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中的医务社会工作开展分析

2021-04-04张璠张蕾艾超

当代医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医务社工防疫

张璠,张蕾,艾超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2218)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并迅速蔓延,国内多省市陆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效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及志愿者开展相关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多种线上通信手段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其中,一批立足医院开展工作的医务社工投身其中,凸显独特的社会工作介入视角。本文整合、总结本次及以往疫情中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功能定位、归纳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医务社会工作提供建议。

1 疫情事件与医务社会工作

疫情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与干预,不仅是提高公民生活水平的正常选择,也是体现社会人文关怀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已成为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中。

疫情的发生使医院及医疗团队本身面临危机,包括人力短缺、物资拮据、就医流程管控,甚至暴发院内感染乃至封院。医院本身若无法克服灾难的冲击而需外界支持,则更遑论救助病患[1]。在社工的基本价值中,资源的充分运用及社会正义是应当遵循的要义之一;在医疗场域而言,资源整合和社会健康是医务社工的追求。因此,当面对突然暴发、危害较大的疫情,医务社工作为医疗团队中极具人文色彩的“资源整合者”与“社会正义推动者”,秉持“全人”关怀的观点,可在个体、社区、社会等多个层面推动困难化解与健康促进。

2 功能与角色

医务社会工作是为配合医疗服务的需要而产生。疫情发生时,患者面对生命威胁、家人面临情绪困扰与传染风险、社会出现疫情恐慌;医院作为抗疫主要阵地,医护团队迅速响应并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医务社工及时高效的介入可从个案主导者、资源整合者、政策建议者等角度发挥作用。

2.1 防疫工作小组参与者 疫情发生后,各医院依相关法律法规,应对疫情成立院级防疫工作小组,包括医务、院感、护理、供应等各相关部门,全面负责、指挥和协调医院的应急管理工作,以及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并全面监督实施与动态反馈。

医务社工应参与防疫工作小组,在全面掌握医院防控疫情动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医务社工介入方案,推动院内协作,并定期将执行情况提报小组,在院级层面为医务社会工作争取支持资源,协助和支持医疗团队完成救治和复原工作。如2003年SARS疫情期间,台中荣总医院社工组直接参与院疫情管理指挥工作,并配合院内规划在社工组内迅速进行临时的任务分工,以关怀小组、资源小组、后勤支持小组、志愿者小组和信息小组形式参与具体工作[2]。

2.2 个案服务主导者 疫情中,感染者不仅是受害者,有可能成为传染源,社会大众在同情之余,也有误解、猜忌甚至敌意,所引发的一些不良社会情绪和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可能对社会关系造成明显的破坏[3]。2020年4月7日印发的《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中要求,针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需配备专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师,提供线下和转介服务。

面对确诊或疑似患者及家庭,医务社会工作者可根据其心理行为特点,在个人防范的前提下开展干预,承担个案服务的诊断者、咨商者和增进能力者的角色,对个案的心理与情绪障碍提供心理自评工具,尽早识别诊断、介入引导;提供疫情产生传播与防控方面的知识、宣导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和激活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协同患者家庭共渡难关;在高危风险个案中及早进行危机干预,帮助患者及家属正面病情、及时治疗与家庭防范。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某社工所发起的“社工伴行”项目与医院社工联动进入方舱医院开展服务,通过组建患友微信群和发起舱内患者志愿者团队,发动志愿者协助运物资、发图书、做卫生,并在群内轮班解答疑惑安抚情绪,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协助拟定入院出院指引,不仅通过患友互助减少了医护压力,也帮助入院患者增强信心营造良好的舱内人文环境[4]。与此同时,上海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组建近百人的“新冠”医务社工支援服务队,经过分组与专题培训后,以热线电话形式向患者、医务人员及社会大众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与保障支持等服务[5]。上海某医院社工编纂的49天哀亲抚慰手册于全国哀悼日发布,针对丧亲者的痛苦哀伤反应以定期小结的方式帮助梳理情绪,实现“健康的持续性联结”[6]。

2.3 社会资源整合者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下,各地医疗机构陆续出现防疫物资匮乏的情况,如何合法、合规、快速地完成物资筹措,保障救治工作是许多医院面临的挑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医院可接收捐赠,因此,接受社会善心人士与慈善机构的爱心捐赠也是帮助医院筹措物资的重要渠道。医务社工作为医院与社会连接的桥梁,不仅具备与慈善机构、民政部门对接的资源,且在长期医疗慈善项目与个案服务策划运行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源整合经验。

