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区域中药炮制特色技术
2021-04-04周利
周利
湘潭县中医医院药剂科,湖南湘潭 411228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日益发展,需尽可能地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进行有机结合,为中药炮制寻找有效的途径。首先,使用新的设施设备对中药材展开炮制,传统的鸡内金在临床上的使用有两种,即生鸡内金和炒熟的鸡内金。在炒制过程中,使用的是沙炒,沙子不易去除干净。而张兴国等人采用远红外线以及微波炉对鸡内金进行炮制,加热速度不仅快,还干净,杀菌效果也十分理想。传统对珍珠的炮制是通过豆浆加水进行煮制[1],然后捣碎研制成粉晾干,而相关学者将珍珠洗净之后放到豆腐中,使用高压锅煮制,大大缩短了熬制的时间。其次,使用新的工艺对中药材展开炮制, 乳香传统的炮制方法火候不易控制[2],杂质去除不干净而且容易形成团状,不易打粉,经过相关学者对其炮制工艺进行改造之后,即保障了乳香的药效,又能够将杂质去除干净,保证了出品率。 最后,还采用了辅料不同制法或者更换辅料的方法对中药材的炮制进行创新,传统的醋制元胡过程中,醋酸与元胡中的生物碱结合物十分容易溶于水[3],而且也容易在煎制的过程中将其煎出,如果采用拌制,则能够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1 不同区域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分析
1.1 广东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分析
广东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且日照时间较长,使得岭南地域形成了致病邪气的特点,岭南人一般都具有气阴两虚、湿热、痰湿等体质[4]。 为了根据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符合当地的气候以及中医辨证实施治疗的需求,创建处理独具广东岭南特色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体系,即以蒸为主的中药炮制方法以及技术。
①对鹿茸薄片进行蒸的技术手段[5]。 使用明火将鹿茸表面的茸毛烧干净,在使用刀片刮净茸毛残留部分,然后使用30°米酒对鹿茸实施浸泡,直至软化,再将用棉布包裹的鹿茸放入锅内蒸50 min 左右后,取出晾凉,进行捶打、纵向切割、拼接、再蒸30 min 左右,如此反复,直至鹿茸硬度适中为止,进行最后的切割、阴干或者低温干燥,鹿茸炮制结束。鹿茸性温,味甘、咸,气味微腥,质地硬而脆,归于肾、肝经,临床一般用于血液病、肾阳虚损、精血不足症[6]。 ②对陈皮进行蒸的技术手段。 取干净的陈皮,将其进行湿润处理后,放入蒸锅蒸3~4 h,停火闷12 h,将其取出后进行切丝处理,进行低温干燥,至此陈皮炮制结束。 经过炮制之后的陈皮质地较硬,表面呈现棕红褐色,有一种淡淡的清香。陈皮中的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只有收藏3 年以上才称之为陈皮。对陈皮进行蒸之后,不仅能够减少陈皮的燥烈性,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其杀菌防霉,为陈皮的质量提供保障。③对四制益母草进行蒸的技术手段。取干净的益母草,与盐、醋、姜和酒混合液进行均匀的搅拌,直至益母草将混合液体都吸收之后,进行蒸大约2 h,然后取出晒干,益母草的炮制结束。 益母草、盐、醋、姜、酒的比例为50:1:5:5:5,其中姜需要进行榨汁处理。 四制益母草主要有活血祛瘀、调节月经、消除水肿的功效[7],目前临床一般将四制益母草应用于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尿血等症。 ④对甘草泡蜂房进行蒸的技术手段。 选取干净的蜂房,加入已经熬制好的热甘草汤进行浸泡,将蜂房泡透之后,取出晾干即可,其中蜂房与甘草的比例为5:1,经过甘草汁浸泡之后的蜂房,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毒性的作用。
1.2 贵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分析
