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SWOT 分析
2021-04-04雷旭曦
雷旭曦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政教学部,重庆 400016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坚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统筹部署了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的战略举措,以应对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1]。因而当前探索更加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已成为健康界的热点话题,许多专家、学者倡导“主动预防”,也提倡“主动健康”,但我国目前还缺乏将“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有效融入机制。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有着人们健康需求增加和国家制度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和机遇,但依然存在人们健康素养不高、行动力不强和健康资源利用不充分等方面的困境和挑战,通过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SWOT 分析,有针对性地探索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具体对策,有助于推进健康管理的新发展,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更好适应人民健康生活的现实需要,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
1 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内在优势
1.1 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加
经济条件的改善是人们健康需求增加的直接因素,近年来家庭收入中人们用于健康维护和其他生活享受的支出不断增加。但由于过度劳累、食品卫生、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因素,人们的总体健康状态不容乐观,慢性病和恶性肿瘤成为阻碍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这也成为了人们健康需求增加的重要刺激因素。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是人们树立主动健康理念和参与健康管理的重要动机,这为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提供了内在动力。
1.2 健康管理的高回报率
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的条件下,相对于“被动治疗”所付出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所承受的病痛也会大大减少。相关研究表明[2],由于健康管理的投入所能够节省的医疗费用,以及所避免的疾病所带来的劳动收入的损失,主动投入健康管理的实际收益是投入的8 倍。另外,主动的健康管理能够及时转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有效避免各种健康危险因素,扭转人们的亚健康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因而,健康管理的高回报率,是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重要价值体现。
2 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内在劣势
2.1 人们的健康素养参差不齐
有研究表明[3],健康素养对人们的健康结局、社会资本、生活质量和健康公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方面正是做好健康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人们的健康素养也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人们的健康素养受到经济条件、知识文化程度、健康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人们的健康素养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征。较低的健康素养,影响了人们促进健康的主动性,使得人们的健康技能不足、部分生活习惯不健康,因而呈现出不太好的健康结局,造成疾病的发生,形成了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2 人们的健康行为缺乏定力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存在部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等,且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身体上出现的健康警示,如身体抵抗力下降等,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健康生活习惯,也有做出改变的意向,但是往往浅尝辄止,缺乏长期坚持健康行为的定力。然而,要达到好的健康效果,必须坚决摈弃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长期坚持健康行为;要将主动健康理念深度融合到健康管理中,建立践行主动健康理念的信念,才能真正培养人们保持健康行为的定力。
3 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面临的外在机遇
3.1 健康中国战略的政策支持
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在《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作出了全面的工作安排,制定了全民健康的根本目标。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进行以健康供给侧和需求侧为基本路径的健康中国建设。当前,学校及各宣传媒体加大了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的力度,医院和政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化和投入,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健康保障体系,不断开展环境治理和食品安全监管,营造健康环境,支持和鼓励健康产业的发展,加大健康人才的培养投入,为人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践行主动健康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3.2 医疗卫生改革的体制更新
国家将原来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并进行了全面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一支守护人民健康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形成了一批有利于优化健康资源的新型医联体,建立了分级诊疗等高效便民的就医转诊机制,健全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使各级公立医院走向了现代医院管理模式。使各级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配置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使得“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个人、家庭、社区、医院、国家共同参与的健康保障网,这为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提供了体制保障和文化氛围。
3.3 健康产品服务的产业创新
主动健康理念的落地和健康管理的优化离不开健康产业的物质支撑,当前,我国健康产业正在兴起,并由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重视逐步进入了发热阶段,健康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产业创新,力求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从基本的公共健康促进设施到个性化的保健品、养生理疗和健身娱乐等,呈现出了多彩多样的健康产业。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的预防保健、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全方位的大健康产业链,为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加上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平台。
4 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存在的外在挑战
4.1 社会健康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社会健康资源呈现出分配不均的现象,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和高质量的仪器设备等优质健康资源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特别是我国县及以下的贫困地区,还处在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不能达到高质量满足的水平,还达不到更高层次的健康服务条件,健康企业为了营利,基本不会选择县及以下的经济贫困地区。社会健康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贫困地区人民缺乏了主动健康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制约了我国人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总体水平。
4.2 健康供给市场良莠不齐
从健康供给侧来看,健康市场是鱼龙混杂,健康商品也是良莠不齐。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许多不法分子乘机混入健康市场,谋取暴利,出现了“权健式”保健品等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恶劣事件。“权健式”保健品反映出了健康市场的几大不法现象:虚假宣传和过度夸大产品的保健功效,以类似传销的方式销售商品,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骗取钱财,谋害生命。这也反映了我国健康市场存在监管漏洞,健康行业缺乏行业规范和严格的市场准入检测。我国健康市场的行业性问题大大影响了我国人民对健康管理的认可和信赖,也影响了人们主动健康的积极性。
4.3 全民健康教育体系不全
当前,我国健康教育主要是体现在教育阶段,但对于普通大众的健康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健康教育体系。由于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大多数人民健康知识匮乏,对市场上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鉴别能力较低,加上人们受到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限制,还存在花小钱办大事的贪利心理,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归根到底是由于健康教育的不到位导致了人们的健康素养普遍不高。因此,全民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全民健康教育制度的建立是推动人们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重要外在条件。
5 主动健康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化的生活方式
研究显示,教育对健康具有广泛性、普及性和全方位全周期性的影响[4],因而要推动主动健康理念深度融入健康管理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并加强主动健康理念教育内容的挖掘和课题开发,建立对健康教育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及管理人员、学校、社区、家庭及个体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教育机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学校健康教育资源、公益广告、健康科普活动等多样化全方位的健康宣传教育途径,全面普及健康知识,引导个人、家庭、社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健康化的生活方式,总体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
5.2 强化健康责任,引导科学落实健康行动
没有人们的主动健康行动,再好的健康资源都形同虚设,必须引导个人、家庭、社区、学校及政府等各健康责任主体将主动健康理念转化为健康行动。一方面,各责任主体必须要树立主动健康意识,提高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尽可能地主动获取权威性的健康资料,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有利于健康促进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针对健康市场中健康资源良莠不齐的现象,国家卫健委及各级地方健康管理部门,须尽快联合国家健康平台和地方三甲医院等权威健康机构,建立权威科学的健康智库,为人们提供官方的可信赖的健康资源,科学指导人们的健康行动。
5.3 增加健康供给,满足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当前,我国贫困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健康扶贫任务艰巨且普遍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5]。从人才、技术和产业等健康资源来看,大城市和相对贫困地区的健康供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相对而言,贫困地区还有较大的健康需求空间,因而,增加贫困地区健康供给,拉动健康消费,给予适合地区健康需要的健康产业政策支持、人才和资金投入,不仅能满足贫困地区个性化的健康需求,还能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真正发挥产业扶贫的健康扶贫和健康促进功能,带动贫困地区人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提高人们的身心素质,不断减少因病致贫的人数,真正缓解国家健康扶贫的压力。
5.4 完善健康保障,优化完善健康资源配置
从全面系统的健康保障体系来看,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和资源的可及性,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优化健康服务资源,满足人民个性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联合体”的建立,加快“互联网+健联体”建设,促进健联体内健康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健康扶贫攻坚策略,从主动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入手,标本兼治;做好顶层设计和区域协调,在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间建立帮扶平台,推动健康资源的共享,优化健康资源配置;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健康立法,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