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制造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系统设计探索
2021-04-04李玉光杨利东
董 磊,李玉光,杨利东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
1 引言
相对于传统的员工赋能方式,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用户画像等信息化手段的知识管理在金融、设计、咨询、IT、教学等知识密集型组织,以及汽车、材料、化学、冶金等处于智能化转型中的制造行业备受关注。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在知识管理的价值、意义、作用、理论基础、常规范式、实践案例等方面得出很多研究成果。通过梳理相关研究,结合调研结果,设计一套基于云制造需求背景下的知识管理系统,以期为组织科学开展知识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效提升组织竞争力提供思路和借鉴。
2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提高知识管理效率,缩短知识管理循环周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搭建信息化知识管理平台几乎是所有知识管理组织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大量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四点误区:一是忽略用户需求,做成为管理者服务的知识数量展示系统;二是知识识别标准过于宽泛,做成企业的文档管理系统;三是系统激励机制匮乏、一成不变,做成依靠强制管理手段支持运行的“负担”系统;四是“用户粘性”低,做成被动依靠员工自觉来发挥作用的“被动”系统[1]。
3 云制造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1 构建基于员工需求的知识库
为确保系统管理的知识切实符合员工工作赋能需求,把控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的价值。建立接口拓展机制,可根据业务需求对接合作单位知识库,实现组织外知识的规模导入,确保知识库内容与组织业务需求的持续动态匹配。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可根据业务变更提出知识库调整需求,确保知识库与业务场景的持续动态匹配。同时细化知识审查机制,坚持宁缺毋滥的知识采集原则,避免大量低价值文档对知识库价值的“稀释”。
3.2 部署的功能群
基于知识库的核心资产运营,配套部署支撑知识收集、评审、传递、价值转化的配套功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管理功能群。配套功能主要包含:一是建设积分与成就管理功能,客观评价用户知识贡献,为绩效与实物奖励提供数据基础,充分激发员工参与热情;二是建设知识推送功能,实现系统依据员工画像定位知识推送对象,扭转单纯依靠用户积极性的被动局面;三是建设项目管理功能,将知识管理相关业务与知识管理系统绑定,提升用户粘性;四是建设专家管理功能,打通员工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和经验传递通道,系统发挥隐性知识价值;五是建设知识管理分析功能,完善知识管理PDCA闭环,实时发现薄弱环节,动态纠偏,确保系统持续改进[2]。
3.3 搭建安全、经济的硬件环境
3.3.1 兼具经济性、拓展性的算力设计
为保证用户体验和系统响应速度,系统应具备充足算力。建议系统采用虚拟化部署,充分利用组织已有私有云等信息化资源的同时实现系统资源的动态均衡调配,为系统未来的拓展升级进行设计预埋。此外,充分考虑组织用户人数和最高在线工况,评估系统单位时间访问量(QPS),进而推算CPU线程数和所需节点数。在上述架构基础上考虑负载均衡所需余量,完成系统算力需求设计。
3.3.2 兼具安全性、捷访性的存储和网络架构设计
为确保组织知识资产安全,系统应具备长期可靠的存储和备份机制。建议系统采用NAS存储设备,构建目录共享给应用和搜索转换服务。通过估算周期存储的文档知识和视频文件,结合组织规模扩展带来的用户增长潜力,考虑流媒体清晰度的增长和存储余量要求,完成系统存储空间需求设计。同时针对知识的重要程度设计分级可调的备份周期,对核心知识资产考虑异地灾备,形成经济、全面的知识存储方案。
4 云制造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4.1 知识检索功能
建立统一的搜索引擎,实现基于知识分类、属性、标签等特性字段的组合查询,实现知识的快速定位。搜索范围可从标题、正文、摘要、附件中组合选择。对于外部系统,提供可选的穿透搜索,实现对第三方系统或搜索引擎的集成。
4.2 知识推送功能
一方面,基于用户和知识的岗位、专业、工序、流程等属性信息,以及用户对知识的订阅、用户之间的关注等操作信息,建立知识与用户的逻辑关联,形成用户画像,并依照预设的触发条件、触发频率规则进行系统推送;另一方面,由管理单位识别高知识需求场景,开展顶层设计,对业务相关岗位进行业务知识推送。
4.3 项目管理功能
对于可能产生符合组织需求的知识的项目过程进行在线管理。对管理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改善提案、合理化建议、QC活动、精益项目、事故整改项目等项目的成员管理、立项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结项确认、成果沉淀、成果推广进行在线管理,实现员工在业务中沉淀知识,提升用户粘性,简化沉淀过程,提升知识获取效率。
4.4 专家管理功能
实现对组织内各类专家的选聘认定、备案、活动跟踪、使用评价、退出确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结合系统内部其他模块实现对专家资源的申请、响应、活动参与、专家作用发挥后评价。
5 结语
知识管理作为沉淀组织核心无形资产、支撑组织赋能、实现组织优秀血脉传承、营造全员持续改进创新的文化氛围、提升组织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冲击能力、构建持续有效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抓手,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内,已成为各类组织必修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