贵州省具有十分丰富的中医中药资源,其对中药进行炮制的技术特点是:①对中药饮片的色泽、类型十分的重视,而且质地比较硬的中药均需要进行切片处理,例如:马钱子、檀香、川木香等。 ②对中药材进行麸炒处理,根据不同的药材采取不同的麸炒方法,例如:牛膝、白芍、续断等药材需要采用酒润麸炒;三棱等中药材需要采用醋润麸炒;知母、桑螵蛸等中药材需要采用盐润麸炒;而冬瓜子、桑枝、乌药等中药材只需要进行麸炒即可。③部分中药饮片需要进行特殊的炮制,例如:土炒白术、酒洗大黄、沙烫白扁豆等[8]。贵州除了对普通的中药材进行炮制之外,还存在对于苗药的加工炮制技术手段,相对来说,苗药的加工炮制方法十分简单,而且使用的辅料也比较少,苗药主要是为了去除毒性、减少毒性药材进行合适的加工处理,主要是通过开水淋烫、酒或者醋进行泡制、石灰水浸泡法等,而对于普通的中药材采用漂洗、浸泡、炙、炒、蒸、煮等炮制方法。
1.3 湖南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分析
湖湘地处丘陵,四季分明,湖湘对中药材的炮制虽然受到了樟树帮的影响,但是由于湖湘人民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使得对中药炮制曾出现了多个帮派,例如:长沙帮、宝庆帮等[9]。 但是随着我国对中药材的逐步统一,使得“帮”的流派逐渐消失,而对于中药材的经营处理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店面。湖南对中药材的炮制是严格按照炮制规范进行的,经过净、切、炮三个环节,而且针对不同的中药材采用的净制手段也是不同的。
①湖湘对乳香、没药采取吸附去油的方法进行特色炮制。 对于这两种中药材传统的炮制方法是通过醋制,即选取干净的中药材,放在锅中,使用中火进行翻炒,直至中药材表面有稍微的熔化时,进行喷醋,再继续翻炒,直至中药材表面出现油渍, 同时有药香溢出时出锅摊晾,炮制结束。但是,在对这两味中药材进行翻炒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其全部熔融,形成一大块,在冷却之后,要想进行打粉是十分困难的, 而且在进行炮制的过程中,很容易破坏环境。 对中药材进行炮制, 而是通过捣碎、过滤、烤制、冷却等步骤,形成的中药粉末呈现黄白色,而且制成率比较高,炮制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操作又十分简单便捷。 ②对鳖甲、龟甲等采取蒸前泡透的炮制方法。 用沸水对鳖甲、龟板进行蒸45 min 左右,再放入热水中,将皮肉去除掉之后,洗净再进行干燥处理。 但是,在进行蒸之前,不能够将筋膜、残肉等处理掉,因为筋膜、残肉已经十分干燥,很难处理,而且部分筋膜、残肉在蒸透之后,其韧性依旧很强。 因此,湖湘对于此类中药的炮制一般都是先用2%的食用碱水泡透之后在进行蒸制,对筋膜、残肉一次性去除干净[10]。
湖湘对中药材的炮制上,不仅十分重视药性以及传统的炮制方法,对于中药材的品相、味道等都十分注重,避免患者对中药材产生抗拒的心理。
1.4 江西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分析
江西主要以樟树炮制过程最为特殊,也是最能够代表江西中药炮制特色技术。
①其炮制所需要使用的工具种类相对于其他地区的要多,而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例如:片刀、捣药器、铡刀、压板等,其中片刀与铡刀的面积比较下,而且刀锋又十分的锋利,被称之为“樟刀”[11]。 ②江西对于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以及制作工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樟树饮片在进行炮制过程中,除了继承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技术之外,对于药材的选取十分讲究,切制十分精细,对于药材的润制又十分到位,使得樟树饮片的外形比较美观,也减少了对药材的损耗。 江西在进行中药炮制的过程中,对于洗药十分注重,既要结合季节气候的因素,还要对药材本身的质地十分了解。 在夏季与秋季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将药材放入水中清洗的时间不应过长;春季与冬季的气温较低,对药材进行水洗的时候,应适当加长冲洗时间。除此之外,如果药材质地比较硬,那么冲洗的时间也应适当加长,如果药材的质地比较软,那么进行冲洗的时间就不应过长。 ③江西对于中药炮制过程中,辅料的选取十分讲究、严格,其辅料主要有豆腐、红糖、盐水、酒、醋、胆汁、羊脂油、童便等[12]。 樟树帮在选取酒进行炮制药材时,一般都选取当地名酒。 如果进行酒炒的话,多数选取糯米甜酒;如果使用酒进行冲洗药材的话,多数选用白酒;如果使用酒进行蒸制药材的话,多数选用封缸酒;除了对酒的选取比较讲究以外,还有蜜炙选用的是橙花蜜汁等,进一步反映了樟树帮对于中药炮制辅料选取的慎重讲究。
