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基本建设中智能化模块运用及项目管理的实践探索
2021-04-03潘宣成
潘宣成
(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省内各级医院特别是老院区,基本建于20世纪70~90年代,再加之医疗资源的集中趋势,原有的基础设施的适应性、人均资源配比已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新建项目要尽量考虑未来科学技术对医疗手段、方式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运用现有技术进行匹配或为之预留兼容发展的接口和空间;而扩建项目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到与原系统的有机融合问题。以2018年四川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改造工程为例,浅析一下医院基本建设中智能化模块运用、扩容子系统与原系统衔接过渡项及项目管理的实践探索。
1 项目难点
1.1 系统衔接兼容问题突出
改建项目位于已建大楼的二楼,涉及到新建各类管网,给排水、送排风,强弱电,智能自控系统等扩容子系统与原系统衔接过渡;实验室内特定设备的通风电力系统如何与楼层总系统之间的衔接问题。本项目对环境十万级层流净化,温度湿度有着极为精确的特殊控制要求。土建工程、电气工程、通讯工程、净化工程、装饰工程各专业间统一协调难度大。病理实验室一般除了感到患者的送检标本脏、闻到有异气味外,往往忽略了可能已给人们带来危害。病理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病理活检组织检查工作是一项程序多和复杂的工作,每项工作需要在特定的工作间进行。
1.2 废气污染
实验室废气主要是一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具有刺激气味和有害的气体如甲醛、二甲苯等,这些废气集中在实验室,对人危害较大,应通过通风柜排走,避免散发实验室。废气经过等离子消毒、活性炭过滤排放至室外,工作时间内对房间送风、排风系统进行等离子消毒,消毒器工作时产生正离子与负离子,送入、排出房间空气进行正负电荷中和的瞬间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从而导致其周围细菌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换,致使细菌死亡,实现其杀菌的作用。由于负离子的数量大于正离子的数量,因此多余的负离子仍然漂浮在空气中,可以达到消烟、除尘、消除异味、改善空气的质量,以促进人体健康作用,在工作之外的时间使用臭氧杀菌,臭氧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与细菌发生反应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瞬间产生极大的杀菌、解毒、漂白、脱臭等氧化作用,达到符合排放标准的净化气体。在大空间范围内集中存放诸多设备,设置各种功能的房间。如何保证百级层流实验室达到国家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1.3 分区分类分时管控
房间数量大、类别多,诊室、实验室、办公室、卫生淋浴间各自对物理指标的需求不同,这些区域应明确分开做到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和污染,期间管道线路相互交错,空气循环与温湿度控制分区协调难度大,逻辑复杂,人工24小时不间断管控难度大且不及时不准确。
1.4 传统通用建筑材料的适应性落后
实验区域建筑面积约为650m2,标示库为低温房间,对温度湿度要求高,包埋切片室、脱水室、取材室有二甲苯气体排出。如按通常作法选用铝扣板吊顶,铝扣板密封不严,不便于排风、送风自动控制,空调温度、湿度难以控制,容易出现排风及新风的风量难以控制以及吊顶内21台空调盘管产生噪音,检修不便等诸多问题。房间与房间之间容易窜味,同时实验区域的所有实验都会产生带酸带碱的气体,对铝扣板顶板腐蚀性比较大。普通空气净化系统不具备自检自控的自适应性能,无法进行非人为干预的环境感知作业,难以实现智能建筑的初衷。
2 基建项目中的智能化模块的实践运用
医护人员对环境实验室温度湿度极为精确的特殊控制要求。在进行医院环境设计施工时,综合了各方面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按照具体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要把项目对各细分区域的不同送风、排风压差要求的特殊性考虑到设计中去,着重注意了保证温度、湿度、内外气压差、风速、照明、噪音的控制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安全性。在上述总体思路的指导下,项目在环境配套上大胆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将分区控制、精准控制、联运互通、远程监控、自动设定等技术难题进行整合处理,在本项目中均实现了最优方案系统集成。其中重点实现了:
(1)集中与局部控制相结合:中央控制与局部关联可同时控制。
(2)智能化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环保、噪音与高净度的协调统一,考虑到本项目的业务流量通风需求较一般场景计算值稍大,因为医院内人员病理复杂,对环境要求较高,空气质量敏感度概率远高于其他项目,按照常规计算值设计的系统会给医院带来很大管控难度,但又须将噪音及风道积尘控制在一定范围,这就对系统施工的管线布局、设备搭配、逻辑联系有着较高要求。
