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现浇结构钢筋工程结构构造及施工技术分析

2021-04-03何彦才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3期
关键词:纵筋保护层框架结构

何彦才

宁夏永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1

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是最普遍的,也是最重要的,一谈到工程建筑就离不开钢筋混凝土,钢筋在混凝土中就相当于人身体里的骨骼,没有了钢筋,混凝土就不能起到支撑的作用,所以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钢筋因在混凝土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钢筋工程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此,围绕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构造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讨极具必要性,以便施工人员建设质量良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1]。

1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概述

在控制施工质量风险、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框架结构不论是钢结构框架,还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其较好的延性和整体性,在不同时期建筑房屋发展阶段的抗震性能都能得到满足,成为一种典型的“主流结构”。钢筋混凝土现浇式框架结构相对于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在建筑施工中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施工简便性,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现浇框架结构房屋施工现场,由钢筋箍筋、模板的支拆、混凝土现浇、脚手架、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组成的施工荷载不断增加,无形中会对下部结构荷载带来影响。在模板工程安装环节,工程施工危险系数颇高,施工复杂,易出现质检问题。例如,在施工中搭建完模板后,如果模板系统达不到规定刚度、强度或稳定性,则会使混凝土构件产生变形、开裂,严重的会使整个模板系统垮塌。所以,在模板组装过程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势在必行,否则会出现人为错误,将会在混凝土强度、构件截面尺寸、附加偏心距等方面影响结构可靠性。在模板脱模剂施工环节,脱模润滑产品一般分为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聚合物类。模板脱模润滑剂是一种涂抹于模板内壁起到润滑和隔离作用,具有容易脱模、不污染混凝土表面、不腐蚀模板、涂刷简便等特点。不同材质的模板以及不同施工条件和饰面要求,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脱模剂。在钢筋箍筋工程施工技术环节,如果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核心区域强度不足和延性不够,那么在核心区域既要承受柱子传递来的压力,又要承担梁端和柱端的弯矩和剪力的时候,假设排除建筑材料问题,在地震荷载反复作用下,核心区混凝土受剪压复合应力,就会造成核心区出现交叉裂缝,极大降低节点区域抗震强度,最终导致框架结构体系变为结构可变体系,形成坍塌。造成这一局面的初始点就是现场的施工工艺方法,导致梁柱节点箍筋绑扎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对此,一是改进现有箍筋工艺,如实施现场箍筋笼沉梁法等;二是改进思想认识,使之不受工期、经济效益和人为干扰。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施工规范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可以将施工过程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现浇梁钢筋保护层施工;一部分现浇板钢筋保护层施工;一部分是现浇柱钢筋保护层施工。需要根据建筑施工设计要求以及工艺操作规范合理施工,灵活使用各种钢筋绑扎方法以及混凝土浇筑工艺,以此保证现浇梁钢筋保护层施工质量。同时,在计算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需要将混凝土碳化、脱钝以及钢筋锈蚀耐久性考虑到位,以箍筋、构造筋以及分布筋等最外层钢筋的外缘计算钢筋保护层厚度。需要注意的是,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是越大越好,虽然厚度大可以提高混凝土构件的黏结锚固性、防火性以及耐久性,但是保护层厚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受力后出现宽度过大的裂缝,影响施工用性能。因此,在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计算时,中的相关规定,合理设计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设计中都采用最小值[2]。

3 钢筋结构构造施工过程中相关问题

3.1 钢筋连接接头位置的设置

框架柱连接按相应抗震等级可采用搭接、焊接、机械连接,近些年因机械连接施工艺简单,可靠性强,被广泛采用,钢筋连接大多均采用机械连接方式(直螺纹连接)。框架柱连接接头的位置,在首层框架柱接头高度(基础嵌固至第一排钢筋接头位置)大于基础嵌固高度至首层梁底的1/3,二层及以上框架柱接头高度大于楼面至梁底高度的1/6、最大柱边长、大于500mm中取最大值,相邻纵筋钢筋接头交错设置,相互错开,相邻纵筋钢筋接头间距大于35倍的纵筋直径。框架梁钢筋连接接头位置因设置在受力较小的位置,上部钢筋不因设置在箍筋加筋区的位置及支座位置,该位置受剪力及负弯矩最大,上部钢筋连接接头宜设在梁跨中位置,下部钢筋连接接头因设在梁跨中的1/3处,错开剪力及弯矩最大的位置,同时同一边接区段内钢筋接头不宜超过50%。同时应注意钢筋连接如采用搭接,搭接范围内箍筋间距因小于100mm,电渣压力焊接接头只用于竖向构件。单向或双向连续板的中间支座上部同向贯通纵筋,不因在支座位置连接或锚固,当相邻两跨板的上部贯通纵筋相同,且跨中位置有足够的空间连接时,可在两跨中的其中一跨中部进行连接,当相邻两跨板的上部贯通纵筋不同,因将配筋较大一侧的纵筋伸过支座至相邻跨中进行连接。两向基础梁相交于柱下位置,因有一项截面较高的梁按梁端箍筋全长贯通设置,当两向基础梁高相同时,选任意梁端箍筋全长贯通设置。

