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2021-04-04冯波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医疗体系

冯波

临沭县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 276700)

在现代医院医疗过程中,医疗设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合理的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成为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只有确保医疗设备质量受到有效控制,才能为医疗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本文从采购、验收、档案管理及使用环节入手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探讨。

1 采购环节

设备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采购和验收过程质量的检测,实现对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管理的控制,确保安全、合格的设备投入到医院医疗活动中。

1.1 采购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1)采购医疗设备前,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有计划的采购质量管理方案,认真审核不同设备的用途和配套设施、市场价格等重要信息;(2)医院管理层需要根据综合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通过科学的采购管理,确保所采购的设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更加符合医院自身的发展和需求,避免设备功能不足而导致新采购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或闲置;(3)在采购管理中,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考核,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标准、采购过程的规范性[1]。

1.2 质量控制在采购合同中的体现

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环节,采购合同的签订也是极为重要的。采购合同要包含采购价格和交货时间等相关约定,并且需要在设备验收流程、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等方面做出详尽阐述,明确双方在质量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能够避免设备采购之后出现的纠纷,另一方面确保医院的医疗设备质量。

2 验收环节

2.1 安装验收中质量管控

医疗设备采购完成后,设备进入安装验收阶段,需要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具体如下。(1)对设备技术参数和工作性能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能够达到采购合同明确的标准。(2)明确技术人员对采购设备验收应负的职责,确保能达到客观、准确的要求;对验收检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做到与有关人员进行协商,由厂家给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调整方案。(3)安装验收中,质量管控要达到无一失误的要求。

2.2 加强设备培训,提高设备质量管理意识

(1)医疗设备采购验收后,不仅仅需要建立设备操作培训机制,还需要提高设备操作者专业技能和使用技巧,这样能减少专业人员因失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能够减少医疗事故;(2)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需要做到责任明确,将日常维护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3)设备验收后,设备供应商配合医院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含设备的使用规范,还要涵盖设备的保养、维护、维修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3 档案管理环节

3.1 加强设备档案管理,提高设备质量控制

设备档案管理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设备档案需要包含设备采购前期申请和批文、设备考察报告、采购合同等前期采购操作文件,还要包含设备采购验收、调试记录、维修和维护档案,以及在设备使用的各阶段综合检测指标和设备相关负责人记录等。设备档案管理体系的创立,是实现医院医疗设备完善的重要标志,是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基本信息、数据来源。医院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具体来源也极为复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设备常识,并且需要对医疗设备管理自动化有全面的了解。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充分结合当前高度发展的科技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从而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医院重要科室应该建立医疗设备的电子档案数据库,实现医疗设备档案数据的传输、查阅、保管的高效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作用[2]。

3.2 要求专业操作规范,促进质量控制

在进行创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时,不能只关注医疗设备自身质量,更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设备操作规范上,努力完善医院医疗设备操作流程;将主要设备定人定责,由专人进行管理,在操作中需要实施专人负责制,不具备操作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允许对设备进行操作;制定设备操作指导书和检查监督制度,成立设备巡检小组,定期对设备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的结果与操作人员的绩效挂钩;这样才可以确保医疗设备的规范使用,设备能够在安全状态下工作,提高质量控制管理水平[3]。

4 使用环节

构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应与时俱进,在科技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质量控制体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对医疗设备进行智能识别、跟踪和监测,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达到对设备质量的管控。

4.1 通过射频识别智能模块实现设备安全保护

目前,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电子标签嵌入医疗设备,通过计算机的读写操作,实现对医疗设备的实时监测、定位,并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控制和调度指挥功能。通过RFID智能模块的运用,构造医疗系统装备的物联网[4]。

4.1.1 电气安全保护

精度较高的医疗设备对电源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具有稳定的电压才能够实现设备的正常运作。RFID智能模块嵌入医疗设备的供电电源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控电源电压,检测电压频率和相位等关键参数,在发生异常波动情况下,电源参数发生变化,计算机数据中心会通过网络将电源关闭,并且将信息发送给相关的设备维修部门,以便及时将异常情况分析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护医疗设备电气安全,实现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4.1.2 环境安全检测

医疗设备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医院的工作环境干净与否决定了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可能会影响医疗设备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医院环境的清洁干燥、防尘防静电是首要的,这样才能确保机房环境达到医疗设备的工作要求。RFID智能模块和传感器相结合使用,可实时检测环境变化,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自动报警,并将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设备管理系统,从而确保医疗设备安全的工作环境。

4.2 强化维修和动态评估

4.2.1 预防性维修

创立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建立预防性维修和应急维修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迫在眉睫。如呼吸机、输液泵等设备,就需要采用强制性预防维修机制,按照周期进行预防性维修,而有些设备就可以通过RFID智能模块应用实现动态评估。智能感知设备能够对设备使用周期、使用频次和故障发生频率进行风险评估,并结合医疗设备的实验参数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和判定,确定医疗设备维护和保养时间,实现预防性维修。智能系统的应用使预防性维修更加灵活、科学,使预防性维修准确性和针对性更强。

4.2.2 应急性维修

应急性维修在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体系能否及时报警,有关人员能否第一时间到达设备故障现场对设备故障予以排除也是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将RFID智能模块应用在设备故障预警系统中,能在设备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利用网络信号通知医疗设备工程技术员,实现技术报警功能;同时,技术员还能够通过故障代码对设备故障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5 小结

医疗设备质量是保证医疗工作的重要条件,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所涉及的设备采购、保养与维护等内容,还涉及医疗机构档案管理、科技技术的提升等相关环节,因此,创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需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信息、大数据和计算机科技,将智能化管理与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相结合,从而适应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服务。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医疗体系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什么是医疗告知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