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分析

2021-04-06金松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字头字音咬字

金松林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前言

声乐演唱是语言与旋律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普遍强调咬字发音的准确,希望通过歌词与旋律的完美契合来实现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情感的表达,而词的演唱不仅应当把握其情感基调,还应当根据其呼吸节奏以及歌词中的重音予以更加精巧的设计,就美声唱法的科学技巧而言,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中国化”,使得声乐作品演唱的整体效果明显提高,为此,深入研究声乐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咬字概述

咬字,顾名思义,即演唱者对每个字的发音处理,演唱者在发音时所有相关器官都要处于正确的位置,同时采用合适的力度并保持正确口型进而发出准确的字音。咬字发音是辅音发射的过程,需要演唱者充分调动嘴唇、舌头、牙齿及咽喉等部位,字头发音应当清晰准确,即声乐演唱强调“字正”,字头声母的发送应当以区别着力部位为前提,可归纳为五音,且这里的五音分类是依据二十一个声母的不同类型,演唱者在咬字过程中舌的运用相对较多,为此又可细分舌尖前、后音及舌根音,字头的咬字发音与其密不可分,相较而言,声母部分充当不颤动声带的子音,且部分子音并不送气①,只是在气流突破某些部位时产生不同的声响,时值相对较短且无延音存在,与不同韵母拼合后产生不同的字音,而声母的演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意思,若声母发送部位及着力点存在偏差就会产生咬字不清、字音模糊、有声无字或音包字等情况,因此,字头的声母发音必须要准确而有力,除此之外,字腹与字尾的咬字发音也有其独特性。

三、声乐演唱中咬字的重要意义

第一,咬字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应用具有一定的影响,清晰且准确的咬有利于演唱者对声音的整体控制,这是因为咬字本身就是一种发声训练,科学的咬字方法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加准确的找到发声的位置,从而对喉头等相关部位予以更好地控制,同时对完善演唱者腔体共鸣具有重要意义②。声乐演唱的咬字与平时说话的咬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通过夸张表现的方式来丰富声音的层次感,而演唱者需要对歌词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将字与音进行完美的融合,咬字不仅仅关系到声乐演唱效果,同时也与气息控制及腔体共鸣等技巧密切相关,声音是否圆润取决于演唱者咬字时对声、韵母的处理,影响着演唱的流畅性。

第二,咬字对准确表达作品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借助语言来实现与观众的沟通交流,对塑造音乐形象并表达歌曲情感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咬字的清晰、准确与自然程度直接决定了作品内容及情感的传递是否准确,正确的咬字发音可以使观众清楚的了解歌词内容并形成想象的空间,为此,演唱者一定要关注咬字发音,从而实现歌词与旋律的完美融合。

四、声乐演唱中的咬字技术分析

(一)字头、字腹及字尾的咬字分析

1.字头的咬字方分析

字头的演唱有赖于演唱者对声母发音的准确把握,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更加强调声母的分类,即常见五音,这种演唱方式有效解决了美声科学唱法中字头演唱不清晰等问题。五音指的是唇音、牙应、齿音、舌应及喉音,咬字时分别使用了五个不同的部位来阻断气流进而产生不同的辅音,依据对我国传统演唱方法及汉语言文学基础的分析可知,五音法是识别汉字声母发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同时声乐演唱字头处理的科学依据,要求演唱者在咬字时准确掌握五音发音不同的着力部位,同时依据这个规则重点练习字头的咬字处理,从而实现“字正腔圆”这一咬字准则。就唇音而言,又称双唇音,以B、P、M及F为主,着力点在唇部,发音的同时唇齿与双唇间受阻,气流爆发力量较强;就舌音而言,指的是舌面音,以J、Q及X为主,其着力点为牙床部位,同时舌面与硬腭间受阻;就齿音而言,可简单分为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以R、C、Z、Ch及Zh为主,发音时上下齿与硬腭阻滞,通过摩擦进而发出声音;就舌音而言,主要为D、T、N及L为主,发音时舌尖及硬腭阻滞;就喉音而言,常见的舌根音主要为G、K及H,且发音时软腭与舌根阻滞③。由此可见,字头的发音需要控制声母,即尽可能唇舌等肌肉的活动,充分体现了相关发音器官之间协调性。

2.字腹的咬字分析

字腹也可看做是吐字的过程,即唇、齿、牙、舌、喉这五个器官咬字后对字头予以延长处理称为“腹”,而传统声乐演唱更加强调“四呼法”的有效应用,就开口呼而言,其咬字的发力点在喉部,以a及e为主,除了韵头为i、u、ü韵母还包括zhi、zi等音节的-i韵母;就齐齿呼而言,其咬字的乏力部位为演唱者的牙齿,主要元音为i和韵头为i的韵母;就撮口呼而言,其着力点位于唇部,主要元音为ü和韵头为ü的韵母;就合口呼而言,其发力部位于口腔处主要元音为u和韵头为u的韵母,且由于歌唱中对韵母的延长处理有赖于着力点的不同,为此,字腹的演唱训练需要以“四呼法”为基础。

