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医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2021-04-03孙帮寨钟世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卫生精神

孙帮寨,钟世华

(赣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sunbangzhai@163.com)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医疗卫生工作在根据地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维护军民生命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先声。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医疗卫生实践孕育的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探索红医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 红医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在建立红色政权之前,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的封闭、半封闭状态,经济文化的发展处于迟缓的状态。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耕作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农作物的产量不高。特别是偏僻的山区,生产条件更加恶劣,有的地区甚至还处在刀耕火种时代。而且,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十分牢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土地集中于少数地主、富农手中,大部分农民少地或无地。工业生产方面,二十世纪初,由于外国资本的输入,使得这一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慢萌芽。工厂工人的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以及劳动时间也较长。以中央苏区时期的大余钨矿工人为例,山上的矿井都是手工开凿,又低又窄,通风、采光条件极差,经常倒塌,生命安全完全没有保障。商业方面,商品流通基本上被豪绅地主资本家控制。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控制粮食、布匹、油盐、药材等主要行业,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他们还霸占市场,强买强卖,利用各种手段非法敛聚钱财。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下,广大工农群众需要负担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人民群众生活困苦,经济发展愈发缓慢。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赣南、闽西地区社会经济凋敝衰败,文化教育落后可想而知。二十世纪初的大余县城仅一所中学,仅有学生148名,其中富家子弟91名,资本家子弟48人,工农子弟仅9名。而许多县城甚至连一所中学也没有[1]。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对寻乌县居民家庭情况与文化程度作了详细的调查。按全县人口比率计算,不识字的占60%,识字的占40%,能看懂《三国演义》的占5%,能写信的占3.5%,能做文章的仅占1%;全县有大学生30人,大多数出身于大、中地主家庭,小地主家庭的只有5人,出国留洋的6人[2]。县城尚且如此,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更是落后,绝大多数工农群众都是文盲或半文盲。

由于文化教育的落后,赣南、闽西地区群众的生活陋习和封建迷信思想较重。民众生活在传统的习俗中,日常生活缺乏卫生知识,如人畜共住、生病叫魂、停尸不埋、乱弃死婴等现象十分普遍。瑞金沙洲坝常年干旱缺水,当地群众用水全部依靠房前屋后的水塘,居民在水塘里洗衣、洗菜、洗粪桶,挑来喝的也是塘水。有人想要挖井,可当地人迷信,认为打井会坏了风水,所以沙洲坝的人只得祖祖辈辈到塘里去挑水喝。

中央苏区建立之初,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关系,建立工农自己的队伍和政权,但是由于屡次遭受国民党的“围剿”,加上建立初期的主要矛盾是生存问题,因此,对卫生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革命根据地也时常遭遇严重的疫病侵袭。以中央苏区为例, 1931 年至1932 年疫病最为集中,呈暴发急袭之势。疾病波及地区甚广, 除天花主要在闽西、鼠疫主要在赣南、梅毒主要在鄂豫皖、湘鄂西少数地方有报告之外, 疟疾、痢疾和烂脚生疮三大疾病在苏区也是很普遍的, 几乎各苏区均有大范围蔓延的报告。1931 年,赣东北发生的烂脚生疮、疟疾和痢疾三种传染病的蔓延“异常严重”“最厉害尤其要算上饶、玉山、余江三县。玉山的农民有十分之九生病;上饶有十分之八, 死的人在五六千以上;余江病的约十分之五六, 有些村庄没有人弄饭吃。有的地区禾稻无人收割, 竟有八成烂在田里”[3]。又据湘赣苏区报告, 该地区 1932 年“病的问题特别严重, 主要是打摆子、烂脚、秋痢, 在萍乡、攸县的群众病了十分之八九, 萍乡死了两千以上, 莲花、攸县、宁冈、萍乡的各机关的人员大部分病了, 没有人主持工作”[4]。由于疫病来势凶猛, 涉及面广, 因此, 对苏区军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如烂脚病蔓延后,“全省红军及地方武装中烂脚的总在两千以上”,影响部队战斗力甚大, 苏区的生产与工作因此而备受损失。

正是在如此艰难的背景下,党领导苏区军民开展了保障苏区军民生命健康的红色卫生实践。在党的领导下,苏区红色队伍构建医疗卫生体系,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积极进行救死扶伤,保障了苏区军民的生命健康,形成了伟大的红医精神。

2 红医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医精神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在医疗卫生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精神文化。红医精神萌芽于井冈山时期,发展于中央苏区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 是红医精神的基本内涵。其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是毛泽东为红军卫生学校确立的办学方针。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是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卫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医疗卫生精神的概括。

