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华侨在梅州地区的投资概况研究

2021-04-06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梅县梅州华侨

黄 浩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1400)

一、前言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得闽粤赣三省交界之利,东接福建龙岩、漳州,南邻潮州、揭阳、汕尾,西接河源,北连江西赣州。梅州有“世界客都”之称,汉民自中原南迁,梅州为终点,至明清梅州又成为客家人衍播四海的起点,终点和起点的转变带来的是遍布世界各地的祖籍梅州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多达近千万,由此梅州亦成为全国重点侨乡,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丘陵山地广泛分布,地势起伏大,历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于梅州发展,自然环境无先天优势,“穷山恶水”亦不为过,但也为梅州华侨的大量形成埋下地理伏笔。

二、梅州华侨的形成

对于华侨的定义,学术界说法不一,笔者认为华侨定义应为“侨居外国却仍然保持中国国籍的公民”。这个定义有三重含义:首先,民族共同体,须具有中华民族血统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征的人,这是从民族成分角度来说;其次,侨居海外,并且侨居是以谋生为目的的海外侨居,再次,中国国籍继续保持,这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亦是区别于外籍华人或者外籍华族的根本依据。①本文提到的“华侨”范围包括了所有海外中国人和回国定居的中国人(归侨)。

梅州先民出洋的历史起于南宋末年,崖山兵败后南宋灭亡义军中10多位梅州籍青年逃亡到今印尼加里曼丹岛定居,距今已有近750年,清朝末年海禁解除远赴异国他乡谋生的梅州人日渐增多,形成一股出国热潮。“华侨出国是一种国际移民现象……造成持续性移民现象的基本原因主要是经济动机,即为寻求较好的谋生手段和生存空间进行的人口迁徙。”②梅州的发展基础本就薄弱,人地矛盾突出,众多梅州人便将目光转向海外,此外,先期出国的华侨已有一批稳定下来且颇具经济实力,前有成功范例,后有生存压力,梅州地区出洋谋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成为风尚,梅州华侨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大量形成。

三、华侨投资梅州行业的概况

梅州人海外的生存之路甚为艰辛,一般从事的都是如矿业、橡胶业、种植业等繁重的体力工作,当中有佼佼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另起炉灶。众多梅州华侨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在自身具备相当经济实力加之国内“实业救国”思想感召,华侨投资祖籍地十分活跃。

就广东整省而言,自1862年至1949年间,广东华侨在广东投资总额386,179,575元(折合人民币)。③近代史上中国侨乡经济发展华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梅州同样不例外,现就其中与经济发展密切的工业、交通业、金融业展开阐述。

(一)华侨与近代梅州工业

采矿、纺织、机械、电力等领域是华侨投资近代梅州工业的主要行业,尤以采矿业为重。梅州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近代大规模开采得益于华侨的推动。民国时期梅州各县华侨经营矿区数量如下:梅县43家,五华12家,兴宁10家,丰顺7家,大埔5家,蕉岭2家④,尤以印尼丙村华侨经营的5家采矿公司为甚,合计资本55万元。

华侨投资工业领域中较早为纺织业,一则纺织业在梅州基础较好,二则该行业对于技术设备要求相对低一些。归侨黄信如先于1899年在梅城投资开设黄海丰布店,随即聘请专家开有嘉应染织传习所,专门教授纺织相关技术。侨办纺织工业最为兴盛当属丰顺,侨办或侨资布厂主要有复光、和济、大光、利民、更生、金生、振丰、大东布厂。⑤

机械工业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但该领域却是华侨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开梅城近代机器修理制造业之先河首推新加坡华侨黄琼清父子,黄琼清先后开办墨林雕刻印刷店和以五堂,专营钟表修理及机器业务,其子在此基础上发展成黄奕记机器修造厂,主营业务也随之扩展到生产汽车、自行车零部件。至1949年,梅州机械工业类厂家有37家,以黄奕记最为出名。