1.5 云南傣药炮制特色技术分析
云南傣药具有大约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受到了古印度在医学上的影响,还与“四塔”即风、火、水、土,“五蕴”即色、想、识、受、行相结合[13],形成了独具傣族民族特色的医药理论体系。傣医在使用药物的种类大约有1000 多种,包含植物类傣药有94 味、动物类傣药有两味、矿物类的傣药有8 味,但是傣医最常使用的药物是植物类药物。 傣药在进行炮制的过程中基本有:用明火烤制、将药材进行晾晒、进行酒制药材、炒和煮药材等,由于傣药可以煮制,因此傣族人经常将药材制成药茶每天进行引用,例如:将光冒呆通过炒制,在使用开水浸泡,形成茶饮,每天引用,具有续筋接骨、活血祛风的功效。 傣药一般对中药材采取的炮制方法是研磨,一般情况下都是用于对具有解毒功效以及用于急救用药的炮制[14]。傣药一般是根据病情选择炮制的方法的。例如:选择表面比较粗糙的鹅卵石或者磨石,选取冷开水、糖水、白酒等辅料中的一种进行磨汁,外敷和内服皆可。
1.6 新疆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分析
新疆对于中药材的叫法是维药,它也是我国四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中药之一[15]。
在对维药中药材进行炮制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维吾尔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辨证医治等,依据中成药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的中药材形成的具有不同用途的处方需求、中药材的特性等,对中药材选取不同的适合该药材的炮制方法与技术进行炮制[16]。 而对其中药材进行炮制的依据便是该中药材所具有的特殊药性、毒性和功效作用等,在进行炮制的过程中,还需要选择适合该药材的辅料,来缓解该味中药材的干热、湿寒等药性,如果这种中药材中含有毒性,则需要选取合适的辅料与炮制技术对其实施减毒、祛毒等环节炮制。 对于维药来说,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续使用中药材炮制方法便是将中药材进行捣碎、切割、冲洗处理等程序,将药物的体积减小以后泡水服用,之后维药的炮制方法又增加了煅烧、艾科麦提法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维药的炮制方法已经有很多种了,例如:炙、发酵等。 在进行炮制过程中,维药在进行药物炮制的过程中,经常选用的辅料有:面粉、黄油、鸡蛋清、代赭石等[17]。
1.7 西藏藏药炮制特色技术分析
藏药也是四大民族医药之一,而且藏药进行炮制的目的有三:①为了去除或者降低药材的毒副作用,防止患者服用药材之后出现不良反应,例如:狼毒、水银等,这些药材如果不加以炮制的话,一经使用之后,则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经过炮制之后,不仅降低了毒副作用,还去除药物的异味。 ②为了增强药材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药物进入人体内,需要通过转化、运输,才能够到达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以及病灶处,而经过炮制的药物,还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效果,例如:寒水石[18],如果经过煅造之后,则发挥的是其热的药效;如果采用奶制,则适应的是寒热交替的症状;如果采用水制,则发挥的是其寒的药效。③为了改变药物原有的性味。例如:荆芥生用祛风解表,炒制之后使用则是止血。
藏药的炮制工艺与中药的炮制技术工艺也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独属于藏药的特色炮制技术便是通过间接的煅造之后直接入药使用[19],这种炮制手段仅限于纯金属与矿物质,这是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十分少见的炮制方法。 但是经过炮制后的藏药疗效却是十分显著的,而且民族特色十分明显。
