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关于番薯的记忆
2021-04-06沈梅娟
沈梅娟
我静静地欣赏着摆在书桌上的这盆水培番薯盆景:细细的根须在水中悄悄地滋长,嫩绿的叶子追随着斜射进窗户的阳光而快意舒展。在我微笑着的眼眸里,它如同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绰约多姿,楚楚动人。
这一抹绿意,生动了我的书房,也愉悦了我的心情。
当番薯,有一天,就这样被改变了吃的功能,成了一个供人欣赏的艺术品,从此上了档次,登上了大堂。但我却从未忘记,它依然是那个土生土长出来的,留给我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的番薯。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番薯是很多家庭的主要食物来源。粮食的紧缺,家家户户熬出的稀粥,都能照出人的影子来。此时,如果没有几个番薯来填肚子,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哪怕喝再多碗的粥,也会依然觉得肚子空空。所以,勤劳善良的女人们在家里煮稀饭时,总不忘再煮上几个大番薯,给田间劳作干重体力活的男人们回到家能够吃个饱。
那时,很多家庭还都会养几头猪,番薯就是猪的主要食粮。放学回家的孩子,肚子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回到家,放下书包,立马直奔灶间,揭开锅盖,从那一大锅准备煮给猪吃的番薯里,翻找出几个瓤比较红的,卖相比较好的番薯,顾不得烫,也顾不上坐,站在大灶旁,剥开皮就开吃了。左手烫了,就换右手;右手烫了,再回到左手;嘴巴烫了,再哈几口气。
几块番薯下肚,孩子們打了几个饱嗝,这才打开书包,边写作业边等在山上劳动的大人们回来一起吃粥。
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大都有过这样的“吃猪食”经历。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们还会经常拿当年“与猪相争吃”来互相调侃。在一阵阵轻松愉快的笑声里,我们亦读懂了里面含着的些许辛酸,以及一丝丝的甜蜜。
番薯,不只是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填饱肚子的救急粮,也是在山上劳作的人们的救急粮。大热天里,在山上干了大半天活儿的人们,从家里带来的水壶早已底朝天。此时,又饥又渴的人们便会到番薯畦里翻找一两个番薯来,在水沟里把泥土洗掉,放到嘴里,先用牙齿啃去皮,再一口一口地吃着。这生吃的番薯呀,又脆又甜,其口感,不逊于现在超市里卖的雪莲果。
这几个在山上用来救急的番薯,可以是自家的,也可以是别人家的。只要你不是整袋整袋地盗挖出来卖,那就都不算偷。
那些年,有过“盗挖”番薯经历的,还有结伴上山放牛的孩子们。
小时候上山放牛,都是早上出门,直到傍晚才回家的。每天早晨出门时,我们会顺带上一个锅,几个碗,几把米。
到了山上,找一块草儿长得比较肥美的地方,牛悠闲地吃着草,伙伴们也忙开了。在背风一点的地方,挖开一个小土坑,两边各放上一块石头;再支起锅,倒入水,放入大米;然后找来干树枝、干树叶,点燃。
不久,一锅香喷喷的稀饭就煮好了,就着几块萝卜干,这就是放牛娃的午餐。
这叫野炊,亦是现在的人们热衷的周末休闲活动之一。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有时,稀饭吃腻了,大伴儿就萌生了“烤番薯”的想法。
说干就干,大家分工合作。胆子大点的负责盗挖番薯,动手能力强点的负责垒土灶,女孩子们负责捡泥块,拾树枝。
当番薯盗挖到手,土窑也烧得通红。
小心地揭开窑顶上的几块土疙瘩,再把番薯一个一个地放进去,然后推倒窑身,把热土块敲碎,再盖上一层细土。
番薯在炙热的土里面慢慢地闷着,黄牛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着草儿,大伙儿或者躺在草地上闭目养神,或者看看随身带着的小人书,或者削来几截竹子做口哨。
不一会儿功夫,番薯就熟透了。
大伙儿用树枝小心地把土挑开,把番薯翻找出来。此时的番薯,皮被烤得干干的、脆脆的。轻轻地剥开皮,红红的瓤便裸露了出来。此时,一股番薯的清香,再加上泥土的气息,瞬间扑鼻而来,冲击着你的味蕾,让你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然后又一口……甜甜的,暖暖的,滑进肚子,溜进心里,是如此的惬意。
这就是现在的人们特别热衷的“贡土窑”。因为土里烤出来的东西,特别的香,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春节期间,微信朋友圈里,随处可见土窑的身影。
而土窑里,亦少不了番薯的身影。
但我知道,现在的很多孩子,其实并不喜欢吃番薯。他们热衷的是“贡”的过程,只想在这个过程寻找一份乐趣。唯有大人们,才会在这个熟悉的味道里,拾回一段儿时的特有的记忆。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曾经养活了千千万万个老百姓的番薯,不再是人们一日三餐必需的食物了。它已退居其次,常作为一份辅食,跟大米熬在一起,做成“番薯粥”;或者被磨成粉,做成可口的“海蛎煎”;或者变成了一道道有名的菜肴——“拔丝番薯”“翻沙番薯”而被端上了各大酒店的餐桌上。它甚至被改变了原本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盆盆绿植,被摆在了各个办公桌上,成了人们工作之余觅趣的一件件艺术品。
但我总相信,无论番薯做了何种变身,身价翻了多少的倍数,它依然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土里生土里长的番薯,且不会因受宠而骄傲,余生依然会默默无语。
这不正像我们这些远离故乡、融入大城市里的游子么?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无论我们此时的地位多么的显赫,外表多么的光鲜亮丽,我们依然是故乡里的那个孩子。
故乡里走出来的孩子都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在生我养我的故乡里,在我魂牵梦萦的故乡里,有一抷炙热的故土,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还有那头为我们辛勤耕作的老黄牛……
番薯情结,故土情深,定会陪伴我们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