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21-04-06张小玲罗豫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插队同学

张小玲 罗豫

新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对新闻并不陌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媒和自媒体崛起,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开始多元化,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身处其中的我们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辨别、筛选有效信息,尽可能减少阅读垃圾信息,又如何成为有效可靠的信息来源和传播者,都是大家很想知道的。因此,当同学们看到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时,一定会很感兴趣。

这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和以往活动目的不一样:课文不是教学内容,而是作为资料来指导活动的,同学们要带着应用的目的来学习课文中呈现的新闻知识。因此,我们就不能像传统课堂教学一样,一篇篇按部就班完整讲解课文。而是将单元课文知识重新整合,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大体分为三大块:第一是新闻价值,第二是新闻文体特征,第三是新闻写作方法。

一阅读课文:理解新闻价值

学习本单元伊始,适逢学校里发生了几件同学非常感兴趣和期待已久的事,比如:鲁迅博物馆送展进校园暨学校阅览楼启用仪式,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进校园参加地下体育馆启用仪式,学生食堂正式启用,初二年级首次开设创意写作课等。我们抓住机会,向同学们发放了新闻任务单,让同学们自由组合,确定最想报道的新闻选题,带着本组的新闻选题学习课本。

任务单中要求同学们写明选题缘由,是要引导同学们关注新闻价值。什么是新闻价值呢?如果直接告诉同学们新闻价值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和显著性,很多同学听了肯定一头雾水。所以我们要拿课文当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新闻价值。

1.时效性

课本的内容是滞后于时代的,所以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虽然名为“新”闻,其实都是“旧”闻,因而同学们无法理解它的时效性。我们第一步就是先还原历史背景,让同学们知道在那时那地,此篇新闻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从同学们记录新闻最容易遗漏的时间信息开始,把几篇新闻发生的时间一一筛选出来,大家会发现,《消息二则》发出的时间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当天,《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发出的时间是颁奖当天,《“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中的跳水比赛发生在文章发布的前一天,《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发出的时间是着舰后两天,《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发布在公祭日当天。

还原到历史的当天,大家很快就能意识到,当新闻事件发生时即时报道的价值。所谓“时过境迁”无人关注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同学们读这些新闻觉得离自己太遥远、读不下去,这可以理解,也很真实,因为我们都不是当时的、当事的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2.重要性

理解了时代背景,再还原新闻受众,我们就更了解作者写作的指向,也清楚其重要性了。像《消息二则》是军事类新闻,是有明确立场的,为震慑敌方、鼓舞我方士气,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百万大军”“胜利”等词十分醒目。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的观点很鲜明,重点放在“国行”二字之上,意为对大屠杀死难者的公祭是国家进行的。此篇提示国人铭记历史,警示企图忘记屠杀、篡改历史的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3.接近性、趣味性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表现了对我国舰载战斗机横空出世的赞叹,“惊”的是我国科研人员的无怨无悔、飞行员的勇敢无畏……此则新闻鼓舞国人和国际友人,震慑敢于蔑视、敌视中国的人,新闻受众也很明确。而且只有军事人员才能登上航母报道此次事件,从接近性特点来讲,这篇新闻也很有價值。接近性的价值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接近两种,此篇是地理上的接近。关于心理上的接近就要考虑新闻受众的范围,补充一些新闻作为事例,比如报道本校学生食堂正式启用,那么与此新闻密切相关的人就会产生共鸣,比如本校学生、学生家长、本校教职工等。

再比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的“首届”,以科学的名义嘉奖成就斐然的科学家,表现了其划时代的地位,《“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中的“飞天”极力强调了空中腾跃的美感。这两篇一是科学类新闻,一是体育类新闻,新闻受众非常广泛。欣赏崇尚科学的态度,欣赏极致的力量与美,是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

