帮忙打围,一个不小心没看住,还是出了事。镇上那七八个弟兄轮流劝酒,不胜酒力的我硬生生喝下一斤左右由六种酒混成的“鸡尾酒”,在老鹰家昏睡了三天两夜,一醒就吐,吐完就睡。如今想来,当年应该是酒精中毒了。有些能力再锻炼也不行。自此,我滴酒不沾。老友们也知道我的底细,不敢再劝我酒。若非不得已得赴酒宴,我身边必定有一酒桶。
老鹰就是我的酒桶。他的酒量深不可测,是经过长期且反复自虐练就的真功夫。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民经济向好,德化人又生来豪爽,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是流水席。有一年老鹰家刚搬新房,他约我回家过春节,说要带我出社会见见世面,看看什么才叫做喝酒。
大年初一早上九点多,老鷹骑上摩托车带着我一家一户给他的那帮酒友拜年。家家白酒,人人过关,从头至尾,以三敬一。所谓以三敬一,就是他一手叉着三杯小高脚杯敬酒,一杯代表自己,一杯代表我,一杯视为罚酒。当年的他年轻气盛,身体好底子厚,一天下来没吃什么菜,白酒足足喝了二百多杯。三杯一两折算下来喝了得有六七斤,下午回到他家居然一点事也没有,摩托骑得还相当稳。我想那天的老鹰应该是超常发挥了。以前他没喝这么多就醉过,一不小心还把两颗门牙给磕没了。
后来才说是在更早的时候,喝多了自己一个人骑车赶路给摔了,把他家人吓得不轻,加大了劝他少喝的唠叨。我也时常唠叨。
今年我装修老房,老鹰说好久没来看我了,顺便把水电部分帮忙给做了。他叫上老兄弟苏总,迢迢路远从德化到漳州,一个主装开关面板,一个安装窗帘架子和灯具,一上一下分工明确。而我只能帮他们递递工具送送茶水。实在佩服老鹰他们的体力,两天时间,拿着冲击钻等工具楼上楼下梯上梯下不停作业丝毫不显疲惫,而我早被他们两个支使得头昏眼花两腿发软。老鹰骑在人字梯上作业,一边笑着说,想要身体好,一是要吃好二是要锻炼。
果真如他所说,回去后的半年里,老鹰不但把烟和酒都给戒了,还把浑身的肌肉练得更加结实,加大三个码数的T恤现在穿起来已经觉得紧了。原本皮球一样的肚皮,竟被他折腾出人鱼线,显出六块腹肌。最近一段时间他又觉得肌肉男太过刚硬,跟风练学起了太极。
读书养生学太极是老鹰接下来的阶段目标任务。看来人到一定年纪才能注意身体,才能把心静下来,给心找个安生之处。也不知道他的太极拳究竟能坚持多久,目前他的初学阶段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相互切磋。不像读书写字,随时随地自己一个人就能入境。
老鹰也读书,不过他读的书比较小众,反正我是看不懂,也没那个耐心去研读。他说读书首先是自己的兴趣,其次是给孩子树榜样。近十几年来他一直在研读的是《易经》。他对四柱预测及风水学等方面很感兴趣,家里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满了相关书籍。有明清时期的也有现当代的著作,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我不知道他读懂没有,又读懂多少,只知道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学学停停,停停学学,但始终没有放弃。想来挺好笑,前两年他居然搞了个卦摊,窝在街头给人算命,搞起了实操演练,准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后来由于街道干部的劝导才撤回来。
都说民以食为天,这可以在老鹰家的伙食里找到答案。当年,小学刚毕业的羽舟夹起碗里的一小块鸡肉,随口就能说出是鸡身上的哪个部位,能吃出 “蒸丸”里边都有什么食材。他家的餐桌一直都很丰富,老鹰夫妻俩对做饭很有一套,对什么季节吃什么滋补很讲究。几十年交往下来,我也跟他们学了不少菜品。
最为印象深刻的一次,还是那次拜谒老祖宗之行。为了给我这个“老祖宗”长脸撑面子,老鹰的夫人一个人在家里,把牛羊猪鸡鸭兔等做了遍,满满一大桌子。后来听说剩下的菜,他们一家三口吃了整整半个月。
情深言浅,就在这篇小文要结束时,我突然想到一个细节。别看老鹰五大三粗的,心细着呢。有一次坐他的车,正赶上雨天,他车开得有点慢,特别是行人多的街面,就更慢了,嘴上念叨着,我们在车里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别跟人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