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 5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指标计算

2021-04-06柏晓路周成均刘利林吕健双

电力勘测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离子流场强特高压

柏晓路 ,周成均 ,刘利林,岳 浩 ,张 瑚 ,吕健双

(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1;2. 中国能建工程研究院高压直流技术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3.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

0 引言

为了满足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需求,国内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迅猛发展[1-5]。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15条±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和1条±1 1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向国外输出的步伐加快,未来电网将向跨国、跨洲联网方向发展。从超远距离输电、超大容量输电和减小输电走廊等需求考虑,均有发展更高电压等级输电技术的趋势。综合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在现有直流电压等级基础上外推,初步选定±1 500 kV为更高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6-7]。

国内外尚没有±1 5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设计经验,进行±1 500 kV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研究,可以为±1 5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设提供基础性、理论性支撑。本文在确定±1 5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限值后,按照基本计算条件,围绕电场效应、磁场效应、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这四个方面,对±1 5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进行研究,得到不同海拔高度情况下导线型式、极间距和最小对地距离的推荐方案。

1 电磁环境限值

目前,国内外没有明确±1 500 kV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限值要求,可以借鉴±800 kV和±1 100 kV直流输电线路限值要求,具体标准[8-9]如下:

1)地面合成电场强度(以下简称“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限值详见表1。

表1 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限值

2)直流磁场:线下的磁感应强度不应超过10 mT。

3)无线电干扰:海拔在1 000 m及以下时,距正极导线对地投影20 m处、80%时间、80%置信度、0.5 MHz时的无线电干扰值不应超过58 dB(μV/m)。

4)可听噪声:海拔在1 000 m及以下时,距正极导线对地投影20 m处,可听噪声50%值(L50)不应超过45 dB(A);海拔在1 000 m以上且经过人烟稀少地区时,可听噪声可放松至50 dB(A)以下。

2 基本计算条件

系统和线路基本参数[10]如下:计算电压为±1 500 kV,最高电压为±1 530 kV,额定电流为6~8 kA,导线最低对地高度为33 m,导线平均对地高度为39 m,导线极间距为20~40 m,地线型号为JLB20A-350,地线最低对地高度为69 m,海拔为1 000 m。

目前,±800 kV直流线路导线一般采用6~8分裂,导线截面取630~1 250 mm2;±1 100 kV直流线路导线一般采用8分裂,导线截面取1 250 mm2。根据特高压直流线路设计经验,±1 500 kV直流线路拟选择10~14分裂的导线型式作为参选导线方案,详见表2。

表2 参选导线方案

3 电磁环境指标计算

3.1 电场效应

确定导线表面场强是研究直流线路电场效应的先决条件,常用的导线表面场强计算方法有马克特—门格尔(Market and Mengele)法、模拟电荷法和逐步镜像法等。其中:马克特—门格尔法计算简便,其精度一般可以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但不能准确反映分裂子导线表面电场强度;逐步镜像法和模拟电荷法计算精度高,需要借助计算机完成计算。本次研究采用模拟电荷法计算导线表面场强。

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由静电场和空间电场组成,其计算方法有半经验公式法、解析法、有限元法等,本次研究采用有限元法。

直流线路离子流场的计算方程为:

式中:Φ为合成场电位,V;φ为标称场电位,V;E′为标称场电场强度,V/m;ξ为合成场强与标称场强比例系数;ρ+、ρ-为正离子和负离子密度,C/m3;Ri为离子复合系数,m3/s;μ+、μ-为正离子和负离子的迁移率,即单位场强下离子的运动速度,(cm/s)/(V/m);ε0为介电常数;e为单位电荷。

计算导线表面场强、地面标称场强、晴天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的最大值列于图1~图4。

图1 不同极间距下的导线表面场强最大值

图2 不同极间距下的地面标称场强最大值

图3 不同极间距下的地面合成场强最大值

图4 不同极间距下的地面离子流密度最大值

由图1~图4可知,随着极间距的增加,导线表面场强缓慢减小,地面标称场强一直呈增大趋势;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先呈现增大趋势,当极间距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地面合成场强基本不变化,而地面离子流密度反而减小。

极间距对地面合成场强值影响有限,当选择合适的导线型式时,地面合成场强不是±1 500 kV直流输电线路极间距选择的控制因素;地面离子流密度值满足限值要求,不控制±1 500 kV直流输电线路设计。

3.2 磁场效应

直流线路磁场是一恒定磁场,磁场强度决定于导线中的电流值[11]。计算导线电流为8 kA,导线对地距离为33 m,极间距为30 m时的磁场分布,如图5所示。

图5 磁感应强度分布图

由图5可知,磁感应强度最大值约为44 m,远低于规程要求,±1 500 kV直流线路磁感应强度指标不受控。

3.3 无线电干扰

直流线路的无线电干扰可以利用经验公式估算,这些公式是根据已运行或试验线路的测量成果归纳得到的,一般采用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International Special Committee on Radio Interference,CISPR)经验公式。

