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1-04-04裴莉莉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智能化图书图书馆

裴莉莉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1 引言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促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网络成为其学习生活的重要辅助工具,不过,就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来看,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其自身的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低,这样也会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与服务水平。因此,高校要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加以重视,并且结合图书馆运行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借此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以此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2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智能化不足,服务缺乏人性化

现阶段,多数高校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借阅方式为主,即使将条形码、RFID等相关信息技术融入图书馆之中,但是依旧存在借书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图书馆使用的软硬件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较低,不少图书馆只是依靠是门口的相关查询电脑,为读者提供相关资源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只是图书的简介以及排列码,以至于读者在查询信息时,对于图书的基本评价、内容以及具体位置等多个方面都缺少相应的了解。即使图书馆的资源出现更新,也都是在查询系统户或者是宣传栏中展示,无法使读者及时知道资源的更新,这样也就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不够人性化,同时也影响到其自身实际效用的发挥[1]。

2.2 数字化程度较低,电子资料获取不易

对于不少高校图书馆而言,其开放的电子预览室中的图书资源没有与实际的纸质阅览室同步,以至于读者在面对需要使用的资料时,只能采用手抄、拍照或复印等较为传统的手段,不能获取相应的电子资料。而有些高校图书馆即使实现了电子版与纸质版图书资源的同步,也无法进行同步查阅,满足读者的应用需求。另外,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质量相对较低,呈现出来的电子版图书资源模糊不清,甚至有些都出现无法识别的现象,最终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读者的实际需求也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2.3 图书馆资源更新速度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无论是纸质版的图书资源,还是电子版的图书资源,都需要图书馆予以长时间的积累,而且图书资源的更新,也需要经过预算、招标、审批以及采购等多个环节,而这些工作环节的开展周期相对较长,也因此,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更难以满足学校全体师生的阅览需求,从而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其自身的实际效用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师生在查找相关资料时,通常都会选用互联网,而不是图书馆,这就使得图书馆的发展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传统的阅览方式更难以促进图书馆的发展[2]。

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中,相关高校若想对图书馆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促使图书馆自身的积极作用能够发挥出来,使得学校师生的实际阅览需求得到满足,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而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则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其中,相互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共享平台建设的有效性。基于此,高校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借此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比如,高校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可以相关区域性的图书馆加强合作,以此完善图书馆内部的基础设施,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共同体,同时也要制定出信息化的管理制度,确保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更加规范、完善。另外,高校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时,需要对相关受众的具体需求予以全面的了解,并且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建立相应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比如,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图书馆官网,让读者能够通过浏览官网,及时了解图书资源信息,对于图书资源的更新动态能够予以掌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对原有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科学完善,增强其服务功能,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定向服务,为他们提供专业学习所需的图书资源,这样也能够省去学生查找资源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够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3]。

3.2 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处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其管理工作相对更加复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处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获取实时的资源信息,这就需要相关高校增强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不仅能够减少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使得图书资源得到及时的更新,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比如,高校可以为图书馆建立智能化客服平台,能够让读者通过访问网站,对图书资源进行查询,在读者需要帮助时,则可以咨询相关智能化客服平台,提高读者的查询速度,减少其在查询资源过程中消耗的时间量,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4]。

3.3 增设个性化的推送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数量很多,而且在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个人喜好等多个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现代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对这些差异性予以充分的考虑,并且还要注重提升相应的检索率,可以通过引进大数据技术,改善图书馆检索率较低的现象。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不同群体的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借此设立适合不同群体的个性化服务,根据不同群体读者对图书资源的需求,为其推送与之相符合的图书资源,以及更新信息,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对不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并将其在图书馆管理平台上的浏览行为进行合理匹配,为相关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信息,还要对各种杂乱的信息予以分类,从中筛选出具有更高价值的数据信息,对于不同数据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此找出用户选择图书资源的逻辑性,借此对用户的潜在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为不同的用户推送能够满足其需求的资源。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在服务平台中,增设个性化的用户评价功能,这样则能够让不同用户根据自身的阅读体验,发表相应的评价或者是建议,实现与图书馆的互动沟通,促使图书馆能够不断完善[5]。

4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高校对图书馆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师生查阅图书资料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使得图书馆的实际效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基于此,高校需要意识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而且要明确图书馆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要进行全面的把握,借此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智能化图书图书馆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飞跃图书馆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