(3)分区域管控:病理科各类分区空间功能不同,对环境的需求有着相应的差别,如里按以往的经验,以人工进行调整管控,将是一个繁重而庞大的工作,且不能作到及时响应和精准配置。那如何将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统一协调管控,这就需要协调其使用到为肿瘤病理科设计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智能化解决方案,重点保障敏感区域,同时兼顾常规区域在功能成本时空上的不同需求。在这样一个多类别综合区域,要想每个细节都能让医护技人员满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须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技术整合能力进行科学的整合,才能把项目建成国内一流的病理实验室。建设成功对学科和医院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也希望能为建设相关项目树立了一个样板提供参考。
(4)送/排风变频控制,根据总管静压检测压力与设定值比较,调节变频频率,使送/排风压力达到房间设定值(文丘里阀的运用)。
(5)应急自动处置预设,在出现如:停电、温差气压变化、湿度变化等系统预设情形,系统将按预设方案进行调控以达到最佳效果。
(6)人员应用与建筑、设备有机结合:针对各区域人员流动变化及功能场景的变化,系统可随时进行智能调节。
3 运用创新思维在基建项目全过程管控的探索
3.1 施工团队甄选
选择有大量相关经验且具备相关完整体系的成熟团队进行设计施工,其中特别注重设计、施工单位在电子与智能化工程、空气环境净化方面的优势。
3.2 施工进程管控
(1)专家指导,专业权威。项目难点及特殊性决定了其对环境的严苛要求。因此只有在业内专家带领下进行的专业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才能对指导实际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基建工作的目标是为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介于项目的实用技术要求的特殊性,医院基建办、病理科特邀行业专家李甘地教授进行项目现场指导,李教授是原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病理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副主编、《诊断病理学杂志》编委、《白血病与淋巴瘤杂志》编委。发表文章100多篇,主编七年制病理学教科书,参编专著5部。四川省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
李教授多次对设计方案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调整,并亲临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因其大力支持让项目有了专业领域的权威保障,施工细节更能满足后期使用的需要。
(2)紧盯目标,及时调整。医院基建办在管理施工进程中,组织设计、施工、监理三方对项目进行“目标化方案协调”,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项目的应用要求出发,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就项目中存在的前期设计与成都瑞洁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团队进行了大量深入地探讨交流,彼方专家借鉴引入了国内外先进的同类项目成熟经验和方案,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融合双方智慧形成了大量颇具专业水准的合理化解决方案。①一线督导,现场决策。组织现场督导小组,院各级领导定时亲至现场,开展多方意见现场交流探讨,针对问题立即推演及时拍板,将影响工程进度的决策项在现场进行协调处置。②过程预检,实情建档。对为确保工程的优良品质,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质量问题都扼杀在初期,在施工方的紧密配合下,我们把施工各环节拟定了154分项工程过程验收,严格落实验收合格一道工序,再进行一道工序的原则。智能建筑自控系统以及空气调节系统,不同于已往普通建筑施工作业,它需要大量的逻辑硬件支持节点,管线交错密布,系统相互间作用影响,导致预埋预设构件错综复杂。施工过程中即要注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更要考虑到检修维保的便利性。在排布设置前须检校施工实际与设计图纸的对应性,同时在现场留下图片资料存档,为后期调整维修提供准确依据。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如:项目进行前期针对原病理科铝扣板吊顶不能适应需求的问题,改选50mm型玻镁手工板,这一材料具有耐高温、阻燃、吸声防震、防水防潮、防腐、无毒无味无污染的使用性能;同时房间与房间形成独立密闭空间,便于气味排放、设备检修、温湿度及压差的调节,增强了使用功能。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项目合乎肿瘤医院病理科对空气质量的严苛实用要求。
4 结语
在这次病理科的改造工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要高效率、具备开拓精神地去实施现代智能化科室建设,需要以经验丰富、设计施工能力均衡完备的设计施工单位作为基础条件;以行业权威人士把关护航,让建设以使用者为中心提供服务;以现代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为突破口,促进行业后勤工作的科技含量;以环境技术指标为重点环节,使后勤单位成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可靠保障,从而有力推进医院进行高水准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