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
2021-04-03魏武刚刘超杨长福
魏武刚 刘超 杨长福
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速公路的里程建设。一般而言,与基础路基相比,高速公路的填方路基高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基于结构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将高速公路填方路基分为上路堤和下路堤两个结构。针对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予以科学管控,可以切实提升其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为此,笔者将针对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及应用过程中的要点展开探讨,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
1 影响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因素
1.1 路基设计不合理
针对高填方路基予以设计,要求充分关注路基的稳定性,将沉降量控制在合理范畴内,一旦发生了计算验算量和工程实际相背离的情况,也即出现了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便可能对高填方路基造成严重危害。
1.2 未能针对地基条件差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如果实施高填方路基施工的地段地基较为软弱或地质条件不良,则可能由于地基承载力较差而对路基施工的有效性造成严重影响,无法针对路基进行有效处理。一旦承受了一定压力,便可能为其带来十分严重的沉降和变形风险,对整体路基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1.3 填筑材料质量较差
路堤填筑材料质量问题是对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质量造成影响的最主要因素,可能因填筑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此外,如果在路堤填料中掺杂了有机土、淤泥、腐殖土、沼泽土等杂质,也可能对其强度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其抗水性降低,严重危害路堤的整体结构性能,进而导致严重的质量隐患[1]。
1.4 路基排水效果有待提升
要求在高填方路基设计时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同时,将施工横向坡的角度保持在2%-4%。针对填料压实前的含水量予以严格控制,避免因路基含水量过多或排水不良而对路堤的强度造成影响,进而引发路堤冻害、沉降及边坡滑坡等一系列问题。
1.5 施工工序不合理
在实施高填方路堤填筑时,如果未能依据设计规范确定相应的分层厚度,进而影响了路基压实的有效性,便可能对压路机的碾压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使得路堤沉降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进而引发路堤沉陷问题[2]。
2 各项处理技术在高填方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2.1 路堑开挖施工技术
为了让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的质量得到充分保障,要求在正式施工开始前做好积极的路堑开挖施工操作,在路堑和高填方路基之间建立高效的连接,以充分适应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的各项要求。此外,要求在正式实施路堑开挖操作之前,保障开挖过程中所使用各类仪器的有效性,确保仪器得以稳定运行。同时,结合施工实际和现场的地质条件,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确定有效的路堑开挖施工方案。要求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各项施工方案的要求,并依据方案进行路线开挖施工,为提升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实现对于高填方路基施工的综合化治理。
此外,实施路堑开挖施工,要求结合具体的施工处理办法,展开对于施工现场的全面清理,针对现场周边的杂物予以有效控制,以充分提升路堑开挖施工的效果,让路堑开挖施工得以更好契合高填方路基施工的实际要求[3]。
2.2 填方区上料施工技术
针对高速公路的路基填方区实施上料施工,要求以确保施工区域填料质量为前提,在确保填料质量达到相应标准后,方可正式开展施工,以免因填料质量问题而对施工过程造成影响。为了切实降低因外界环境而对路基施工填料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借助合理的运输设备实现填料运输,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过多的材料损失,以充分提升填料在实际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此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求相关企业严格遵循专业人员的安排,与相关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密切配合,以实现对于施工问题的有效改善,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路基填方区上料施工的质量和有效性,为后续施工操作的高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填方平整施工技术
为了实现良好的路基施工效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关注高填方路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平整度,以充分保障路基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让高速公路的整体使用期限得到充分提升。
可以通过履带式推土机装置进行路基施工,以提升整体路基的平整性,让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中不同摊铺的效果得到充分提升,以更好契合关于路基表面的平整度标准。针对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的标胶位置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借助人工技术的形式提升路基的平整度,以促进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系统性和全面性提升,让整体路基结构可以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
同时,应尽量确保在具体碾压过程中行进路线的完整性,需要从路基两边开始,逐渐向中间进行碾压,并将其路线保持在良好的直线运行状态上,不断提升压路机运行速度和车辆宽度的合理性,以更好适应路基施工处理过程中的实际要求[4]。
2.4 路基压实度检测技术
在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结束上述施工操作后,针对路基的压实度予以检测,以便建立对于高填方路基压实效果的充分认知,并结合实际压实情况,确定相应的改善和优化措施,以充分提升高填方路基的压实度。
通常而言,可以借助灌砂技术展开对于高填方路基的压实度检测,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类密度仪装置,以充分提升高填方路基的压实度检测质量。以前期设计的指标为依托,让高速公路路基干密度和含水量等各项参数信息可以无限接近于这一指标,以争取良好的路基压实效果。
为充分保证检测质量和结果的有效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展开对于路基压实度的测量,为此,需要相关人员在正式操作前建立对于这一设备的深刻了解,以促进设备应用效果提升,让路基压实度检测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保障。
2.5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
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导致在高填方路基的实际施工过程及后续使用阶段都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沉降问题。为此,要求针对路基沉降问题予以高效治理,以降低其对于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整体质量的影响,让路基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得到充分保障。
基于此,要求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展开对于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现场的科学观测,并据此得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在相应环境中的实际沉降幅度。为了让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观测效果得到充分保障,需要提前在路基的外表面位置处预埋两个观测点,并借助全站仪装置的形式建立对于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情况的科学观测。除此之外,要求配置完备的计算机系统,并将由全站仪所获取的各类路基沉降信息向系统之中进行传输,以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实际沉降信息为依托,综合利用各项现代化技术展开对于路基沉降问题的科学处理和合理规划,以降低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风险[5]。
3 施工注意事项
要求相关单位在高填方路基的施工全程中针对填筑材料的含水率予以科学管控,将填料的含水量控制在±2.0%范围内。在完成填筑施工操作后,要求采用压实设备展开对于路基的压实处理。一般而言,在高速公路路段施工时会运用风化岩材料进行填筑,要求相关人员尽量将整体施工过程中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更好适应施工的需求。
一般将土路堤施工分成几个不同阶段,在实施填筑操作时,一般在不同的时间展开对于相邻土路堤段交接处的处理,针对先填路段,一般按照1:1的坡度,分层预留台阶。一旦需要针对两作业段进行同时施工,则需按照分层交互的形式予以衔接,将搭接长度控制在2m以内。针对填方边坡予以施工,要求相关人员建立对于高速公路填方边坡高度的清晰认知,同时,将其高度控制在6m以内。至于边坡位置处,则一般通过喷播草籽或挂三维网植草的形式予以施工,以发挥良好的防护效果;一旦边坡的高度超出了6m,则需要借助骨架防护施工方式予以施工。
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挖方边坡施工过程中,综合利用锚杆(索)框架梁植草、喷(点)播草籽及挂三维网(组合网)植草等多种形式实施坡面防护。对于高度相对较高的软岩边坡,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第一级边坡位置处下端设立路堑矮挡墙。同时,在进行边坡施工时,要求采取高效的加固手段,通过潜孔钻机的形式进行锚索钻孔施工,应尽量避免在此过程中使用水钻。同时,在进行钻进施工时,一旦遇到了质地相对较为松软的底层,则可以通过跟套管钻进施工的形式予以施工,以促进钻孔完整性提升。一旦发生了塌陷孔洞,则要求立即停止钻孔施工操作[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予以高效管控,有利于进行高质量的高速公路建设。在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高速公路的公路路基施工和高度公路的整体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完善的理论和标准体系为指引,在反复的施工实践之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方向,以建设更高质量的公路设施,切实推动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