4.显著性

这两则新闻还涉及新闻显著性的特征,诺贝尔是名人,他设立奖项来奖励科学家就可以成为新闻,吕伟是亚运会跳水冠军,也是当时的名人。据说显著性的特征有一个公式,就是新闻=名人+平常事/平常人+不平常事,如果名人做了不平常事,那就是大新闻啦!但是平常人做平常事就不是新闻了。以此标准衡量我们列举的选题,那么鲁迅博物馆和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队员都可算是有名的,他们做了不平常事,进校园参加阅览楼和地下体育馆的启用仪式就算是大新闻了,其价值可见一斑。

读懂了这几篇“旧”闻,就会发现新闻字字句句都很耐咀嚼,还是很有意思的。配合开展选题任务,学生便会有意识地借鉴和选择。

二绘制思维导图:掌握新闻的文体特征

在同学们梳理掌握新闻价值的基础上,我们同时也引导同学们对新闻体裁进行比较。通过分组讨论,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横向比较阅读,掌握新闻基本要素,判断六篇文章的体裁,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新闻的基本特征,总结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和新闻评论的异同点。

同学们根据新闻体裁的异同点共同判断:根据《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旁批和注释,三篇文章中均有电头、导语和主体,因此是三则消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对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写,因此是一篇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描写了着舰过程中的多个场面、多个瞬间,它是一篇通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导向性非常强,有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观点,所以是一篇新闻评论。同学们自学文体知识,阅读新闻作品,比较分析,互相讨论、纠正和补充,就基本了解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对新闻的不同体裁有了基本的认识,也为后面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新闻的写作方法

之前下发的新闻任务单,同学们已经讨论确定了选题方向,接下来就要完成第二项新闻采访的任务了。采访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列好采访提纲。

1.设计采访提纲

我们以课本上展示的人物专访的采访提纲为例,让学生圈画出要重点模仿或学习的关键词,总结采访提纲需要注意的方面:时间地点要明确,采访对象要有新闻价值,采访目的和采访问题要密切相关,采访方式可以是见面采访与非见面采访相结合的形式。

采访前要设计采访提纲,这是我们引导同学们练习的重点。设计的采访问题3—5个为宜,采访的问题应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问题不必多,但要有效、精练,希望得到明确的回答,这需要一定的提问技巧。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比较模糊,如提出“你怎么看食堂饭菜的性价比”这类问题,“性价比”的内涵不是每位同学都了解的,导致采访对象答不出来或者答非所问,不利于采访。提问时,同学们也要避免提预设立场的问题,如:“你是不是很受困扰?”避免提出大而空的问题,如:“你幸福吗?”同学们在设置问题时,从简单的问起,从表层问起,让问题逐步深入,甚至可以追问采访对象,才能搜集到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同学们对教授创意写作课的老师的专访:

这四个采访问题是递进的,并且设置了追问,可以有效了解设置这门课的原因、授课方式及目标实现过程。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利于之后的资料整理和写作时的资料取舍。

2.消息写作

①改写消息

在本单元提供的这四种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常见、运用最广泛的。消息其实就是回答5个“W”和一个“H”,即:Who(人物)、What(事件)、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How(经过),这就是新闻的六要素。

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新闻六要素和行文方式,我们布置了一项写作任务:将课本中的新闻特写和通讯改写成消息。

学生习作

中国女运动员吕伟获十米跳台跳水冠军

《光明日报》新德里1982年11月25日电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吕伟出色地完成了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获得了裁判9.5分的高分。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让在场观众赞不绝口。

———张亚琦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人民海军报》辽宁舰11月23日电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于渤海辽宁舰上成功着舰。着舰机型为歼-15舰载机。上午8时,一切准备就绪,9时08分,在指挥与飞行员的密切配合下,舰载机尾钩牢牢钩住阻拦索,成功着舰。这意味着我国在舰载机着舰方面突破了技术封锁,实现了独立自主。

———詹以恒

②创作消息

我们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为例,向同學们介绍了“倒金字塔”结构。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最重要的事实,即导语部分,呈现的是人物加事件加新闻点,这个新闻点可以是时间、人物或事件特征等,而主体部分包含其余事实内容,按重要程度排序,从时间、地点到事件细节及背景等。

标题是导语的精练概括,是最醒目最重要的信息。导语比标题增加了一些细节,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使表述更加完整。