电力工业在当时不失为一种新兴产业,电力工业最直接作用在于改善城乡照明状况,工商业的发展也需要用到电,梅州华侨一度兴起举办电力工业的高潮。比较出名的有梅县光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光明电灯厂、兴宁华侨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于电力工业所带来的发展便利,除了华侨投资,本地工商人士也纷纷开始效仿,一时间梅州电力工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这在近代中国内陆地区较为罕见。电力公司的创办和用电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甚至改变了居民生活模式,日落可不息。

(二)华侨与近代梅州交通业

1.交通承担着旅货运输及语言、图文传递,各行各业发展离不开完善和快捷的交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与交通运输有着莫大关联,作为多山的梅州尤其如此。在近代梅州交通建设过程中,众多海外华侨倾囊相助、积极经营。汽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以及电报电话等电讯工具开始出现于梅州。

陆路交通主要有公路、桥梁、铁路建设,尤以侨办公路为甚。侨办公路建设始于1926年通车的位于蕉岭县的蕉白公路,这是一条众多海外华侨集资兴建的公路,凝聚着他们的心血。⑥蕉白公路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华侨纷纷投资建设公路,尤以梅县为甚。抗战爆发的前十年,梅县的公路共计11条,华侨资本不同程度参与其中。⑦在兴建公路的同时,海外华侨亦出资建设桥梁,包括跨江大桥和乡道小桥,屹立于梅江的三座大桥梅江桥、锦江桥、梅东桥便是在侨资支持下建设完成。铁路建设方面,潮汕铁路的建设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是一件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梅县籍华侨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倡建潮汕铁路,1903年开始筹备至1906年正式通车,全长42公里。按照他们的计划是潮汕铁路延伸到梅县,尽管最后没有实现,但潮汕铁路自1906年建成通车至1939年被日军破坏的33年间,铁路沿线地区的客货运输和城乡经济因铁路而兴乃至繁荣,也极大方便了韩江中上游和闽赣边区的华侨、侨眷进出汕头,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水路交通方面,华侨主要通过投资内河航运实现。主要集中于梅县和大埔,航线集中于粤东韩江流域,最为著名的有东成、利民、大宁公司,三家公司资本合计100多万元,有船32艘,从事客货运输,方便了当地民众。

3.通讯交通方面,华侨则是起到了间接推动作用,梅州众多华侨的存在对通讯提出了迫切要求,电话具备传递消息之功效,其作用不可替代。梅县的电话通讯最为发达,电话线网覆盖全境,共计有电话线路23条,可与梅州各县及邻近的其他市县沟通联络。⑧其他县诸如大埔、兴宁、平远、丰顺、蕉岭电话通讯亦较为发达,其中大埔、丰顺均是全县各区域可通电话。作为一个山区城市,近代有如此发达的电话通讯,实属难得。

(三)华侨与近代梅州金融业

典当业是梅州金融业的前身,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梅州金融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广东金融重镇。这是一种传统向近代的嬗变,水客、侨批业、钱庄和现代金融标识的银行是近代梅州金融业的标配,近代梅州金融业发展更多的是一种转型,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华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影响,源源不断的侨汇和华侨所带来的观念推动着金融业的转型。

专职海外购物及为华侨传书带款带物的水客,这是侨乡特色的金融服务,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梅州地区的侨汇主要通过水客带入。坐落于梅县的南非会馆,则是水客往来的落脚地。⑨海外华侨寄钱寄物或书信往来在银行业不发达、邮电往来又不便的时期往往无比艰难,如再加上政局不稳,很难与家乡亲朋取得联系,一些人自愿带钱物、书信回国,并从中获取一定费用作为酬劳,水客应运而生。关于水客人数,目前尚无准确统计数据,汕头成立有南洋水客联合会,会员900多人其中梅州籍的就有700多人,准确数据应在700至900之间,随着侨汇不断增多,水客已难以应对,侨批业应运而生。

侨批业在水客基础上产生,专事侨汇业务,既寄钱又寄物,侨批局是梅州主要侨汇机构,“梅县地区(梅州)侨汇的机关,共有批局、银号、进出口商号、银行、邮局及水客等六种,其中以批局者占最主要部分”⑩,新中国成立前,梅州地区挂牌的侨批局有近60家之多。彼时梅州各县都有大量的侨汇收入,以梅县为例,从1931年到1940年平均每年侨汇收入在1500至2000万元之间,相同时期梅县财政收入最丰裕年份还不及100万元,差距十分明显。源源不断的侨汇收入再进入工商业各领域,梅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水获得进一步提高。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侨批局划入银行管理,至1972年侨批局取消业务由银行办理,侨批业(局)亦结束使命。

