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2021-04-03时翔史永
时翔,史永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课程思政”工作要求全国高校注重所有学科、专业和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掘,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坚持“立德为先”,在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不仅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实现德育目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坚持正确政治思想的立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引发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形成思政教育对专业学习的催化效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政治觉悟,而且提升了学习动机,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积极性。
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及其所属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其内容上紧贴国家重大需求,事关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与工业革新,其思政内涵上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科技创新、工匠精神等核心思政元素。在通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将国家需求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矢志报国的事迹感染学生,以我国高新技术在艰难的国际局势中自主创新、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激励学生,通过思政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好地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1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素材分类
我国的通信技术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领先世界,是在突
在“人”的思政元素中,主要包括与学科或专业相关的为世界及我国通信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和科学家,以及通信行业的杰出领袖和“工匠”。通过该类思政元素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受榜样事迹的感染和教育,在学习的动机、积极性和主动性上,都会有所提高。
在“事”的思政元素分类中,主要包括与学科或专业相关的我国和世界各国20世纪、21世纪的重大科学和技术事件。如无线通信、微波通信、广播电视技术、卫星导航技术等的发展。通过本类思政元素的学习,学生加强了国家安全、国家忧患意识,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对中国的自主科技创新充满了渴望和迫切,加深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从而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满热情,对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加充满学习动力和热情。
在“物”的思政元素分类中,主要包括与学科或专业相关的各种技术、产品和发明等。如我国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500米球面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以及我国自主创新、突破封锁的杰出成就量子通信、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等。学生通过该类思政元素的学习,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对科学创新、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等,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染。
上述思政元素融入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坚定学生对我国各项国策方针、科学发展理念的认同,培养学生国家忧患意识,从而满怀爱国热情,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发扬时代精神,为自己的学习树立更高的起点和追求,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了履行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理想情怀,从而满怀创新、钻研精神,勤学善思,投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实训中。
2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掘
2.1 从通信的历史发展中发掘思政元素
通信技术最早可追溯于原始时期及古代的“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烽火连三月”“击鼓鸣金”“驿站传书”等,在这些典故和史料中,蕴含丰富的历史唯物和科学发展观点、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精神传承等。
在近代通信发展中,众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星辰闪耀,不仅照亮了通信发展的道路,而且为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指引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在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等科学家的理论基础上,莫尔斯(有线电报)、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弗莱明(电子管)等一大批发明家的创新发明,加速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进程。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及其杰出成就背后蕴含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等,是课程思政良好的思政素材。
现代通信的发展从越洋通信电缆、人造地球卫星、电视电话、程控数字交换机等,已发展到如今的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衍生出的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物联网等,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进程。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中,杰出的人物及其事迹,是学生坚持真理、矢志创新的榜样;先进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给予学生勇担时代使命、立志报国的自信和勇气;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学生了解国情、坚定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政素材。
2.2 在通信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发掘思政元素
从通信技术的社会实际应用看,以高新技术为主题的现代高校通信专业课程体系,及其应用领域的信息与通讯行业,亦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国家的战略与规划,国与国之间的经贸交流、对话与合作,往往是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占据主导。高校教师如果能够将通信类课程中的知识、技能,与国家安全、国家建设、国际交流、社会发展等国家重大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学生就能够受到更深层次的专业熏陶和教育,充分地理解学为何用,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更加积极和主动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新时期的高校人才培养,应坚持立德为先,在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拓宽课程思政教学内涵与内容,积极发掘高校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的专业教学与实践。
3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几个要点
3.1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思政教育核心
根据通信专业的课程内容及特点,课程思政的教学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通信专业的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属高新技术范畴,与我国的国防战备、航空航天、国民经济密切相关,课程思政教学,紧紧围绕“科技强国”目标,从“国家忧患”“国家安全”“国际局势”“民族复兴”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3.2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属隐性融入
通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在课程章节中,见缝插针,将思政元素隐性融入,与专业知识课程讲授的主线相配合进行。基本上做到知识点和思政元素一一对应,在课程的每个章节,都有思政元素的教学。以人物榜样、事件描述作
为思政素材,教师只进行必要的点拨,主要靠案例自身孕育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3.3 思政教学中正反例结合,共同作用
通信课程思政教学的正面案例能够让学生心受感染,感同身受,自主、自愿产生良好的情感和意愿;反面案例则能够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思政教学中正反例结合,二者协同进行,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
3.4 课程思政的内容紧扣时政和社会热点
将实时时政和社会热点,融入通信课程的思政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热情点和兴趣点,适时对思政元素及其案例进行补充和修正,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对当时时政和社会热点,产生积极的思考和反省。
4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课程等互为补充,协同作用,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落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的开展,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性的重要措施,是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和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教学如同“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样,各门课程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注重正确思想的引导,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催化效应,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政案例的感染和激励,从而能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政治觉悟,从而在学习上能够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和实训任务。
此外,通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能够让大学生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甄别真伪,抵制金钱至上、利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从而坚守本心,坚定信念,始终怀着报效国家的心态去学习,学会将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统一起来。
5 结语
高校通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开展,不但极大地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忧患和安全意识、对民族复兴大业的深刻理解,而且增强了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工匠精神”的理解,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辩证唯物论的教育。学生通过思政元素的感染和激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科技强国”的理念和自身的刻苦学习相结合,从而立大志,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满怀报国热情,满怀创新精神、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勤学善思,更积极、更主动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