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分析探讨
2021-04-03高艳红
高艳红
天水建筑设计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城市用地中约40%~50%为建筑小区,城市雨水径流总量中约50%来自建筑小区雨水径流。建筑小区人口及财产密集、开发力度大,建筑小区发生内涝将形成严重灾害,故如何有效控制及利用建筑小区雨水径流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1]。建筑小区包括老旧小区、既有小区、新建小区。
1 国家相关政策及规范条文标准
1.1 国家相关政策
国发办〔2020〕23号文[2],重点给出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其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改造重点,建筑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为需重点改造完善。城镇老旧小区基础类改造内容包括建筑小区排水。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是老旧小区改造重要内容,是既有小区、新建小区应解决问题。
1.2 国家相关规范条文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3]GB 50015-2019第5.3.1、2条表明,小区雨水排放应遵循源头减排的原则,宜利用地形高程有组织排水。小区雨水排水口应设置在雨水控制利用设施末端,以溢流形式排放,超过雨水控制径流要求的降雨溢流进入市政雨水管渠。按照雨水控制及利用要求进行小区改造,给排水、建筑、景观园林等专业应加强协调配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4]GB 50014-2006(2016版)第3.2.2A条当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径流量不得超过原有径流量。地区开发应充分体现低影响开发理念,除应执行规划控制的综合径流系数指标外,还应执行径流量控制指标。规定整体改建地区应采取措施确保改建后的径流量不超过原径流量。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16[5]表明,为构建城镇源头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建设或修复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实现源头雨水的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使建筑、小区与厂区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海绵型民用建筑与小区、工业建筑与厂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2 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措施
传统民居中的雨水排水方式[6],有沟渠、天井、屋面排水、院落排水等主要排水方式;雨水处理收集、下渗方式,主要有天井池底部集水、水缸水池集水,渗井结合水窖集水、渗水等。当代建筑小区雨水系统设计,应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将环境、雨水系统、人的相互关系处理好。
城市雨水排水工程是系统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就是系统解决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城市水质量和水环境,调节小气候、恢复生物多样性,使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7]。
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字方针为“渗、滞、蓄、净、用、排”,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构建的目的,建筑与小区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之一,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都是其规划控制的目标[7]。
依据国家现行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8],建筑与小区雨水综合利用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重要评分项。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方法主要有浅草沟、渗透铺装、雨水花园、绿化屋顶、雨水调蓄池等措施[9]。其中,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池即可满足福州市海绵城市外排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和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要求[10]。
既有小区、老旧小区均为已建小区[1],对于有地下车库(地下室)的小区,应根据车库顶板的覆土厚度、排水方式,合理确定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的构造并采取防渗措施。同时,优先考虑雨水的源头控制,采取雨落管断接的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引入周围绿地或者高位花坛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雨水收集设施。有景观水体的小区,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水水源,并发挥景观水体的雨水调蓄功能。
3 结束语
建筑小区雨水控制主要有源头削减、过程控制、调蓄排放等措施,雨水资源化利用主要用于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面冲洗,车辆冲洗,冲厕,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等。
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可采取的综合措施有建设下凹式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小区道路等可采用渗透性路面,促进雨水下渗,达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且不增加径流量。
规划和设计阶段文件应包括雨水控制及利用内容。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应结合室外总平面、园林景观、建筑、给水排水等专业相互配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