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湾南岸行
2021-04-06韩守泉
韩守泉
某周末,我与几位朋友一同前往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找友人小吴玩。车子从南靖出发,到葛山转高速公路,一个小时就到了开发区。刚到小吴的家里喝过茶,同行的小张就提议到南炮台看看。于是小吴便带大家前往南炮台。
坐车几分钟就到了南炮台。城门顶上有一块镌着“播荡烟尘”的石匾额。门右边有一块巨大的“南炮台赋”石刻。走进大门,登上城墙转一圈。小吴介绍说,南炮台城墙呈椭圆形,三合土夯筑而成,周长有240米,墙高6米,宽1米半。城墙上建有女儿墙、垛口、枪眼。城内修有兵舍、壕沟、弹药库、练兵场,还有一口大锅。小吴一边指点给大家看,一边漫步来到大炮前。向海边远眺,海阔天空,厦门岛、金门和大担等岛屿就在对面。小吴说,南炮台与厦门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扼守厦门海湾。有“天南锁钥”之称。南炮台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系闽浙总督邓廷桢为配合林则徐禁烟御侮而建的。清光绪十七年又有扩建。
眼前这尊主炮是德制克虏伯大炮仿真制造的,另外还有3尊副炮和许多炮弹。1840年8月24日,南炮台的官兵就用这些大炮轰击英国军舰,迫其退走。1937年9月3日,日军处出动“羽风号”“若竹号”等舰艇,驶进大担岛海面,南炮台的官兵在炮长何荣官的指挥下,打响了厦门地区抗日战争的第一炮,“若竹号”冒起黑烟,和其它舰艇一起逃窜。
炮台北侧临海悬崖峭壁上,长着许多相思树,树间有斑鸠、八哥等鸟儿在鸣叫。城墙脚下一簇簇的火红的三角梅,让游人流连忘返。登临炮台后,又回到城门口,观看“南炮台赋”石刻上的文字。赋中云:“公元1992年,有百年招商局,开山填海,修路筑港,古炮台百年不语,今有惊雷响彻,沧海桑田,逐日新颜。”1992年,漳州开发区在厦门湾南岸这片荒山滩涂上开发建设。开发区的办公室就设在南炮台。从此南炮台便成了开发区日新月异地发展的历史见证者。
參观罢南炮台,我们又驱车前往港尾镇卓岐村的普照禅寺。车子在横贯全区的招商大道和南滨大道上缓缓行驶,港口、厦大新校区、厦大附中、商住区、工业园区、双鱼岛、花岗岩山峦、新渔村便一一从眼前闪过。
很快就来到了普照禅寺。山门有联云:“山沿太武怀普照祖庭;门对五峰建琳宫梵宇。”普照禅寺的一切建筑物全部采用中南亚建筑风格。这使我想起了弘一法师的一段往事:1928年农历十一月,在上海的弘一法师同好友尤惜阴居士要到泰国去弘法。十二月路过厦门,得到陈嘉庚的胞弟陈敬贤居士的招待,在南普陀小住。弘一法师因为身体不适,便多住了几天。在性愿、艺峰、大醒等法师和一班在家与出家的好学青年恳求下,留在了闽南。从此,弘一法师便在厦门、泉州、漳州一带随缘居住,前后一共十四年,直到他在泉州圆寂。广玄法师长期在东南亚弘法,广为募捐,回到闽南建造如此规模宏大、一式中西合璧的普照禅寺。显然他的初衷与弘一法师一样,为的是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宗教文化交流。
弘一法师到东南亚去弘法的志愿却由他的弟子广玄法师来实现。广玄法师俗姓王,1912年在卓岐村出生。他两岁多就送给厦门南普陀寺收养,成了弘一法师的弟子。1946年,广玄法师应邀往南洋弘法,住锡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创建第一座“普照寺”。普照寺是南普陀的旧称。可见广玄法师永远不忘南普陀的之恩。后来,广玄法师又在新加坡、印尼和中国等地建造了五座普照寺。广玄法师常住新加坡普照寺。每年安排一些时间到其他地方的普照寺弘法。
小吴说,他曾经去参访过广玄法师。当年法师已95岁高龄,可须根和发根依然乌黑,步伐稳健。法师的教诲,至今记在心里。法师说,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心情愉快。保持好心情,才能健康长寿。普照寺建寺的款项来源于善款,因此寺庙坚持不收门票,目的仅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前来寺庙的人心情愉快。法师还说,人要有包容心,能容纳不同的意见。
普照楼前有弘一法师的楹联:“开发众生智慧海;得见如来清净身。”普照楼和海会楼,一片深蓝的琉璃瓦,给人一种清净高远的感觉。
我们走进了一座座造型精美、富丽堂皇的佛殿,瞻仰过一尊尊的佛像后,便来到大放生池中的石舫上,遥望矗立在半山腰的高28米的石雕大佛像。这时,佛殿里传来了一阵悠扬美妙的诵经乐曲,顿时感到胸中尘虑尽消,仿佛进入了一个清净的世界。同行的小何举起手中的相机,在拍摄池中的鱼儿和龟儿。生活在这佛教圣境的龟儿,似乎也特有灵性。它正匍伏在石头上静静地聆听那优美的佛法妙音。清人张潮曾说:“动物中有三教焉:蛟、龙、麟、凤之属,近于儒者也;猿、狐、鹤、鹿之属,近乎仙者也;狮子、牯牛之属,近于释者也。”我以为,龟也可列入狮子、牯牛之属。
我上一次来普照寺,还没有建造五百罗汉堂。如今又新建了五百罗汉堂。大家就进去观看。罗汉堂的中间由许多高大的柱子支撑着屋顶。四边盖成三层楼。堂内供奉着五百尊的罗汉。大家从一楼走到三楼,观赏了一尊尊的罗汉塑像。每尊罗汉形态各异,无不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叹服于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离开普照禅寺,我们又到了静湖公园。公园有两个湖。一个在山脚下,一个在山顶上。一条沿着幽谷蜿蜒而上的石阶小道把两湖连了起来。我们一边攀登石阶小道,一边欣赏幽谷中的奇花异木和奇形怪状的巨石。走过了一道木桥便来到了山顶上。山上的湖比山下的湖要大好几倍。湖的三面是山,一面是拦水坝。坝上修了一条长廊。站在长廊向大海眺望,厦门市区和鼓浪屿就出现在海那边。
我们一行围坐在一张石桌旁,一边品茶闲聊,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好惬意呀!今天的游人不少。有三五成群的,有夫妇同游的。小吴的爱人突然指着在湖边散步的一对老夫妇说:“我们将来退休了,也跟那对老夫妻一样来这里散步。”大家立刻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那两位老人。是呀,谁不希望夫妻俩风风雨雨,携手打拼几十年,退休后能共度幸福的晚年呢!
说时迟,那时快,小张立马把那两位幸福的老人和旖旎的静湖风光一起拍摄了下来。她又转过身来,也把我们喝茶谈心的情景定格为永恒的记忆。
时间过得真快,已近黄昏了。尽管大家游兴正浓,也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静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