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机制与政策研究
2021-04-03毛桂龙
毛桂龙
杭州市西湖区城建服务中心,中国·浙江 杭州 310008
1 引言
加强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前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来讲是关键环节之一,因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也是当前市场失灵的最主要领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城乡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城市工业化以及信息科技等要素向农村地区进行扩散和普及。为了能够更快速地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对当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统筹机制与相关政策进行研究。
2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作用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农村现代化改革与建设工作的基础条件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讲,若想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离不开城乡协调发展,当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要向农村进行扩张与转变,所以农村本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来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可以为农村新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空间,进而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体水平。而且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讲,在不断建设及完善的过程中,可以使农村交通流、通讯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得到全方位的完善,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拥有更加基础的条件与保障,对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和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1]。
在中国公共物品供给上所奉行的政策是两套政策:第1套政策是城市发展与运行过程中所需的水电公路、通讯、医院以及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由国家进行承建及提供。第2套政策则是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大部分需要依靠农民自身进行解决,国家则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助。正是在第2种政策下,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很多的农民掏钱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但农村地区的居民相较于城镇居民来讲,收入水平仅仅为城镇居民的1/3,让这些低收入群体自筹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那么会进一步降低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还会降低对工业产品的消费能力。所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本身没有能力为农村提供公共物品[2]。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应该是由政府所提供的,因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同样都属于公共物品,在同一属性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应当选择相同的政策。目前,只有少量发达地区实现了城乡公共物品共用同一政策。
3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较窄
对于中国农村地区来讲,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大多数的资金都是通过农民进行自筹而来,在此过程中国家资金以及外资和银行贷款的比重较小。因为农村农业的弱势地位,所以在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绝对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增长的幅度相较于财政支出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小。所以,由此可见政府本身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是严重不足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及时保障,致使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项保障制度与设施不能及时落实,影响农业生产与经济的发展,还可能会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更加恶化[3]。
3.2 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完善
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建设来讲,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产权管理、投资管理、运营管理及价格管理,在20多年的发展以及改革工作当中,过去的传统经济体制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但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传统的体制惯性作用仍在发挥影响,有许多旧体制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所有权主体意识问题、财产分割问题和资产损失问题等。各项制度以及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使得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水平远远落后,这都是大部分农村现在工作的实际情况[4]。
3.3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使用量以及依赖性是比较强的,但在现实中,许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大多数地区所使用的水利基础设施是过去建设的,没有进行及时的维护与保养。在这种情况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比较差,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安全保障不足以实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足以将威胁农业生产的因素消除。
4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建议
4.1 拓宽融资渠道
第一,需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投资力度。因为农民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仅依靠农民微薄的收入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具备可行性的。政府应当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投资主体,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第二,应当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贴息以及风险担保等多种手段,使社会资金能够更大范围以及更高数量的流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4.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真正基于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发挥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双向优势,根据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管理工作需要履行主体与客体关系,建立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作管理体系,对基础设施建设中所投入的资金加强成本控制,避免出现农业资金非农化[5]。
4.3 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不仅仅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命脉,也是中国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基础条件。对于中国部分地区来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因为地下水资源比较短缺,江河水资源也比较少,所以如果仅依靠农民自身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用水问题,所获得成效较为微弱,必须依靠当前国家资本进行投入,特别是一些大型以及中型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应当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对农村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加强,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及水资源。
4.4 增强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道路、自来水和广播电视接放装置建设工作是当前财政投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基础建设项目。因为这些建设项目规模不大,投资也比较分散,所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投资较少,工期也比较短,能够快速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对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农村地区的水电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项目所投入的物资大多数都是中国国内生产的,所以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中国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会更大。同时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工作,所以可以使用廉价的农村劳动力作为主要的施工作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地区农民的经济水平提升拥有更多的渠道,不断缩小农村地区与城镇之间的经济差距,而且这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来讲是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6]。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来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作用发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条件于城镇地区来讲较为落后,所以若是经济发展时的基础设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复苏将变得遥遥可及。所以在论文述内容中,主要是针对当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统筹机制与政策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中国当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以及工作水平提升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提高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