1.8 内蒙古蒙药炮制特色技术分析
对于蒙医医学来说,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和应用历史,不仅对中药、藏医的比较良好的、先进的经验进行采纳吸收,还与自身的民族特色、地域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独具本民族特色的医药学体系。
①对马钱子进行炮制[20],选取的辅料是酸牛奶。 使用比较弱的火候,将马钱子放进酸牛奶中煎煮2 h 左右,取出后将其表面的绒毛去除干净。其中马钱子与酸牛奶的比例是2 kg:1 L。 ②对珍珠进行炮制,选取的辅料是牛奶。 将珍珠砸成大小比较均匀的块状,并将其放入到牛奶中熬煮4~6 h 之后,从牛奶中将珍珠取出晾干,炮制结束。③对草乌进行炮制[21],选取的辅料是诃子汤。要将草乌放在诃子汤之中,形成完全浸泡,时间要在2~3 d左右,每天换汤一次,浸泡结束后晾干便可以了。其中草乌与诃子汤的比例是2:1。④使用黄油制荜茇。需要将荜茇碾碎研制成粉,在放入黄油之中,采用文火煮30 min 左右,取出晾干便可以了。其中,荜茇与黄油的比例是10 kg:3 L。⑤加热制水银[22]。 需要先将铁锅表面都使用山羊油涂抹一遍,然后选取比例数量相同的水银和硫磺,并将二者一同倒入已经准备好的锅中,进行快速加热翻炒,直到呈现出黏稠状的时,停火翻动,晾凉直至变稀,再加热翻炒,多次重复之后,将其晾凉,使其凝结后的断面呈现天蓝色为准,炮制结束。⑥制大蒜[23]。 也就是去除表皮与根部,放入密闭的容器中采用明火将蒜烧成炭状,晾干后便可入药。
2 对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的有关建议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地域特色的中药炮制技术,实施专项的保护措施,通过科学的技术设立专项,对各个地区的中药材炮制特色技术的传承,采取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与研究,发掘其中炮制过程的理论、采用的工艺以及实现的路径。 通过对中药材炮制过程的分析与发掘,总结其中对中药材的炮制规律和特点,也就是什么类型的中药材需要采用什么方法炮制,这种炮制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存在着哪些优势以及缺点。 除此之外,不仅要对中药材炮制技术的传承者进行大力培养,还要加大对中药材炮制的资料进行收集的力度,例如:对中药材炮制理论的研究、对中药材炮制的方法、对中药材培养基地的考察等各种资料。而且有关部门还可以针对中药材炮制技术建立一个专属平台,以供中医药爱好者进行学习和参考,这个平台系统还可以对中药材的培养地区、各地域的炮制特色进一步的挖掘,为中药材炮制特色技术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中药炮制是具有悠久历史而且十分神奇的技术,所以文章通过广东、贵州、湖南、江西、云南傣药、新疆、藏药、内蒙古蒙药八个地域,对中药炮制技术进行阐述分析,并从中学习相关的炮制技术理论以及中药的理论知识,从中可以充分地了解到我国中医中药悠久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医炮制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各地区自己的特色、文化习惯等,而且使用工具也各不相同,每个地区在中药炮制技术以及医药知识上,不仅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还具有自己对中药材的炮制手段。因此,对于我国中药炮制特色技术来说,要想发展的更加长久,便不能够离开传承与继承。所以,现代化的中药炮制技术应加深对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的发掘、整合与传承,尽最大限度地保留住优质的部分,将程序繁琐的部分以及存在不良影响的部分摒除掉,在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工艺、设施设备进行有机结合,优化对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