3.字尾的咬字分析

字尾是字音消失前段的尾声阶段,是决定字义表达是否正确的重要因素,声乐演唱中普遍强调字尾的科学处理,联系时应当遵循“十三辙”这一科学发声原则,实现字与字之间的完整交代,同时为下一个字的发音做好准备。依据“十三辙”科学发声方法可知,一些字并没有韵尾的处理,在口腔打开及发声延长的过程中,无论节奏强弱及旋律怎样变化,演唱者的口型都保持不变,其余部分为有韵尾的字,需要做归韵处理,可简单分为复韵母类以及鼻韵母类,为此,当代声乐演唱也对这类有韵尾的字予以高度关注,通过归韵处理从而将字音完整且准确的表达出来进而诠释歌词内涵。

就归韵方法而言,常用的为横竖法,即通过横字竖咬及竖字横咬等方式实现字尾归韵这一根本目的,而前后法主要可以通过前韵母后咬以及后韵母前咬等方式提升归韵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宽窄法,即款韵母窄咬以及窄韵母宽咬等方法来归韵。

总之,声乐演唱离不开字音的声、韵、调这三个部分,只有辩证的看待并处理每个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够真正的将每个字准确的表达出来。

(二)咬字与气息之间的关系处理

气息控制与咬字处理均为声乐演唱的重要技巧,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咬字的细节处理在声乐演唱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声乐演唱与日常说话的咬字,其发音都是通过肌肉及器官的协作,而声乐演唱通过夸张处理及加强气息控制来实现咬字位置的确定,且咬字的力度直接决定了声带闭合的张力,演唱过程中若咬字力度适中则可以发出透亮且柔和的声音,进而使演唱者的气息集中于理想的位置,且挡气力量的适中带给声带的冲力也较为合适,便于演唱者轻松自如的演唱出悦耳的声音。分析观众当代审美可知,声音的均匀及高低强弱处理都应当处于演唱者的有效控制之下,咬字方法若不正确或咬字用力不恰当就会导致声带闭合不理想以及挡气力量不适宜④,此时演唱者可能会出现漏气等问题,音色直白且肌肉紧张,因过于疲劳而导致声音沙哑或声带病变,因此咬字一定要准确、清晰而灵巧,声音位置的集中一定要以放松的状态为前提,关注演唱的连贯性,避免刻意寻找共鸣,通过控制咬字与气息的关系来实现演唱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咬字与共鸣之间的关系处理

咬字处理直接影响了声音的共鸣情况,若咬字扁而窄,其共鸣位置就相对较低,严重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效果的展现,尽管咬字发音对字头、字腹及字尾的处理不尽相同,但其咬字方法完全遵循声音共鸣规律。准确且清晰的咬字是帮助演唱者找到正确共鸣位置的重要前提,演唱者的咬字习惯决定了声带的振动情况,但部分演唱者过度强调共鸣而忽略了咬字与共鸣之间的紧密联系,刻意追求美声唱法并模仿优美音色,致使其喉过度撑大且气息下沉不畅。因此,演唱者一定要清楚的认识美声唱法的原理并掌握其精髓,通过准确无误的咬字来更加灵活自如的实现共鸣,无论是国外歌曲还是本民族歌曲都应当把握其基本规律,而共鸣的运用需要注重口腔的开合以及母音的处理,尽可能避免喉部撑大及发生位置过于靠后而造成的高音困难及气息不流畅等问题。

(四)咬字与声调之间的关系处理

除歌词的表达之外,声调的控制也可以成为演唱者直抒胸臆的方式,若声调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字音不清甚至歪曲歌词本身的含义。演唱民族歌曲时一定要注重每一个字的音调,就旋律变化导致的音调变更而言,应当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尽可能对其进行弥补,从而确保自已的表达正确无误,演唱者需要延长母音来确保字的音调无误,阴平字的演唱应当注重音正与音缓⑤,而阳平字的字头需要做圆滑上挑,对于上升字的演唱应当遵循先降后升的原则,对于去生字的演唱需要注重字头的下滑处理,总之,演唱过程中必须照顾到四个音调的高低强弱变化,通过气息控制及气口搭配来提升字与字之间连接的流畅性,从而在演唱时可以自由转换,而字头、字腹及字尾的声调应当是高度统一,即字头要准、字腹平稳且字尾归韵才能准确的表达歌词的内涵。

五、结语

咬字处理是声乐演唱的重要技巧,需要经演唱者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其精髓,本文从咬字概述及其重要意义入手,分别从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以及与气息、共鸣及共鸣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演唱者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

注释:

①付键楠.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分析[J].才智,2019(27).

②雷鹏伟.民族声乐演唱中咬字与吐字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9(01):76-76.

③热娜古丽·肉孜.声乐作品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探析[J].传播力研究,2020(23):113-114.

④郑小敏.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以《红旗颂》为例[J].黄河之声,2019(16):48-49+51.

⑤孙蕾.声乐演唱中的吐字技巧探讨[J].北方文学,2019(24):131-131.

猜你喜欢

字头字音咬字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连降两个月 太原猪肉价格重回“2”字头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家”字的写法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央字头”告了“央字头”
马老师硬笔课堂第三讲 字头的书写方法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