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湛江市气象科普研学旅行的现状与实施策略

2021-04-03宋迪灵杨春凤连振鸿周炳辉张琼雄

广东气象 2021年3期
关键词:湛江市湛江研学

宋迪灵,杨春凤,连振鸿,周炳辉,张琼雄

(1.遂溪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东遂溪 524300;2.湛江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东湛江 524000;3.遂溪县气象局,广东遂溪 524300)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有关部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等纷纷发文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落地实施[1-4]。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指出各中小学校要把研学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并将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情况和成效的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以及文旅产业跨界融合的浪潮下,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和学生参与度在不断提高,北京[5]、长沙[6]、福州[7]、宜昌[8]等地更是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费用给予了数额不等的补助或减免。市场需求在不断释放,但同样也存在明显不足。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和学生发展需求,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以更加有效地开展研学旅行,已成为有关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湛江气象科普资源、旅游资源、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丰富,开展科普研学旅行具有天然优势,但也存有诸多阻碍科普研学旅行发展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气象科普研学旅行资源,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湛江市气象科普研学旅行的发展。

1 湛江市气象科普、旅游和研学资源

一直以来,在国家、省、市气象局的坚强领导和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湛江各级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推进本地气象事业改革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湛江市气象部门共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1个、全国气象科普基地1个、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个、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个、湛江市科普教育基地4个,另有国家级地面气象台(站)6个,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1个。

作为广东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滨海、生态、人文资源丰富。全市共有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孔子文化城等A级旅游景区16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5家,3A级旅游景区7家,均匀地分布在市区及各县市[9];境内共有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家,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家、基地5家,可满足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国情、自然生态等主题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2 湛江市气象科普研学旅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投入不足

气象科普事业的明显特征是社会公益性,投入资源较多但产出的更多是社会效益。在现行工作体制机制下,湛江各级气象科普宣教单位的科普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支持或同级政府拨款,存在着来源单一、经费不保、金额不定风险。而气象科普场馆的长久运转和优化升级、科普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气象科普事业的质量和水平的保持甚至提高,均离不开稳定且长效的资金投入。在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和气象科技服务创收压力倍增背景下,湛江气象系统部分宣教单位在科普场馆的建设和优化升级上捉襟见肘;在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时,往往不得不以讲座方式代替需要投入资金购买教具的实操课程;在气象宣传科普业务平台建设、气象科普传播渠道打造和气象科普作品创作方面,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人才不全

气象科普研学旅行本质上除了传递气象科学知识外,另一层意义在于为中小学生创造精神上和视觉上的享受。由于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研学导师除了需要懂得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能通过课堂讲解、游戏互动或实践体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承担生活老师甚至救护人员的职责,这意味着气象科普研学导师不能只是专业气象科技人才或专业导游,而是拥有多种能力素质,既满足专业气象科普讲解又具备导游基本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由于岗位性质限制,湛江气象部门人才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各台(站)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善说不善管、善管不善说,气象科技人员能对气象科普知识进行很好的解说,但不善于带队和生活管理;行政办公或后勤保障人员能较好管理学生,但不能很好地对气象科普知识进行解说。此外,研学旅行活动的持续开展还需要有课程(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课程组织实施、路线规划评估与管理、研学质量评价评估等,就目前而言,湛江气象部门自有的人才仍未能较好地完成这些工作。

根据教育部门指导意见,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高中一到二年级,且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现阶段,湛江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单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设计不一,总体虽然可满足小学、初中、高中3个阶段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但是,由于不同人员对研学旅行的内涵认识不同,部分单位对课程设计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课程开发未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研学实践效果不尽人意,如开展活动形式主要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或听讲座,简单停留于“眼看耳听”,没有把研学与实践融合,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单位之间同质化特征明显,课程主题大多局限于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常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未能很好展现当地气象特色和文化特色,缺乏气象事业发展的国情教育,缺乏气象行业先进典型的宣讲,在学生的国民自信、责任担当和进取精神的培养上有所欠缺。