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为例,早在2016年,社会服务组便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合作,成立清华长庚社会服务基金,吸纳社会捐赠用于医疗慈善事业。疫情期间,受防疫工作小组委托,医务社工全面承担了社会捐赠工作。通过梳理政策文件,社工协同院内财管、审计、法务等相关部门,建立社会捐赠的对接登记、资质收集、院内评估与审核、交接登记、汇总上报等具体实施流程,编订捐赠协议模板与交接单模板,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与廉政风险。实施过程中,医务社工及时掌握院内实际使用需求,与主管单位、社会慈善组织与社会爱心企业、善心人士保持互动,确保每个捐赠意向有回应、有进展,推动捐赠物资及时有效应用于防疫卫生工作。

2.4 信息传递与防疫倡导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认知是情绪产生和心态形成的基础,疫情的快速蔓延造成民众过度焦虑和恐慌心理,并易在疫情消退后产生心理创伤;疫情的风险信息与风险认知掌握不够更易促使民众产生害怕、不确定感。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台风眼效应”逐渐呈现,疫情“震中”出现习以为常的麻木心理,民众易放松警惕[7]。

医务社工应关注周边社区群众的诉求,协助社区工作者共同开展社区防疫倡导。社工应调动医疗专家资源,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广泛开展防控宣传,提升公众知识水平,增强防控能力整合视角;同时,加强疫情防范的知识的普及,提高居民科学素养,针对民众过度焦虑、恐慌情况,加强正面的疫情认知的宣传,以消除不确定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家医院社工以微信公众号、医院宣传栏为据点,协同社区社工与志愿者,将本院开诊与就医须知、疾病预防与治疗、个人居家与外出防护、疫情进展通报等信息及时告知社区,充分调动医院-社区联动机制,推动社区防疫工作。

3 问题与不足

医务社工的主动服务不仅能为医疗机构内的医护团队和病患解决困难,也能通过外展服务推动社区防疫工作。然而,应对疫情工作中也暴露出医务社会工作行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医务社工队伍人力缺乏,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与欧美国家、港台地区相比,目前我国医务社工专业门槛较低、医院设置岗位数量不足、培训与在职教育体系不完善,整体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医务社工实际可提供的服务与病患及医护的期望和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经验不足的社工团队很难充分、及时的整合院内外资源,也为社工介入工作带来了障碍。

社工疫情灾害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疫情要求医护技管均将工作职责及工作模式立刻进行弹性调整,针对医院或疫区的需求做出及时回应,响应速度和质量与社工所受教育训练程度及应急预案、演习的完备程度息息相关。依据2019年3月11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心理救援机构作为“其他专业机构”协同参与病员及家属和公众的心理卫生干预工作,然而医院内部由社工开展的应对策略与工作内容并未明确。因此,也有许多医院医务社工并未有充分的职业自觉,也未能充分承担社工职责,出现角色缺位。

4 讨论与总结

疫情是突击检查,在凸显我国部署及时、防控到位等体制优势的同时,也给予未来医务社工专业化发展更多启示。首先,通过教育训练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是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2004年,围绕SARS疫情期间台北12家医院开展的研究中,“社工人员不彰”为医护团队普遍反映的问题[8];此后经过多轮教育训练与演习,社工在灾病来临时快速反应能力显著提升,社工角色与功能不断扩大,在2015年高雄气爆事件发生后医务社工表现值得肯定[3]。未来,建议以政府、医院层面推动社工在职培训体系建立,同时融入灾害社会工作的专业课程与教育训练。医务社工是兼具社会工作与医疗两个领域知识的专业人才,随着临床服务与教育训练的积累,有助于不断塑造专业价值、提升专业技能和凝练专业知识。其次,社工介入方案应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随着医务社工专业性提升与职责范围逐渐明晰,在政府及医院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应加入医务社工介入方案,明确社工角色与功能,继而在应急演习中重视社工参与,提高社工的身份带入与角色认同感,以进一步加强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能力建设,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随着疫情推进,常态化防控带来新的命题。人们不仅期待社会正常运转机制的修复,也需要社会关系与心理健康层面的慰藉。考虑疫情对社会生产与秩序、个人经济与心理带来的冲击影响持续存在[9],如何重建人际信任、配合疫情流调、保障患者权益、新形势下开展健康社区建设与防疫倡导工作等,均亟待医务社工的全面介入。

猜你喜欢

医务社工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青春社工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