2.1 政治坚定:红医精神的思想灵魂

新民主主义时期,全体医疗卫生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在极其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下,创立了人民卫生事业。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主题就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就是服务于革命的战争,为战争胜利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保障。全体医疗卫生人员虽然大部分处在战场之外,但是,由于初期革命力量的弱小,也随时会遭遇生死的考验,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忠诚革命的坚定政治信念。1931年冬天,红军军医学校创办,根据毛泽东指示,把“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作为办学方针。在此后红军卫生学校的历届招生中,政治素质过关是能否入学的必备条件之一。例如,第六期军医科招生简章第二条规定:“思想正确,政治坚定,身体强健,能看懂简短文章……志愿终身于医学,不论男女,均得报考”[5]。

政治坚定集中体现在红医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全体医疗卫生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树立为党和人民的卫生事业服务奋斗终生的理想。戴济民、傅连暲本来就拥有自己的医院,但是他们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举家参加了革命,通过革命实践和政治学习,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先后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贺诚、唐义贞、彭真、陈志方等党培养的卫生人员对党忠诚,为党的卫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2.2 技术优良:红医精神的目标追求

政治坚定为医疗卫生人员服务于革命事业奠定了价值基础。但是从根本上讲,治病救人需要相应的医疗技术。缺乏精湛的医疗技术,就难以保证广大军民的健康。而且,把技术优良作为红医精神内涵之一,也并不是说,新民主主义时期红色医生们的技术已经十分优良,而是把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作为一种品质和要求。

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建校之际,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学校把“技术优良”作为学校办学方针之一。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在军医学校开学典礼上也把“具备科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6]作为对学员的要求之一。1939年,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医务人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在技术上精益求精,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微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7]。不论是在中央苏区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卫生队伍想方设法提升医疗技术。不仅创办卫生学校、培训班来提高技术;而且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学习,还专门创办了医学杂志和报刊,供医务人员学习和交流。

2.3 无私奉献:红医精神的本质特征

无私奉献是无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无产阶级在经济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因而,他们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本身以及他们为之奋斗目标本身,都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多数人的幸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8]因此,无私奉献必然成为真实而崇高的道德。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树立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同底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井冈山时期、长征时期、延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卫生人员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事救死扶伤的革命工作,有时甚至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表现出一心救护、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红色医生”傅连暲原是汀州福音医院的院长,1933年4月,他把自己多年积购价值2000元的药品器械全部捐献给红军。1933年4月26日的《红色中华》报道了傅连暲退还自己十五元公债,福音医院改中央医院时,他自愿捐助一批药品,价值上海价约两千元[5]。戴济民原是吉安城的名医,1930年红军攻克吉安后,在毛泽东的动员下,他带着自己诊所的药材和医疗器械加入红军,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卫生人员还积极购买苏区政府的公债,支持苏区建设。但是,他们大部分退还了公债,甚至有些医务人员主动要求降低苏维埃政府给他们的技术津贴。1933年5月8日的《红色中华》报道了二十二军六十师卫生队长文辉要求取消津贴,帮助战争经费的事迹[5]。

2.4 救死扶伤:红医精神的价值追求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体现了党领导的卫生事业的阶级性质,其直接目标是服务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战争。南昌起义部队伤员在汀州福音医院治疗期间,周恩来就和当时的院长傅连暲谈到“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观点时指出:“傅院长,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啊,医疗是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来我们取得全国胜利后,应该实行一种全新的医疗制度。”[9]随着土地革命的发展,红军队伍和根据地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医务人员为军民健康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1930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邀请吉安名医戴济民参加红军卫生工作时也说:“戴医生,你们当医生的常讲人道主义,今天要请你做一个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医务工作者,为我们伤病员服务。”[10]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党的卫生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1941年,中国医科大学军医第十四期学员即将毕业。毛泽东同志为第十四期学员毕业生题写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题词[11]。至此,“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作为党的卫生工作的核心价值被正式提出,成为党领导的政府和军队卫生工作的行动指南。

2.5 艰苦奋斗:红医精神的重要支柱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医精神的内涵之一。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大多处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其他革命工作一样,条件十分落后。总体上看,缺医少药的面貌一直没有本质改变。特别是遇到敌人对根据地采取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时,困难更甚。医疗卫生队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克服困难,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使党的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和完善。

没有医院,就自己创建。红军第一所医院是宁冈茅坪红军医院,就是由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这所医院由一座书院改造而成。后来,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又在井冈山建立了小井红军医院。医院的条件十分艰苦,很多基本的医疗用具都没有。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红医们就用土办法自制医疗器械。例如,用竹筒代替消毒盆、便盆、脓盆;用竹子加工成“镊子”等。没有西药,就采用中草药。

缺少卫生人员,就自己培养。创办学校没有教室,就或借用群众的祠堂,或自己动手修建;缺乏教材教具,就自己编印和制作;缺乏药材,就自己采集草药和建立自己的制药厂进行生产。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就开设了卫生材料厂,能进行生产一些常用的医疗用品和药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动员各医疗单位自采自制药品的同时,也建立了几家制药厂,形成了规模生产。在制药厂的建设过程,也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自己动手,挖窑洞,建厂房,采集原材料,购买制药机器,采用半人工半机械的方式,先后生产出大批药品。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后期,自制的药品已经占药品总量的70%以上。