捋清了这些知识难点,下面就是具体应用了。

学生习作

鲁迅展览进校园,我校阅览楼启用

《校园报》北大附中实验学校9月15日电2020年9月15日,北京鲁迅博物馆与北大附中实验学校的师生们携手为阅览楼的启用揭幕。启用仪式上,同学们观看了专家解读的纪录片,互相分享阅读《朝花夕拾》后的感悟,来自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李金光先生和刘晴老师讲述了自己眼中的鲁迅,并勉励同学们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览楼内,初一年级同学观看了鲁迅展览,并与扮演鲁迅的演员一起合影留念。在阅览楼外的书法区和书签区,许多同学都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观展想法和收获。今日起,阅览楼正式向同学们开放。

———李元执

首钢篮球俱乐部出席我校体育馆开馆仪式

【本报讯】(记者孙一丁)2020年9月22日,首钢篮球俱乐部出席了我校新建地下体育馆的开馆仪式,体育馆正式启用。当天下午,在我校篮球场,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球星方硕、李慕豪、齐思特、齐钰的到来点燃了全场师生的热情。陈伟聪校长首先对俱乐部球星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与感谢。分享互动环节,方硕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从学员成长为职业球员,进入国家队的经历。最后在明星教练的指导下,我校篮球队的同学展开了一场精彩的4对4比赛。

我校地下体育馆有乒乓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等正规场地,除校级比赛外,还可供同学们开展课间体育活动。

———孙一丁

3.进阶挑战:新闻特写、通讯和新闻评论

前文说过,消息写作是本次活动的基本要求,而新闻特写、通讯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任务具有挑战性,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尝试。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我们通过让同学们观看跳水视频,定格跳水画面,分解跳水动作,再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让同学们自己发现并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我们让学生画出记者的报道路线,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掌握获取和组织新闻事实的方法。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写作,我们重点让学生注意在描述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组织语言,选取事实材料,也要学会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达情感。

新闻评论的写作,我们是以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为例来讲解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该篇文章的观点:国行公祭,为了世界和平。再引导同学们找出支撑观点的新闻事实,正面事实即全世界正义人士通过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反面事实是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所以,同学们能够总结出撰写新闻评论时,要做到观点鲜明,有针对性,并且要以相关新闻事实作为支撑。

学生习作

对插队说“不”

王梓铭

开学以来,插队现象在我校食堂频繁出现,守规则者牢骚满腹,怨声载道。为何插队现象屡禁不止?造成插队现象频发的客观原因很多,比如:下课太晚、临时有急事等,但根本原因在于大家没有充分认识到插队破坏了秩序和规则,是公德心缺失的表现。只有当这种行为涉及自身利益时,大家才会表达不满,对破坏排队秩序的同学进行制止;但不涉及自己利益时,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调查发现,70%左右的同学表示自己有被插队的经历;5%的同学承认自己在食堂有过插队行为;25%的同学表示小事一桩,不记得自己是否插过队。在对待插队者的态度上,所有同学都不允许有人在自己前面插队,而对于在自己后面插队的人的态度却不同。90%的同学选择视而不见,表示不会出言干预;5%的同学表示接受熟人在自己身后插队,但会对陌生人插队出面干预;仅有5%的同学表示会极力阻止任何形式的插队。插队本应是人人反对的现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常被“宽容”以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插队行为看似不值一提,实则反映个人的公德心以及同学们对待不良行为的态度。从小事入手,才能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同学们应坚持从自我做起,自己有序排队。遇到插队现象时,能够进行制止,形成“排队光荣,插队可耻”的遵守规则风气。其次,学校通过安排专人维持秩序、划线排队、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惩罚插队者的有效机制,约束插队者。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主题教育、个体教育等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培养同学们的规则意识,提倡人人都是社会秩序的遵从者和维护者。当不文明现象发生时,不管是否涉及个人利益,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及时制止。

在整个采访活动中,大部分同学选择了事件新闻。但有些小组的选题更适合进行人物专访。

学生习作

学会写作,表达不受限

邱天麒

本学期学校为初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创意写作课。对于这门课,喜欢写作的同学表示非常期待,不怎么喜欢写作的同学觉得这门课有些无聊,还有些同学则抱着体验新鲜事物的想法来上这门课。10月7日,我们就创意写作课的开设目的对课程负责人朱启明老师进行了采访。

记者:朱老师,您之前教授3个班的常规语文课,这个学期开始教授20个班的创意写作课,与之前相比,在工作量上有什么调整吗?

