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碑永恒
2021-04-06黄喜祖
黄喜祖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如今,当你来到闽南东山岛,海风轻拂,海鸥飞翔,碧浪拥白沙,顿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浪淘沙》词,是专门为东山岛风光无限的海边秀美沙滩而作。
但,曾经是“一沙一世界”的闽南岛屿,却并非诗人笔下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而是令人谈沙色变。让人泪目的当地古老民谣为证: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春雨来临柴草绝,作物十种九无收……
这一令人心酸的民歌,传唱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戛然而止。东山“荒沙岛”之命运,被一位被百姓盛赞为“谷公”的共产党县委书记,给改写了,凤凰涅槃为“东海绿洲”!
十月金秋,惠风和畅。作为一名深受绿色恩惠的东山后辈,我徜徉于“百里木麻黄”生机盎然之沙的世界,寻访足迹遗珠;拜访“谷公”身边人,聆听“先敬谷公,后祭祖宗”感人肺腑故事……一番追寻,“谷公”风范,无不令人感叹、感悟与感怀。
一
这是一个“心”型的半亩清塘。
塘里,白鹭玉立,锦鳞游泳;周遭,花木环抱,层林滴翠;上方,“谷公”塑像,鲜花翠柏。
这就是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谷文昌公园”,一处极为简约却不失大方之景观——“谷公”清池。
但,有谁知晓,这座如今已是“树林里面找村庄”的东山岛,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上溯,它是个啥模样?当年风沙危害有多猖獗?
狂风席卷,沙虎呼啸而来,飞沙走石,流沙遮天蔽日,一个个流动的沙丘,转瞬间将农家低矮的瓦房吞噬……处于风口的湖塘村一带,原本称之为“七蔡”的七个自然村,就被风沙埋掉“三蔡”。解放前有据可查的,全东山岛就有11个村庄,被风沙掩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海岛解放;但风沙依旧肆虐,东山依旧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鹑衣百结,外出逃荒的人群,迎面走来了一位清瘦的“外乡人”;这位来自太行山麓的“铁匠”,时任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拉着老乡的手恳切道:“乡亲们,不外出行吗?”
“活不下去了,‘沙虎都把房子和田地掩埋啦……”乡亲们摇摇头,叹气道。
一遇痛心扉。“治沙,治沙,治沙……”谷文昌夜不能寐;试种,失败,再试种……白埕村海边盐碱地上那“九棵木麻黄”,一绿定乾坤;百棵,千棵,万棵!
“谷公”植树造林,治理风沙,“沙虎”何以臣服?
几个故事,让人们不得不肃然起敬:探查风口,风沙扑目晭,谷文昌指着沙丘道:“不治理好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扛锄挥锹、雨中植树、种草阻沙,谷文昌泥泞一身,雨中树苗笑。一组数字,能让你不得不感叹:旬旬种,数千亩盐碱地,荒滩成绿洲;十四载,数十座山头,秃岭披绿装;千万人,老少齐上阵,银锄挥舞……
湖塘村蔡海福、白埕村林文结、林龙光,南埔村吴银香……一名名本来默默无闻的农村人,在种植木麻黄火红年代里,成为谷文昌的挚朋好友,亲如兄弟,情同手足;成为华东区造林模范、福建省农业先进集体代表,展现出东山人抗击风沙,绿化海岛,改善生态环境的群体风范。
满目青翠怀古今,怡人清风颂“谷公”。流连清塘周遭,清波映绿林,清风过处,白鸟婉转;立于木麻黄树下,绿树婆娑,氧气充盈,顿觉神清气爽。仿佛这天地间的秋,幻化成一幅铺展开来之醉美画卷,一曲时代颂歌悠扬林间。
一棵树,荒岛变绿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一棵树,而被“人民敬仰”的共产党县委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方热土上,唯有焦裕禄与“谷公”!