2.6 勇于开创:红医精神的法宝

在党的领导下,红色卫生事业的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件具有开创性的事件。在医学教育方面,改变了传统医学院校学制长、课程多、追求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坚持从战争的实际出发,内容少而精,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以达到学以致用,短期速成的目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医学教育就围绕着红军的多发病,特别是疟疾、痢疾、溃疡、疥疮等,以及处理战伤的必需知识,特别着重战伤的急救和四肢伤的处理,分配教学时间,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卫生学校特有的医学教学模式。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就开办了自己的卫生材料厂,利用当地的材料生产出药品器材。1934年,卫生学校教员李治利用土法支撑牛痘疫苗,并实现在卫生材料厂量产,供应苏区军民接种。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注重技术创新。在抗日战争时期,药品包装盒制药中使用的中性玻璃瓶是很难生产的。红色卫生人员在落后的山沟里,亲自建起高炉进行冶炼,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在疾病防治方面,党领导的卫生队伍提出“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基本方针,开创了党领导下的公共卫生实践。从中央苏区时期起,不论是军队还是根据地,鉴于缺医少药的现实状况,都把预防疾病作为应对疾病的主要方针。1932年初,时任中央苏区卫生管理局局长和总军医处处长的贺诚鉴于江西富田一代发生瘟疫,并死亡60多人的事实,上报中央并提出开展卫生运动的建议[5]。这一建议很快被中央政府采纳,并于1932年1月12日中央政府第四次常委会讨论防疫问题,决定举行全苏区卫生防疫运动[5]。这场运动得到了苏区群众的广泛支持,自觉投入卫生运动,避免了富田瘟疫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央苏区形成的这一卫生方针,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乃至被新中国确立为卫生方针之一。

3 红医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广大红色卫生人员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根据地军民的生命健康所进行的红色卫生实践形成的红医精神所内含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专业目标构成了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的思想体系,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3.1 铸牢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立德树人中“德”的基本含义,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明大德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曾把理想信念比喻为人们的精神之钙。强调一旦缺乏理想信念就会得思想上的“软骨病”。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主流是好的,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满怀自己的梦想,希望自己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之才。但是,由于青年大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阶段;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思想领域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了严重冲击。部分高校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精神危机状况,这些新情况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大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资源,是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重要载体。大学生在红色文化资源中不仅可以丰富学识、开阔视野,为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明确的政治立场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红医精神作为红色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同样是大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红医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认知党史、国史和红色卫生史,感悟红色医务人员战胜各种困难,完成医护工作的实践。从而体悟红色医护先辈们对党和人民务必忠诚的理想信念,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崇高理想,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把红医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倡导和弘扬,可以使大学生从红医楷模身上汲取力量,学习他们坚定自己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风貌,从而铸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根基。

3.2 培养大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

没有精湛的技术,没有过硬的本领,就不可能采用最佳的诊疗手段,解除患者的病痛,挽救伤病员的生命。红军卫生学校第四期学员江一真入学之后,就树立了坚强信念,即为了提高红军指战员的健康水平,为了人民翻身解放,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把学习搞好,尽快掌握本领。为了克服本身的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他边学习文化边学习专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红医对先进医疗技术的追求是红医为了完成服务军民、服务革命的目标决定的,而不是为了私人利益的追求。

现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直接关乎其成长成才。现实的大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成为“低头族”和“瞌睡族”,学习兴趣低。部分大学生的课后时间被用来上网、游戏等娱乐活动,很少用于专业的学习。

红医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使大学生们感悟红医在医疗技术上不断创新、用于探索、敢于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从而把专业学习与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联系起来,跳出为自我及家庭学习的狭隘和功利的学习动机,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热爱自身专业,在学习专业技术上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锤炼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

艰苦奋斗是红医精神乃至整个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优良作风,踏实苦干是红医精神的宝贵财富。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再到长征路,无数先烈披荆斩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保存了革命火种,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仍然需要继续发扬。

现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物质匮乏的切身体验,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然而,要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当代大学生能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抵御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才能真正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红医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使大学生特别是医学生能够感悟红色卫生事业的创业维艰的艰辛历程以及无数红医忘我奋斗、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历史。从而将这种对艰苦奋斗的认识转化实际行动,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4 滋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目前,学界对人文精神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指出,从总体上讲:“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谛,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重视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12]从人文精神发展的缘起看,人文精神的倡导,主要是针对近代以来,科学理性的扩张,导致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迷茫。人文精神最基本的主张是尊重人,倡导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生存意义以及全面自由发展的精神。

虽然,人文精神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从医学视角看,人文精神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尊重人。它是针对近现代西方医学视域中,把医疗技术工具化,把患者对象化,缺乏对人的尊重的弊端。由是观之,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卫生实践中,红医对伤病员的救治,对放下武器敌方伤兵的救治,所体现出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中蕴含了丰富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卫生精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卫生与健康
拿出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卫生歌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