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智慧园林理念下的公园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研究
2021-04-03王忠军杨科
王忠军 杨科
1. 浙江省武林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2. 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对公园的功能需求逐渐增加,公园对区域的评价指标(社会、生态、经济)直接体现出来。在内容的设计上,传统公园并未将新区城市文化融入其中,在公园植物配置上,营造新区城市文化元素欠缺,千篇一律地应用在植物的品种筛选上。年年要求的乡土树种终究要受到苗圃品种的桎梏。对于各城市植物群落的配置,各生态空间植物群落的配置没有明显的区分,仅仅只有南北差异。生态智慧在城市公园中难以寻觅,它与植物的配置失去了联系,也与生态智慧园林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以人为本是生态智慧理论的根本所在,强调的是人与土地、自然的和谐,用人的智慧去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使这三者互相适应,让土地的肥力永恒保持,土地才能够发挥完善的生长万物的功能。
1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内容
从本源上对人、土地、自然三者和谐共生进行深入思考,是生态智慧园林理念下公园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生态智慧园林主张不炫技、不崇洋的初心设计。从生态智慧理论角度来讲,与中国园林发展的核心思想相融合,无论是审美学、哲学、师法自然,都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符。空间环境中的生态与文化之叠加,赋予了生态智慧园林以生命力,生态的真本土性,借助步移景异的设计技巧,其灵动性在生态空间中得以充分展现。
1.1 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人类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必须抱以尊重、善待的态度与之共存,这样自然文化资源才能够循环开发再利用,各种资源才能够在城市空间中最大化地发挥功能。在生态系统中有机地融入公园,对城市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旧城区中依然存在的城市公园是对历史的展示,也是城市进步与发展的见证。而新城区不仅有较好的生态环境,绿地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生态智慧园林支持下的公园设计应突显本土特征,对公园的设计定位着重强调“真本土”,但这并不意味必须将城市公园建设成中式园林,城市公园的建造要以当时的现实背景为基准,融入师法自然,打造城市公园。
1.2 重塑自然文化资源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出更加复杂多样的新问题,在规划绿地时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加大了开展工作的难度,无法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部分新区的建设中,工业化遗留问题与绿地的规划出现了严重的重叠现象。这一突出问题如何解决,需要以生态智慧理论为依据,在生态智慧园林思想指导下,借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开启新城区自然文化资源的重塑工作,再造城市风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这些城市用地提供新生空间,为城市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保障。对文化资源的修复工作,要立足于生态,因生态不能重复,而本土文化又与本区域的自然环境存在互相影响和制约这一问题,所以在打造生态公园景观时,首先要清楚本土文化与自然两者的关联,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同质化问题的产生[1]。通过对自然文化的再造,以提升城市公园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1.3 规划好生态智慧园林公园的设计
建设体验式的生态园林景观,要坚守“生态优先、体现对人的关怀”的原则,深入探索本土文化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并找准公园特色进行设计定位,才能更好地塑造城市山水,真正让公园坐落在山与水之中,从而带给公众全新的体验感。为公众推出的生态智慧空间,要能够满足各类群众的不同需求,同步确保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公众切身体验走进自然与山水空间融为一体的感受。生态智慧理论认为,面对人类与自然双方利益时,主张两者的双赢,而生态智慧是人在改造自然,又维护自然平衡的智慧,由此来看,它就是人的智慧。因此,打造城市公园应依托生态智慧,在将社交空间同自然元素相叠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交流沟通的需要。基于城市公园兼具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社会核心文化的任务,可以通过创造真实的且与自然相联系的一些活动,使公众在自然氛围中培养核心价值观,体验悠然见南山的心境,让公园成为城市智慧中心的展现。
2 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措施
生态智慧园林设计,实施生态合理配置,追求整体的景观生态结构。采用乔、灌、草等复合群结构进行景观设计,更容易营造小气候环境[2]。此外,城市公园的植物配置,以地带性植被为基础,重点突出城市文脉和特色,将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出来,产生特色性,满足公众身心再生需求。
2.1 构建稳定发展的生态智慧公园
目前,对于大多数城市公园来说,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是要想将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文化再现更是困难重重,加之山体的原生植被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初造林的经济树种,品种基本上是竹木、香樟。而且许多公园在原山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山体,故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重新串联的这部分新山体,选择的植物更要兼具林相。除了保留原有的植株外,尽可能地选择抗性强、适应性强的植株,选择存活率高的乡土植被。对于局部节点,可以采用增加花境的手法进行打造,也可以用外来引种植物进行布局。公园道路两旁要与模纹色块相融合,以形成流线型景观,选择以树木为主的树林,因在阳光投入地面的同时,其能够提供一定的树荫,选择几株常绿大乔木种植在一起,形成树丛效果,便能将丰富的林下空间打造出来。打造景观层次要对常绿落叶的比例是否合理进行考虑,同时还要本着节约为主的原则,符合节约型城市建设,将节约理念融入景观的打造中,促进整个景观设计更趋于完整。此外,做好消防通道两侧的阻燃考虑,重点进行山体的防火设计。
2.2 节水型生态园林和生态湿地公园
