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2021-04-03龙丽香李国超

当代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溶血性回顾性预警系统

龙丽香,李国超

(1.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 甘孜州 626000;2.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 甘孜州 626000)

随着输血技术的进步和输血操作的不断规范,从输注全血到输入成分血,不仅降低了输血风险,也极大地节约了血液资源,但血制品是通过采集、制备、检测、运输、储存、申请、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信息核对等复杂环节后输入人体,过程繁琐、程序复杂,极易被污染,并引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输注血液导致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意外反应[1],随着临床对输血适应证的不断认识,输血已成为临床中较常见的治疗措施,且随着输血治疗的广泛应用,输血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从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分级及国内外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与分级

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可将输血反应分为急性反应及迟发性反应。通常将发生于输血24 h 内的反应称为急性反应,发生于输血24 h 后的反应称为迟发性反应。按照输血反应有无免疫因素参与,又可分为免疫反应及非免疫反应[2]。临床常见输血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3]。目前我国尚未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级,美国血库协会将输血反应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及生命安全[4]。

2 输血不良反应国外现状

血液预警系统最早于1994 年在法国发起,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运用。印度血液预警系统于2012 年启动,其中一家血液机构对2011年4月至2018年4月的100 569份输血报告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有140 人次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大多数为男性患者[71%(99/140)],43.6%(61/140)的过敏反应患者以瘙痒、皮疹为主;其中以过敏反应[51.4%(72/140)]最常见,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5.7%(36/140)],肝胆管疾病和肝移植患者的过敏反应(62%)最高,其次是肿瘤患者(15%),总发病率为0.14%[5]。法国血液预警系统数据库是最大的标准化数据库之一,提供关于不稳定血液产品使用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信息。对法国血液预警数据库的2008年至2014 年研究表明,浓缩血小板的类型及其加工可能对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风险有影响[6]。2015 年法国血液预警系统报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血小板比例最高4.02‰,其次是红细胞1.17‰和新鲜冰冻血浆0.34‰[7]。美国在2010 年至2012 年共77 个机构上报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其中主要是过敏反应(46.8%)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36.1%)[8]。在4 个月期间追踪观察了500 例输血患者,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9/500),被动报告0.4%(2/500),主动监测中确诊1.4%(7/500)[9]。不良反应大多为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且输注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次为输注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

3 输血不良反应国内现状

与国外比较,我国仅香港、台湾等地区建立了血液预警系统,大陆地区尚未有统一的血液预警系统,因此,无法获取输血不良反应的真实情况。文献报道大多以回顾性研究(输血不良反应)为主,且大多仅报道发生率、常见的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杨瑛[10]回顾性分析了某医院2014年至2019 年6 532 例输血患者,有63 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96%,其中过敏反应为63.49%(40/63),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23.81%(15/63),其中有93.65%(59/63)患者有输血史及孕产史,均在输血过程中出现,均为急性输血反应。崔兵等[11]回顾性分析了某三甲医院2014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376 86 例次输血中有82 例次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2%,其中有71 例次是过敏反应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注血小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红细胞及输注其他成分血。吴李萍等[12]对某三甲医院2015 年至2018 年《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相关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输血35 363例次,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1 例次,总发生率为0.37%,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及过敏反应,分别占57.25%和38.17%,其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与孕产史及输血史有关,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血小板最高,占0.78%,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占0.41%。

4 输血反应的临床治疗方法

输血不良反应无法避免,因此,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如何及时有效的救治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通常对单纯的轻度过敏或发热反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或地塞米松,用药后症状即可缓解;对于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0.5~1 mL 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而对于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患者,不仅呼吸困难,还伴有低血压及心率快等症状;发烧较罕见,虽然早期患者会出现液体潴留,但治疗时仍不能应用利尿剂,此时液体过多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和血管外渗增加非血容量或血管内衰竭加重或恶化病情[13]。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治疗,防止休克、急性肾衰竭、DIC 等并发症发生。立即补液以维持循环、纠正低血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低血压并改善肾脏灌注[14-15]。目前对于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大多采用对症治疗为主。

5 输血不良反应研究展望

输血不良反应可发生在输血的任一环节,只有做好输血前、中、后的质量控制,才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输血的期望值。输血是临床经常用到的治疗措施,因此,加强对医疗机构输血知识的培训,提高识别和处理不良反应的能力,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危害。医疗机构中输血科负责血液的储备及发放,并为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必要的检测,因此,必须加强对输血科的管理与建设,同时,将输血不良反应的上报纳入临床绩效考核以督促临床科室对输血安全的重视。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尚未有统一的血液预警系统,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血液预警系统十分必要,同时,便于统一管理,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溶血性回顾性预警系统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乳腺疾病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