CISPR推荐的适用于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值RI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max为导线表面场强最大值,kV/cm;r为导线半径,cm;n为导线分裂数;Dr为正极导线与计算点的距离,m;ΔEw为气象修正项,按1 km增加3.3 dB修正;ΔEf为干扰频率修正项,Δ Ef= 5[1-2lg2(10f )];f为所需计算的频率,MHz。

式(2)计算的是晴天、50%概率的无线电干扰值。80%时间、80%置信度无线电干扰值则应比该值偏大3 dB(μV/m)。

计算正极导线外20 m处的导线无线电干扰值,计算结果列于图6。由图6可知,随极间距和导线截面的增大,无线电干扰值呈减趋势。不同导线方案的无线电干扰值均低于限值要求,无线电干扰不是±1 500 kV直流输电线路设计的制约因素。

图6 不同极间距下无线电干扰值

3.4 可听噪声

直流线路的可听噪声可以利用经验公式估算,这些公式是根据已运行或试验线路的测量成果归纳得到的,最常用的预估计算公式是美国邦纳维尔电力局(Bonneville Power Administration,BPA)和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EPRI)公 式,本次研究采用常用的EPRI经验公式。

EPRI总结的直流线路可听噪声AN计算公式为:

式中:gmax为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kV/cm;d为子导线直径,cm;n为导线分裂数;RP为正极导线与计算点的距离,m;kn为修正项,当n≥3时,kn=0;当n=2时,kn=2.6 dB;当n=1时,kn=7.5 dB。

计算正极导线外20 m处的导线可听噪声值,计算结果详见图7。

图7 不同极间距下可听噪声值

由图7可知,随着极间距和导线截面的增大,可听噪声值呈减小趋势。极间距为30 m时,采用14、12、10分裂导线方案,导线截面分别不应小于 720 mm2、1 000 mm2和 1 400 mm2;极间距为32 m时,采用14、12、10分裂导线方案,导线截面分别不应小于720 mm2、1 000 mm2和1 250mm2。可见,可听噪声是±1 500 kV直流输电线路设计的控制条件。

4 设计参数选择

4.1 导线截面和极间距选择

根据前述结论,可听噪声是±1 500 kV直流输电线路设计的控制条件。在不同海拔和极间距情况下,计算不同导线的可听噪声值列于表3。

表3 不同极间距和海拔高度情况下可听噪声值 dB(A)

海拔低于2 000 m时,可听噪声按45 dB(A)的限值考虑,海拔在2 000~3 000 m之间时,可听噪声按人烟稀少地区50 dB(A)的限值考虑。为了便于施工和运维,尽量减少分裂根数和导线总截面,不同海拔高度情况下推荐的导线方案和极间距见表4。

表4 不同海拔高度情况下推荐的导线方案和极间距

由 表 4可 知,12×JL/G3A-1000/45和10×JL/G3A-1250/70导线方案的适用性较广,宜作为推荐导线方案。在1 000~2 000 m海拔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极间距、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等方法将可听噪声控制在限值内。

4.2 导线最小对地距离选择

一般来说,导线最小对地距离选择的控制因素是雨天合成场强[12]。海拔在1 000 m及以下时,计算12×JL/G3A-1000/45和10×JL/G3A-1250/70两种导线方案在不同导线对地距离情况下的地面合成场强最大值,其极间距分别取30 m和32 m,计算结果列于图8和图9。

图8 不同对地距离下晴天地面合成场强最大值

图9 不同对地距离下雨天地面合成场强最大值

由图8和图9可知,随着导线最小对地距离的增大,地面合成场强呈减小趋势。根据晴天、雨天地面合成场强计算成果得到相应导线推荐的最小对地距离,结果见表5。

表5 推荐的导线最小对地距离

5 结语

本文研究±1 5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计算,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随着导线极间距的增加,地面标称电场最大值一直呈增大趋势;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最大值先呈现增大趋势,当极间距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地面合成场强最大值基本不变化,而地面离子流密度最大值反而减小。磁感应强度由线路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值随导线截面和极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2)地面离子流密度、磁场效应和无线电干扰不是±1 500 kV直流输电线路设计的制约因素。

3)可听噪声是±1 500 kV直流输电线路设计的控制条件。极间距为30 m时,采用14、12、10分裂导线方案,导线截面分别不应小于720 mm2、1 000 mm2和 1 400 mm2;极间距为32 m时,采用14、12、10分裂导线方案,导线截面分别不应小于720 mm2、1 000 mm2和1 250 mm2。

4)在不同海拔高度情况下,12×JL/G3A-1000/ 45和10×JL/G3A-1250/70导线方案的适用性较广,可作为推荐导线方案,极间距分别取30 m和32 m。

5)一般非居民区和居民区的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分别取33 m 和37 m。

猜你喜欢

离子流场强特高压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微电极离子流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LTE-R场强测试系统的实现
直流离子流场发生装置优化设计
±1 100 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计算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中药研究进展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