物不言,悟无涯。回首“心”型清塘,深含意蕴,不言而喻。
二
曾经的“乞丐村”山口,一座近在咫尺小山丘,木麻黄环抱,是“谷公”骨灰安葬地。“先敬谷公,后祭祖宗”,由此相沿成东山岛广大干部群众自愿自发的习俗。
谷文昌陵园、谷文昌纪念馆和谷文昌公园,在此落成,红色精神传扬五洲四海。每年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党员干部,直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参观学习、虔诚吊唁、观摩追思谷文昌生平事迹。谷文昌感人至深的事迹,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般,涌动华夏大地。
一公仆,人民共敬仰。在东山岛,谷文昌那一个个为民奋斗终身感人至深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口口相传。
“今年清明节,我这把老骨头不中用,躺床上了,不然,一定要带着儿孙们去拜‘谷公……”山口村已是年近百岁高龄的何赛玉老大娘叹了口气道,“如果老谷还活着,今年应该是100多岁啦。”拉开话匣,老人记忆的闸门顿开。
说着,老人浑浊的双眼,泪眼婆娑,想必当年谷文昌为百姓拼命植树造林的情景,她依然历历在目。
这位因是“女娃”,出生还没满月就被亲生父母抛弃路边,又被出外逃荒的山口村人捡回来当童养媳的何赛玉,怎么会忘记,东山岛解放前“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有灾”的山口村,村民不得不成群结队外出逃荒,而被称为“乞丐村”,那刻骨铭心的日子?又怎会忘记,是“老谷”与大伙儿吃住在一起,没日没夜地植树造林,把“飞沙漫天百草枯”地处“沙虎口”一带,变成如今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阿婆指着村前一株状如华盖的木麻黄深情道:“老谷,真是个大好人!没有他,咱农村人怎么能有今天的富贵日子!谷公就是我们的‘祖,清明节,我们全家都要到老谷陵墓,拜拜他。在他墓前,把老谷植树造林的那些事儿,讲给后生听;让他们永远记住老谷是個好人。”
从一名地道的农村人口中说出的如此话语,不禁使人深感惊讶!惊讶的并非她几多恭维,而是她对谷文昌那种念念不忘的深深情意。
绿遍海岛,功铭心间。东山,又何止何赛玉一家如此敬重谷文昌。
把一个雕刻着“谷公,人民敬仰”的石香炉,敬献在谷文昌陵园之前的前何村陈和春老人,生前只要是清明节,都会带着儿孙前来敬谷公。这位长年累月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带着个磁带录音机和喇叭,挂着个水壶走村下乡,自费宣传谷文昌精神,而被中央领导记挂的老人,有着深入骨髓的体会。
朱财茂,这位谷文昌生前的通讯员,雷打不动,每年都要与谷文昌身边的一批工作人员一道,前来悼念这位劳苦功高的人民公仆。因为“谷书记,为东山人所做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朱财茂不无动情道。因为他,经历过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谷书记那股百折不挠的精神,怎能不使他折服与敬重?
能被一方百姓深深怀念的人民公仆,不就是共和国大厦,之所以巍然屹立的民心基石吗?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诗人臧克家鞭辟入里的诗句,不正是谷文昌“心中有民,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写照吗?
“心”塘,是烙在大地的意符;心迹,更是矗立心中不朽的永恒。
三
风说,我服输:化作和风漾绿树;沙曰,我心悦:栖身绿荫惠后人;木麻黄道,我甘愿,根植热土诗意家园。
当年寸早不生处,如今蓬荜生辉地,是心辉的悠远传承。在东山岛,无论你是流连于乡村田野,还是旅游景区,抑或是城镇街道,鼠尾草、炮仗花、火焰花、香樟、木麻黄……草本藤本木本,各种花卉树木,到处欣欣向荣,令人目不暇接;好像有谁拿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玛瑙,撒在大地似的,将其扮靓得生机盎然又五彩缤纷……
“举首不见石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此时,我仿佛看到谷文昌站在天蓝、海碧、沙白、林绿的海边,抚摸着那郁郁葱葱的木麻黄,犹如孩童鼓舞欢欣。
是啊,当年他描绘的愿景,已变成现实;东山岛,原先那沙鸥不留之地已变成生态旅游海岛。“国家级生态县”的美誉,成为东山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原任谷文昌纪念馆馆长林文旭先生,不无感叹道。
古人云:“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谷文昌惠及子孙后代的植树造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留下了时代特色鲜明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就是东山广大百姓之所以“先敬谷公,后祭祖宗”的根源所在!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够树立起爱国情怀,凝聚国家精神。在習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谷文昌精神这一红色文化宝贵遗产,犹如参天大树生发新枝,跨越时空,点燃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照亮民族的复兴之路。当地的一位领导干部如此诠释。
如今,这座见证当年“谷公”造林,播下改天换地火种的谷文昌纪念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下,已成为红色精神教育基地兼廉政教育基地,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天南地北的人们到此参观,缅怀“谷公”事迹,弘扬“谷公”精神,激扬新时代创业精神。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书写红色文化遗产新篇章,让‘谷公宝贵精神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更好滋养人的心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谷文昌纪念馆一位解说员毫不犹豫道。
沙世界读成《风雅颂》,红蓝绿抒发《春之歌》。当你亲临东山县,农家别墅,鳞次栉比,“花木四时秀,庭院满眼春”;农家乐餐馆、渔家民宿,一派火红;尤其是那闻名遐迩的“东山海鲜”,让人们分享着东山人新时代的新生活。天涯海之角,有一个美丽的东山岛……鱼骨沙洲,五洲四海成网红;马銮海滨,碧浪拥沙团香雪;金銮沙滩,策马扬鞭抒豪情……一棵树,让如今的这一粒沙,成为人们艳羡的诗与远方!
秋阳得秋香,秋风扬秋声。我再次来到“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的地方——“谷公”陵墓前缅怀。环视着这翠绿、碧绿、墨绿,绿得层次分明,神采飞扬的木麻黄林海,阳光辉洒其上,尽显勃勃生机,仿佛一颗硕大无朋的“绿宝石”镶在祖国东南沿海之滨。
那镌刻在“谷公”塑像面前的“绿色丰碑”一行朱红色大字映入眼帘,此时猛然间我悟到,那不就是百姓永恒的心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