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分析
2021-04-03刘军
刘军
(西乌珠穆沁旗水利局,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200)
在高原地区科学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可以解决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从而结合多种因素进行防治,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提升牧民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推进了社会生态经济收益。
1 水土保持治理存在的问题
(1)水土逐渐流失
水土流失通常是由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两方面造成的,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公路、铁路、桥梁等经济建设崛起,实施工程难免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工业、化学垃圾污染生态环境,随之出现水土流失。而自然因素无法避免,根据内蒙气候多变的特性,通常在风沙来临时,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大量泥沙因风暴被输入黄河中。在春、冬季时,受风力作用会导致风蚀,夏季则会形成水蚀,两种重叠侵蚀会引发复合侵蚀。复合侵蚀危害性远高于风蚀、雨蚀,极易在农牧业交叉地域引起粮食产量降低、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常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 ~1200t/㎞2。
(2)超载草原放牧。超载放牧导致草场植被破坏同时引发演替,植被演替属于诱导演替。适时放牧可以改善土壤内环境,加快牧草生长、繁殖、更新。而过度放牧会使牧草产量和质量下降,并阻碍牧草正常生长,导致草场植被消失、退化。根据大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内蒙草原100%超载放牧,其中,50%的超载率。通常在优质草场上会出现乱牧、抢牧的状况,超过草场所承载量多倍的牲畜,破坏了草场区域土壤的内环境。
(3)项目有待完善。在保持水土资源相关的项目检查工作实施时,未经过系统的策划,建设施工、监管两方面的沟通出现问题或不及时,极易造成工期推延、秩序混乱、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出现。较为随意的工程没有经过科学性的指导,通常会出现设备不合格、技术水平参差不一的状况。工程项目设计不完善,使建设工程总体无法达到基本要求。
(4)缺乏流动资金。充足的资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前提,在采购基础设施方面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奠基,而投资建设若仅靠政府扶持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资金短缺制约着当下的水土保持工程,又因投入有限,生态环境产生的经济收益降低,草原植物得不到农药养护,畜牧业无法科学化养殖,造成养殖损失,致使牧民得不到经济收入,无法成为投资主体,同时,对社会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5)宣传力度不够。如今,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的各个单位,负责人、管理人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差参差不齐,管理监督工作得不到重视,致使报价略低,良性竞争环境被打乱,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工作效率。主体单位和监管工作中的部分项目工作两者可相互辅助,大部分项目建设开发的业主缺少治理水土流失的理念,无法提高保持水土资源工作效率,导致监管水土流失工作宣传力度受到阻碍。
(6)牧区环境侵蚀。因牧区防治水土流失意识较差,牧区水土保持的工作并未受到重视,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扩散。由于水蚀引发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据可利用草地面的的16.13%,风蚀引发的草地退化、沙化占总面积比的29.30%。在当下人们无计划垦荒、超载式放牧,使牧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更严重,生态环境发展逐渐恶化,急需有利举措修复完善。
2 水土保持治理的防治对策
(1)加强治理。近年来,政府对于草原风蚀沙化问题高度重视,尽管已加强内蒙周边沙源治理的投入,但也未能面向所有草原区域,未将投入合理利用,治理工程需做到巩固、有效、合理,使工程的规模、水平、质量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针对泥石流频发地及危险区,应加强防治保护,严格掌握该区域的项目工程活动,缩减水土流失。建设先进的工程运行管理体系,设立分工负责、分步实施、分层管理、规划统一的管理经营模式,实行按项目管理、按计划立项、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的法人责任制度。运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提升当地牧民法制意识,建设草原监督水土管理体系,运用法律法规制约牧民行为,缩减水土流失的范围。