2.3 影响不够

在现行领导管理体制下,湛江市级与各县(市)级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单位如同一个整体。在长期的气象服务和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中,市县两级气象部门与教育部门结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但长期以来,由于在融合发展方面缺乏服务平台、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气象与旅游还没有攥成拳头形成合力,气象科普与旅行活动开展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未能打造出具有湛江特色研学旅行的品牌,缺乏影响力、显示度,在省内外以2~7 d为周期的科普研学旅游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3 湛江市气象科普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策略

3.1 组建湛江市气象科普研学旅行联盟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国家科普事业总体规划中,深入挖掘气象科普、研学旅行之间的接入点,由气象部门发起组建能引领“气象、教育、旅游”事业健康发展的气象科普研学旅行联盟,对湛江地区的气象、教育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应用。联盟的成立旨在探索和创新跨行业、跨领域的科普合作模式,将部门单打独享向行业共建共享转变,从单一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向综合气象科普研学旅行转变,做到既满足中小学生对旅游休闲娱乐的需求,也拓展气象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市场化应用,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更为社会化的途径。在兼顾气象科普事业公益性的同时,又为经营性的旅游产业发展留下发展空间,既突出气象科普的社会效益,也为旅游带来经济效益。

3.2 加强气象科普研学旅行供给联动

加强优质气象科普研学旅行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打造更好形象、更高质量、更大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气象科普研学旅行品牌,形成推动统一品牌影响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不同区域的气象科普资源和旅游资源存在差异,需要通过整体开发来带动湛江全域气象科普研学旅行业的发展。在整体开发中,需注意地域之间的联系,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开发。在对外推介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教育资源时,可将儒学文化、节气文化与遂溪气象科普串联;可将雷祖文化、石狗文化与雷州气象科普串联;可将鹤地水库建设背后的红色故事与廉江气象科普串联;可将气象科技进步和国家富强与湛江天气雷达站(湛江市气象综合探测基地)串联。在找准各地区的气象科普特色定位后,按照上下一盘棋的思路,统筹协调湛江市气象科普研学旅行联盟成员单位在技术、资源、人才方面的优势,统一开展品牌标识、技术开发、维护运营、宣传推广等品牌影响力提升工作。在世界气象日、中国旅游日、全国科普日、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全盟品牌流量优势,上下联动、内外联合、凝聚能量,赋能和放大品牌效力,实现联盟与成员单位捆绑式发展和集群式效益吸附,最终将其转化为多入口流量汇聚的经济效益,为科普研学事业发展、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升级改造、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各成员单位或个人在各自行业、各自领域的争先创优和荣誉争取提供准备条件。

3.3 主动对接高校人才培养

服务人员的素质如何,对气象科普研学旅行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19年,教育部增补设置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高职专业,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湛江境内,有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科技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大专院校,科技人才资源丰富,专业课程设置涉及气象、中小学生教育、生命安全等方方面面,对气象科普研学旅行人才“蓄水池”和智囊团的构建极为有利。在发展气象科普研学旅行事业的过程中,湛江气象部门应以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前提,在教育专家、旅游专家和气象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下,积极探索构建局、校、企3方合作的综合型研学实践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尽可能参与高校研学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择优纳入气象科普研学事业队伍,实现人才红利释放,为后续的课程(文创产品)设计、政策解读、研学质量评估和推动交流等方面打造靠得住、用得上的思想库,智囊团,人才群。

解决湛江地区气象科普研学旅行现存问题,提升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气象、教育、旅游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气象部门宜鼓励和引导各方积极参与科普基地建设、参与科普活动策划、参与科普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将气象科普资源打造成优质的研学旅行资源,让气象行业人才、设施、资金都充分活跃起来,摸索出一条适合市场需要的气象科普研学旅行道路,促进湛江地区气象科普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湛江市湛江研学
去研学
湛江美术
湛江鼓舞角逐“山花奖”
漫步湛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