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打开心中的那座“小黑屋”
2021-04-06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守护孩子幸福、营造良好环境,是家长的心愿。但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家长们却并不完全清晰。根据《2020儿童成长危机报告》显示,近7成的成年人都曾经有过至少一项童年不良经历,其中22.4%更是有4项以上的童年不良经历。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年人童年不良经历统计中,占据首位的是一个许多家长并不熟悉的词——情感忽视。
当孩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讲述在学校发生的事时,妈妈忙着做饭,对孩子的话心不在焉;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爸爸没有问清缘由,还责怪孩子太笨;孩子高兴地告诉父母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父母没有表扬,还告诫孩子不许骄傲。生活中的这些“小事”,正是在无形累积的“忽视负能量”。
不要小看情感忽视的伤害:如果杭州初中女孩的父母,在女孩含糊不清地表述被狗咬伤的状况时,能多几分耐心了解情况,如花的生命可能不会过早凋零;如果那些在婚姻家庭中付出几十年情感和体力劳动的中老年女性群体,能获得相应的情感满足,就不會卑微地沉沦在“假靳东”拙劣的骗局里。一项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发现,童年被情感忽视的孩子,成年后会更容易遭受职场霸凌。从童年到迟暮,呼唤情感关注、产生情感连接,正如同人的本能。如果父母持久地对孩子的感受视而不见,情感忽视的裂缝则有可能在孩子的内心蔓延,将小小的心房与外界的连接割裂开来,变成装满不快乐的“小黑屋”。这种不健康的情感状态会变成隐性“基因”,可能随着新家庭的组建继续向下传递。
计划经济的年代里,生活压力和多子化的家庭结构,令许多父母往往疏于关注孩子个体的情感状态。而到了独生子女这一代,物质条件改善后的父母将过度的呵护和期待倾注到孩子身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多了,奔波在培训班、兴趣课之间的孩子多了,可内心情感依旧常是一片被忽视的荒原。父母恍然惊觉子女变成了“不知感恩”“不愿沟通”的人,却不知道自己的教育遗漏了什么。
情感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究竟有多重要?父母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出现情感忽视?当孩子表达情感需求时,怎样做到尊重、倾听与接纳?本期聚焦,我们探究儿童情感忽视的表现、成因、干预办法等,期待寻找切断情感忽视在家庭内部循环的路径。孩子在父母面前敢笑敢闹、知无不言,可能恰恰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有质量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