朱启明老师:我之前负责3个班的常规语文教学,还担任1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比较琐碎,要负责的事务很多。这个学期我不再承担班主任工作,琐事就少了,相比较起来轻松了许多。

记者:那常规语文教学和创意写作教学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有什么区别吗?

朱启明老师:常规语文教学的备课任务比较重,一周的5个课时都要精心准备。但创意写作课每周1课时,虽然在每个班授课时授课方式上会有调整,但是整体备课的任务减少了。主要是批改的作业量增加了很多,20个班,将近700份作业。

记者:这个改变还是很大的,这么大的作业量,课下应该会花很多时间批改整理。那您为什么要开这门课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

朱启明老师:开设这门课主要是希望学生更自由地表达出内心所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现在中学生来自自己的、家长的或者是社会的压力比较大,竞争比较激烈,希望他们不要觉得上课是负担、任务,能在创意写作的课堂上更自由一些,“任意”写点儿什么。

记者:您说的“任意写”指的是什么?

朱启明老师:有一部分学生写作的目的比较功利,就是要写考试作文,所以写作中很难表达出真情实感,生搬硬套,写作者写得不开心,读者呢,读起来也不痛快。“任意写”,是希望他们不受以前写作惯例的限制,不要像写应试作文那样写得很痛苦。要写出自己的心声,不受他人影响。

记者:开学有一段时间了,您觉得同学们在写作上的表现和您预期的一样吗?

朱启明老师:我期待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让同学们能自由地写作。我对他们目前写作的习惯有一定的预期。通过这几节课的教学和指导,我发现同学们在写作上确实不会“敞开”写,不会酣畅淋漓地表达。在一部分同学的观念里,他们还觉得这是传统的写作教学,讲究修辞呀,手法呀,等等。

记者:那针对这种情况,您对接下来的教学安排有什么调整吗?

朱启明老师: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长久以来的观念或写作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只要同学们跟着我引导的脚步,在课上认真做写作训练,部分同学肯定会对写作有新的认识。现在其实有一些同学已经展现出很明显的个人风格,思维也更开放活跃了。我会根据同学们每个阶段的表现和认识再适时调整教学安排。

新闻活动单元的成果最终通过新闻写作来呈现,我们希望同学们既能独立完成新闻作品,又能形成小组合作成果,让同学们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所以,我们布置了一个成果展示作业。

新聞成果提交

每组每人要有独立完成的一篇作品———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或新闻评论等,全组要形成一份有主题的报纸(电子版或手写版),不少于两种新闻体裁,具体设计形式不限。或者做成视频的形式,要求有新闻主播出镜,配合采访视频进行报道。

制作报纸,这涉及报纸的版面如何排版,照片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小组成员上网查找资料、向有排版或摄影经验的人学习排版知识。在排版时,用到了课堂上学到的相关内容,报头、头条,文字和图片的位置搭配,字号的选择等。

有一些小组还上交了新闻视频,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虽然技术不熟练,主播也不如专业主播那样流利淡定,但同学们勇于尝试,也是很值得鼓励的。

初中阶段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历时一个多月,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了新闻体裁,当然尝试运用才是同学们最喜欢的环节。在这项活动中,原本枯燥的课文变成可参考利用的资料,令人望而生畏的写作变成了搜集观点、表达自己想法的工具,在采访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克服了心理障碍,掌握了很多口语交际的小技巧。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是新时代少年的生活写照!

猜你喜欢

插队同学
卖 萌
插队党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女生插队
插队
“插队”之所以成为顽疾
同学
同学情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