(2)划区轮牧。划区轮牧主要是将草场分割为几个小型季节放牧区域,而后依据牧畜数量、草地植被产量,将每个季节放牧使用场地再划分为轮牧小区,依照顺序实施分区采食措施,保证采食工作井井有条,实施轮回进行放牧的体制。划区轮牧不仅能将草地充分合理利用,也可以预防自由联续放牧区域的草植退化、产量降低等问题,使草植资源减少,牧民在放牧时没有植物资源利用。科学安排划区轮牧可以缓慢提高草地载牧量、改善草植品质,保证牧民放牧工作效率。
(3)完善项目。根据所在地区的特性适当调整工程计划,增强保护水土资源的措施。以自身环境具备的自然资源及地域特征结合市场情况,开展实践调查工作,观察据市场需要及发展,设定自身工程可用的备用项目。针对畜牧产业的特点调整,保证工程实施时中,每个项目的完成进度,改进项目缺点的同时,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加大支持力度,为牧民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创造必要前提,避免因市场动荡未提前调查造成的经济损失。
(4)增加投入。根据所在区域发展的需求,当地政府应加大投资以巩固生态建设,适当提高建设水平。解决改革地区的经济设施问题,增加资金投入,在工程实施前,先做好生态建设项目计划,增强水土资源保护并加强管理力度,调整资金流向。在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上,投入资金一般来源于国家财政及集体经济,如今,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于部分社会公益事业。而牧民们投资的内在潜力有待挖掘,使其成为投资的主体位置,将托于信贷支持、国家政策扶持与集体经济的被动局面改善,开展筹资活动确保资金稳定流动增加投入,针对外资、城市资金实时引入确保实效性,推行股份制度并探索投资途径。
(5)加大宣传。牧民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法制观念不强,致使水土资源保持工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急迫性、必要性,无法充分认识到。实践中应强化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手段,不断实施宣传教育活动并使用多种宣传途径,例如,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诸多渠道,宣传生态保护理念,保证每个牧民都能通过宣传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在根据地域文化不同适当选择更科学、合理的宣传模式。只有牧民深入了解保护水土资源举措的含义,才能自主施行水土资源防护行为,进而保证水土流失化降低。
(6)草地补播。草地补播指的是在草层中播撒有价值、适应能力强、抗虫性的优质牧草中,便于加强草层中植被的成分、种类及土地占用面积,提升草场植物质量和产量,将空余的土地资源合运用。国内外针对自然草场的偿播措施极度重视,我国北部草场在春季、冬季时,因干旱风暴较大,会形成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气候。秋季极易引发风暴灾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做好预防措施,应在草场上栽成纵横交叉的网状防护网用来阻挡风沙,削减风暴,防止继续破坏草场自然环境,降低地面空气和土壤干燥程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流失、植物蒸腾,适当调节周围地域的地面温度、空气湿度,完善保护区域的整体设施条件,使冬季下雪时,避免积雪过多,均匀分布在草场中。
3 其他建议
(1)加强科学模式。为实时观察草原地域的水土流失动态,防治水土流失、优化产业模式、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完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应提供相关科学依据和基本数据,运用定点监测模式、模拟实验模式、3S 科学先进技术,在草场或其他生态环境实施监测预警的网络建设。依据当今科技发展,多种先进技术会设立,自然监控信息库并融合统计数据、文字数据、观测数据、计算数据、地图数据与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推算预测,由此体现了自然检测技术的智能化、科学化。
(2)重视绿色建设。运用网络监测自动化优势,结合水土管理工作,将发生病害的自然工程率降低,进而适应信息化模式,使人与自然相处融洽,顺应自然变化的新型观念作为前提条件,设立三层防线,在实施治理工作时,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其他三层防线的计划;增强“修复生态+综合防治”的执行力,三层防线。把水电、国土、自然环境等其他部门的科学技术、资金投入进行合理配置。
(3)领导真抓实干。水土保持治理相关部门及政府应每年定期召开防治会议,发展内蒙蓄牧经济,将牧民脱贫致富作为战略措施的重心,实施签订治理区运行管理承诺书或责任状,统一部署并将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后期运行管理工作变成政府责任,由政府牵头监管,因政府行为自身具有领导性、带头性,所以,在政府采用各种措施时,人民群众也会自觉跟随,共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水土保持治理实施举措时,要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地域特性并结合市场的变化、需要进行完善,利用先进科技设备,完善水土治理工程,真实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避免水土流问题严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