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2021-04-03李一鸣
李一鸣
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引言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现场都实现了机械化全覆盖,但是随着机械施工设备数量的增加,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量大幅上升,暴露出很多安全问题。为了有效避免用电安全事故,一定要采取相应的用电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1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对临时用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按照我国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可知,为了保障施工安全,需要对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数量和用电容量进行计算,根据施工规模大小,需要将机械设备的数量控制在5台以内,并对设备的用电总量进行控制,用电总量不得高于50kW。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并没有严格遵循上述规定,一定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但是就目前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情况来看,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严格根据施工用电技术标准来设置相应的安全用电方案,往往都根据统一的范本来进行填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风险[1]。
1.2 建筑施工单位人员证件不足
结合大量的调查问卷分析可知,很多施工人员都存在学历水平层次较低,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且在进入正式的工作之前,还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此外,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员工的培训意识,从而导致员工尤其是电工无证上岗的现象普遍存在。无证上岗不仅会增加施工用电风险,同时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1.3 缺乏高效的监督管理手段
就目前的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监督管理现状来看,虽然也设置了相应的监督员,但是监督员并非专职人员,而是兼职人员。兼职人员的存在不仅导致安全用电监督管理工作无法充分落实,甚至还有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监管风险。
2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2.1 要优先数量建筑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理念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除了要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之外,一定要树立安全用电的相关理念。鉴于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举例来说,在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之后,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施工机械在用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些事故以及事故产生的后果。只有这样,施工人员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好用电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人员要树立安全监理理念。用电安全不仅关乎施工机械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同时还会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鉴于此,施工领导人员一定要采用层级监督管理手段来对施工现场用电以及临时用电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还要树立动态化监督管理理念。例如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用电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并对施工过程中各类潜藏的用电安全风险进行预判,然后做好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施工用电安全[2]。
2.2 制定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耗电量最大,也最容易出现问题。鉴于此,一定要制定临时用电施工中组织设计。针对耗电量较高,运转负荷较高的机械设备进行组织管理。针对一些小型设备,除了要编制合理的用电组织计划方案之外,还要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除此之外,还要充分保障施工项目的进度。即在不影响施工的基础上对用电计划进行完善和优化[3]。
2.3 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工作。
例如,施工单位可以先针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用电安全意识展开培训,施工单位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向其灌输安全用电意识并做好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其次,施工单位还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用电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通过系统化的现场培训来规范施工技术人员的用电操作流程。举例来说,施工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用电安全事故采取不同的应急演练模式,从而形成应急演练常态化,行为规范化的演练制度。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用电操作培训,只有施工人员学会准确操作带电机械设备,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用电意识[4]。
2.4 建立健全安全用电制度体系
构建完善的用电安全制度体系,可以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建设方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电力使用安全法律法规,保证临时用电的安全。同时,施工单位应充分结合现场施工的整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用电安全保障措施。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充分保障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全过程用电情况的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上报个人。同时,还要做好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工作,大多数线路和设备因年久失修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线路老化,绝缘性能失效等现象时有发生。设备及线路的定期检修与维护,能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5]。
3 结束语
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必须提高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前施工过程中用电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应从制度、人员、现场环境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治理和防范。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切实采取安全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