建设生态公园离不开山、水和植被,山、水是造园缺一不可的关键元素,是山与水构成了园林的物质空间,理水筑山将中国风园林特征充分展现。而湿地公园运用生态设计,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植物与土壤、水、动植物的关系,生态设计对生态修复和水体的净化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在设计水体生态景观时,在将水在园林设计中功能作用充分考虑的同时,采用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坚守“互惠共生”原理,依据水生植物季节性并错开其生长周期进行选择与搭配,以具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金鱼藻、苦草为主,岸边挺水植物以荷花、黄菖蒲、千屈菜等为主,这些植物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使水体景观保持其多样化,又能对鱼类生长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促使水体植物的净化功能得以发挥作用。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必须要考虑水生植物的养护,才能利用其净化水体的作用将生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了能够起到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作用,在水体边坡留出空间,以乔木等种植为主,在河坡地面栽种核桃、雪松、云杉等树木,因菌根与多种树种云杉、雪松、桦木等具有共生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植物根系深扎土壤,促使土壤生物有机体系的形成,河坡地面的灌木能降低有机物对河道的冲击作用,也能将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发挥出来,而长期的生态效应更是能够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其次,在景观设计时,要对地形进行观察,还要考虑山体排水,然后进行水系的安排,可以设置多个小水塘,两个集中湖面,就近挖运土方,以周边的土地资源为主,可以减少土壤消耗,尽可能地降低种植土的外运。同时,采用自然溪流的旱溪方式进行给排水的调蓄,并做好场地内给排水的处理,要与排水网络进行对接,即便在排水后,也能够让场地内水景的水位保持稳定正常,发挥其生态作用,该方法不仅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智慧措施,调节公园小气候的综合措施,更能够形成生态净化之效果。
2.3 生态智慧的植物配置设计
(1)生态智慧的植物配置是根据植物的观赏物性和生态习性进行系统考虑,营造可持续的景观,生态公园的植物配置坚持生态的原则,植物从山坡、低地、岸边、湿地、浅水区、深水区都是一个自然的过渡,不同的区域环境选择相适应的植被很关键,包括对深水区和浅水区的水生植物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在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设计中,大量保留了原有的水塘和原生植被,“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引种了荷花、再力花、水葱、千屈菜、睡莲等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起到很大作用。
(2)在乡村振兴中,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公园运用生态园林设计理念,强调适地适树,多用乡土树种,区别城市绿化设计,减少修剪灌木用量,尽可能用多年生和宿根地被,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并注重生物多样性。
生态园林的设计,还要满足公众对绿色的需要,着重考虑植物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对自然生态环境能否起到净化修复保护的作用,同时要将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再现,突出公园景观区域文化主题,运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环保的要求,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设计,将当地的乡土资源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很容易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管理与维修成本非常低,能促使场地的空间环境自生更新,也能达到自我养护。充分利用地带性物种不仅能够解决物种的消失问题,也是时代对公园景观设计者的要求。在设计时要将场所中的自然因素水、土壤、植被、地形等融入设计中,以降低原生态系统的干扰。进行植物配置时,坚守生物多样性原理,将植物群落与环境中物种的群落动态之稳定性要反映出来,设计多物种组合而形成的植物群落,进行群落组合时尽可能地减少灌木用量,从自然界植物群落中寻找稳定的组合,尽量多选用乡土树种、宿根地被,这样也能够与城市绿化设计区分开。乡土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养护管理方便且能反映当地植物特色。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分层配置,如3m高的红叶李与10m高的枫树配置,进行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山坡、山谷上的植物配置主要是要形成成片的效果,以彩叶树种、常绿落叶、花灌木为主进行栽种以形成混交林,山谷地形曲折适于植物生长,各种树种、植物与山坡浑然一体,形成的自然过渡能够更好地衬托出地形的变化。而对于特殊群体活动区域,植物的选择就应以较高的树木为主,便于此类人群的活动。对文化娱乐场地,尽可能不要修建建筑物,为开展娱乐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由于各植物种群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所以在植物配置时要着重考虑这一问题,合理调节各植物种群的关系。其次,打造樱花岭景观区,将其作为公园特色区域,采取以片植为主的种植形式,品种以钟花撄、迎春樱、河津樱、椿寒樱、寒绯樱等为宜,将这些早樱种植在坡上。跛脚采用片植的方式种植中樱、晚樱,能够将坡上早樱形成的花海效果更好地进行延续,中、晚樱选择染井吉野樱、关山樱、山樱花等,能够营造出如在花中游的奇特效果。只要是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在公园内的任何方位,樱花岭绽放的春意均可以尽收眼中。
2.4 展现生态智慧价值观
生态智慧公园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必须从公众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做好满足公众需求的服务工作,构建集多样化、实用性为一体的公园景观空间,让公园良性持续发展。通过对公园场地进行生态智慧设计,这些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将公园划分成5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均有各自的作用与价值,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不同的活动空间。在内容设置上借助与自然的互动,将本土的山水智慧传达其中,不仅能够将前人智慧展现,而且还能够传播社会价值观。
3 结束语
天人合一是生态价值观的核心,这一思想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艺术中得以体现。借助园林艺术形式展现前人智慧,弘扬自然文化资源,向社会、公众传递正能量,有助于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是有益处的。同时,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以生态智慧理论作指导,能够更好地推动城市建设朝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对于绿色持续发展的城市尤为重要,这一理念的构建,确保了城市绿色空间文化得以持续提升,促进公众的绿色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构建绿色价值观,使社群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园林艺术和生态技术的结合,让公园景观自然和谐,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