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零基础大学生书法素养的提升对策研究
2021-04-06肖先声
肖先声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一、前言
书法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如今已经成为充分将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意蕴美充分表现出来的传统艺术形式。书法学习没有年龄限制,可以成为全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要载体,这其中让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加强书法素养的塑造,这是优秀民族文化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可持续传承的重要保障。因为只有让未来社会的栋梁和中坚举起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火炬,这样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性的文化基因才不会丢失,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旗帜才不会倒下。书法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而言,能够起到提升自身思想境界,促进道德品质,正面引导行为习惯等积极的推进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围绕大学生书法素养的教育教学还处于空白阶段,一方面缺少正式化规范化的教育规划,另一方面缺少学生书法兴趣爱好的正确引导,除此之外,在校园文化中也缺少弘扬书法艺术和文化的氛围。使得当前高职院校书法能力为零基础的大学生群体比重非常大,导致其书法素养群体性匮乏现象十分普遍。为此,如何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书法教育的客观实际,用科学合理,循序渐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书法兴趣意识和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大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痛点和难点之一。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书法能力“零基础”的原因分析
书法对于如今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一部分认为是只可远观却无法驾驭的技能,一部分认为是审美价值大于实用价值的兴趣,再加上书法写作需要特定的场景,特殊的工具,因此把书法作为兴趣爱好培养的人数非常少,另外,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而言,书法教学一是无法体现自身教学质量,二是被视作成为占用学校教学资源可有可无的科目。造成这种学生和老师都没有充分意识到书法艺术价值内涵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了重专业教学,轻课外兴趣引导的片面化的教育现状导致。具体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让书法逐渐远离实用性
书法作为汉语言书写的形式,需要的是动手的技巧展现和用脑的智慧创造,这必然会导致时间上的巨大消耗,而且毛笔作为书法的工具书写起来本身也十分缓慢,这与如今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发展规律是相违背的。另外,传统书写工具圆珠笔,钢笔,铅笔等由于书写的简便早已取代了毛笔,但是依旧能够展现书法的艺术魅力。而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基于通讯技术应用下的信息传播工具已经越来越成熟,使用起来也越来越方便,甚至在生活工作中的大多数场景中已经通过基于电脑和移动智能应用的文字输入和信息传达代替了笔与纸,比如电脑办公文档,邮件等,这使得笔类用具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也让书法失去了让人们感受其艺术美的载体和平台。正是由于书法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才导致失去了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土壤。
(二)高职院校对书法教育的定位不清晰导致无法有序开展教学
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艺术内涵,能够展现出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审美情趣,这些审美情趣需要一定的人文熏陶和艺术修养沉淀感受出来,这并非一朝一夕短时间能够促成的。再加上书法能够从草书,隶书,楷书,行书中演变出千变万化,丰富多样细分类型,每种类型的教学都存在理论上的深刻性和技能上独特性,在教学中如何取舍,也是书法教学的一大难点。因此书法在教育界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还没有科学统一的判定。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在国家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目录从过去到现在从未把书法列作学科。这就使得一些高校对于书法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只是作为校园文化的点缀或陪衬,有的只是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社团活动的一部分,有的甚至完完全全没有让书法进入校园。由于教育部门对各个学校缺少统一的有序的合理的书法教学指导要求,因此采取什么样的重视程度,投入多少教学资源,没有准确的标准,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感受到书法教学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书法没有作用从而放弃学习。
(三)大学生对书法缺少应有的重视
如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同时高校校园相对包容开放,使得大学生群体成为接受当代各种各样思想文化的活跃群体,然而多元化的文化体系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一些消极,负面,落后乃至愚昧的思想,这会使大学生极容易产生思想上的误导,尤其一些大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片面追求所谓的时尚潮流,觉得传统文化是已经落伍,不值得弘扬,比如肤浅地认为一身名牌才能够展现自己的气质,殊不知真正的气质不是外在的光鲜,而是内在的隽永。这种倾向使得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在书法方面的体现就是对书法缺少深入了解,不重视其价值所在,不深入研究里面包含的诸多内涵,使学生的综合书法素养无法得到拓展。
三、加强“零基础”高职大学生书法素养培育的价值分析
(一)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有利于学生回归生命本真状态,获得生活的价值真谛。一是通过书法教学中关于生活、艺术、思想、民俗等内容的传授与讲解,让学生能够找到智育,美育,德育无缝衔接的重要平台,从而帮助学生得到基于书法素养之上的思想境界升华,道德情操净化;二是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书法文化的滋养下,深刻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从而感受到文化带来的生活乐趣,丰富生活学习内涵。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是民族在历史漫长繁衍过程中一代代之间相互传承而形成的对本族文化产生的肯定,推崇,践行的集体认可。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呈现的价值观念,接受基于这种价值观念引领下的生产、生活理念。将书法文化渗透到书法教学中,是让其体验其文化独特性,产生文化归宿感,通过集中学习正确塑造文化集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另外,在合理的书法课程安排下让学生们系统性地感受其文化的丰富性,有利于体验其文化对自我思想塑造,自我精神构建,自我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
(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民族5000 年历史长河流传下来了多元化的独特文化,每类文化形态中都蕴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精华,是一座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将其融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之中,是对其课程资源的极大开拓,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文化思维和文化意识的正向塑造。
书法教学中的内容素材能够成为让大学生感受民文化魅力的平台,书法中的诗歌、对联、歇后语具有朗朗上口,韵味十足,通俗好记的特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传统语言形式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精粹。比如老师通过岳飞草书“还我河山”这四个字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岳飞抗金的历史过程,为岳飞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统一华夏,救人命于水火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再比如在语文课堂中国教《兰亭集序》等古文时,老师可以将坐着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展现出来,让学生们更加生动直观地感受文章的主旨。
另外,书法往往与绘画,印章等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相结合,这样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熏陶,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来从整体让学生们感受到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书写方式,其所具备的功能兼容性和灵活多变性,让民族文化在千姿百态中始终能够做到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同时也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
四、提升“零基础”学生书法素养的策略分析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正确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拥有对书法艺术发自内心的兴趣,才能够投入时间精力来全身心地去了解。这就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和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比如在开展书法大师作品临摹活动中,老师不能一味地讲解大师书法的特点,而是要旁征博引,从书法大师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趣事等角度,来让大学生对大师这个人感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明白大师的风采魅力,进而激发临摹学习其书法作品的动力,将其作为追随大师的重要方式。
(二)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零基础的大学生学习书法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没有受到外界有关书法错误片面观念误导而形成的错误认知,为此老师一方面要加强书法理论知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开展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书法应用练习,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够客观清醒地了解自己在书法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可以结合临摹的规范字来不断掌握各种字体在笔画长短,高低,粗细等方面的变化,在熟能生巧中将正确的书法行为转化为习惯。
(三)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书法学习自由,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拥有自我的独特见解是大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表现。书法艺术本身属于在既定艺术规范下,鼓励人们去大胆创造,自由发挥的形势,高职院校在学生书法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要养成激励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观念,勇于展现自我的良好互动氛围,要尊重大学生有时候不合常理,但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新行为,从而培养大学生自重、自信的独立思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