随着侨汇的不断涌入,催生了另外一个金融机构——钱庄的诞生,之所以说催生原因在于钱庄多是利用侨汇资金,同时经营钱庄和侨批业务,这实际上与今天的银行利用客户存款发放贷款性质无异,属于银行的雏形。大生钱庄是梅州最早的钱庄,由旅居印尼的梅县华侨邓树南创办,随着侨汇业务的兴盛,华侨纷纷投资钱庄这一行业,仅仅是梅县一地民国时期钱庄多达62家11,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侨汇业务的繁荣。位于兴宁县的钱庄陈富源号,主营洋纱、布匹、西药批发兼营存放款和汇兑,不但在国内外有众多的分支机构,还能够把所收侨汇变为资本采购布匹和西药等货物运回国内销售,这种两不误双头得利的经营方式大有现代高端企业经营的缩影,这对于在民国时期举步维艰的民族资本来说不失为一种典范。

紧跟钱庄步伐,现代金融重要标识的银行随之产生。梅州历史上第一个官办银行为1937年广东省银行在梅城设立的广东省银行梅城办事处,抗战期间梅州作为战略后方,众多银行在梅州各县设立分支机构,抗战八年间各级各类银行在梅州各县镇共计设立分支机构50个。12各县也有自己的县银行,由此形成星罗棋布的金融网络,因为众多银行内迁的原因,全面抗战的八年成为梅州银行业迅速发展的八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建国后梅州银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近代以来,整个中国社会都在经历一种新陈代谢,这是一种传统到近代的转变,社会中的各元素均参与其中,中体西用、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均属于此类范畴。地理位置、区位均不占优势的梅州也参与到了这种变化中,梅州也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催化剂就是众多的华侨。

近代梅州的发展华侨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梅州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华侨投资犹如“输血”,为梅州的发展注入动力。在工业领域的投资不仅直接体现在资金上还体现在技术和相关的经营理念上,这促进了梅州工业的近代化;交通业的发展最直接在于极大的改善了当地民众的出行条件,杜绝了因出行条件简陋、恶劣而造成的事故,提高了幸福指数,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和使用也开阔了民众眼界,华侨引导着梅州百姓开眼看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将侨乡的特色侨批发扬光大,时至今日,侨批已经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2013年侨批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经济领域的积极变化已引起其他领域的变化,包括教育文化的提升、民俗的嬗变等。

近代的华侨投资梅州,除了工业、交通业、金融业之外,还有传统种植业、教育、房地产业等,这里由于篇幅关系,不再赘述。

四、结语

今天的梅州发展乘改革开放之东风,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仍然是有着明显的差距。华侨华人乃至现在他们的后代,有着优良的爱国爱乡传统,这就向我们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也是一个明确的结论:在梅州未来的发展中,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众多的海外侨胞,这是一个宝贵资源,我们要最大的限度的去挖掘、利用,梅州的发展要打好“侨牌”,增强华侨对家乡的凝聚力、向心力,共谋共建梅州美好明天。

注释:

①郑民.华侨概念、定义问题初探[J].东南亚研究,1988(03).

②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4.

③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35,55.

④广东省政府粤侨事业辅导委员会编.华侨投资广东实业要览,1947:40.

⑤丰顺县华侨志,1989:53,58.

⑥梅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梅州市志[M].广州:广东省人民出版社,1999:1045.

⑦林金枝,庄为玑.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料选辑·广东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497.

⑧谢雪影.潮梅现象[J].汕头时事通讯,1935:76.

⑨林家劲.近代中国侨汇研究[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14.

⑩姚曾荫.广东省的华侨汇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16.

11林金枝,庄为玑.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料选辑·广东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635.

12梅州地方志编委会.梅州金融志[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2.

猜你喜欢

梅县梅州华侨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梅花知音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梅州,“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