3.2 折梁钢筋构造

折梁在工程实践中均为普遍,但在验收过程中仍然发现没有正确按折梁构造做法进行施工的情况,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水平折梁及竖直折梁小角度一侧的主筋因延伸到大角度侧主筋位置然后进行弯折,弯折长度大于20倍的纵筋直径,让小角度面的主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性能,来抵抗变形保证结构安全。

3.3 悬挑板的施工重点

悬挑板多设置在屋面板四周,悬挑出外墙面一定长度,造型美观被广泛采用,有时因室内空间、结构因素影响,也会考虑采用悬挑板,悬挑板因为受重力荷载后,承载力完全依靠在悬挑板上部钢筋承受,所以,悬挑板上部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尤为重要,上部钢筋位置不准确,钢筋在悬挑板中的拉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结构就有可能出现突然破坏,悬挑板钢筋在施工过程中,禁止施工人员踩踏,机械在钢筋上堆放,减少泵送混凝土的冲击等情况,会造成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移位,所以因加强悬挑板上部钢筋位置在浇筑混凝土过程的全程监测,设置通长马凳筋,确保钢筋位置准确无误,确保结构安全。

3.4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为了保障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及美观性,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通常是从两端的最低处同时进行浇筑,施工过程应尽量保障连续性及完整性,这样可以避免在施工时留有缝隙。混凝土的施工中如遇恶劣天气而必须留有施工缝的情况下,施工缝的预留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处理施工缝的过程中,已浇灌完毕的混凝土,应当确保其具有很强的抗压性,之后将表层已达到一定硬度的混凝土全部清理掉,在施工缝全部铺上水泥浆之后对混凝土进行捣合[3]。

3.5 楼板裂缝处理技巧

①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楼板表面出现皲裂或者结构细微裂缝,在对裂缝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先用清水对表面残留沙土进行冲洗,达到完全干燥状态后,用环氧树脂浆液进行灌缝或反复两次表面涂刷并进行封闭,以达到处理裂缝并养护结构的目的。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一般裂缝,可按照上述方法用清水进行冲洗,在此基础之上按照1∶2的比例调配水泥砂浆进行灌抹处理,压平后妥善养护,以达到确切的养护效果。②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贯通裂缝,可以通过低压化学灌浆操作的方式对裂缝进行处理。低压灌浆材料以环氧树脂类浆液为主,按照0.2MPa~0.4MPa标准控制灌浆压力。灌浆操作时先借助于高压风机对裂缝表面进行彻底冲洗,然后根据裂缝病害实际情况进行贴嘴埋管,在骑缝贴嘴埋设h~3h后,用封缝胶沿裂缝封闭缝口。待闭缝材料达到强度后进行密封检查,通过后吹干钻孔、缝面,然后进行灌浆。灌浆时可采用单孔和多孔并联灌注进浆方式,直到缝面不吸浆为止。③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较大裂缝且内部钢筋完全锈蚀的情况,可以先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然后在防锈基础之上进行填充,期间所采用的裂缝修复方法以取凿槽嵌补法,槽内部先用环氧树脂浆液打底,然后用环氧树脂砂浆灌封,其他剩余点则用环氧胶泥填充并且压实,然后抹平养护。

3.6 浇筑后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科学的养护,结合施工的季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例如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由于温度较高,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较快,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这种情况下开展养护工作前应先对混凝土进行浇水,保障混凝土的湿度。而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也容易因为受冻而出现裂缝,因此在施工完成后,需采用草袋对其进行覆盖两周的时间,再对其进行养护。而在夏季多雨的季节需采用塑料布对混凝土进行保护,进而增加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

4 钢筋工程施工管理

组织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会审记录、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并组织班组人员学习有关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对绑扎钢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组织攻关小组,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确保钢筋绑扎质量,提前做好绑扎丝的砂浆垫块、支撑铁件及马凳筋,通长马凳筋支撑可靠性可强,对进行原材料严把质量关,每批进场钢材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按批号和直径大小分批现场抽样进行力学试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试用,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配料加工,确定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调整值等参数,保证下料准确性。钢筋下料前应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其与混凝土黏结效果。钢筋调直采用钢筋调直机,切断采用钢筋切断机,弯曲成形采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配合进行,弯曲钢筋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弯曲点不得有裂纹,弯曲后的钢筋不得调直后在进行试用。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先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在钢筋隐蔽前需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钢筋工程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同时浇筑砼前,设施工人员通道,不得在钢筋上部行走踩踏,并设专人看护,发现问题及时调整[4]。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明确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加强对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保证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增强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给其他环节的施工创设良好条件,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纵筋保护层框架结构
浅谈计算参数as、c在抗滑桩截面校核时的运用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纵筋配筋率对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影响研究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一种混凝土框架节点内钢筋的(抗震)锚固的设计与应用
寻找空气保护层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
保护层开采工作面过地质异常区期间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论梁下部纵筋原位标注的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