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1-04-03楚锋
楚锋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引言
在国家领导部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引导下,我国各个领域都在向绿色节能发展,由此可断定,建筑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更需要积极顺应国家号召,通过构建生态建筑的重要举措逐渐走向绿色发展的道路。而若要开展生态建筑项目施工建设,首先应将生态理念引用于具体的建筑设计中,从而有效改善因为建筑过程施工而造成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而针对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建筑设计与生态建筑理念的深度融合。
1 生态建筑理念的内涵
生态型建筑是指在建筑内部存在完善的生态系统,通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内外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的统一,使得建筑内部的生态系统环境进行有效的循环,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实现低污染、低功耗的生态平衡项目。生态建筑本身的生态性,是通过在建筑中进行生态建设来模拟现实中的生态环境,使得居住环境更加原生态,如果新生态建筑无法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或在成本控制上有所降低,那么在生态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就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无法被广泛地应用和推广[1]。
2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生态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当使得建筑内部的生态环境与外部生态环境产生循环。要实现这种循环,就必须要在设计过程中对多种室内因素进行考虑,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品质能够因生态环境而得到保障。通过将生态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能够使得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实现了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进行生态型建筑设计时,不得以牺牲环境来提升舒适度,否则就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型建筑设计原则,通过对建筑的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来做到真正的人和自然的统一。
3 我国现阶段生态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也引入并应用了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随着建筑类型的不断发展,生态建筑逐渐成为全球在能源危机以及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热门建筑类型,而我国的生态建筑领域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在相关生态建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3.1 生态建筑设计未引起建筑业足够重视
随着气候以及环境问题带给人类越来越多的威胁,生态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开展生态建筑时间较短,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大多数建筑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生态建筑的重要性。除了建筑企业外,部分政府以及相关建设管理部门也没有对生态建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要改变我国当前生态建筑行业的发展,政府首先应当对生态建筑给予更多的政策以及推广引导工作,能够让地区性建筑企业对生态建筑产生足够的认识,通过二者对生态建筑的重视程度加强,并且建立一系列有关生态建筑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生态建筑的开发,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内部环境,而且会使得建筑企业的建筑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降低[2]。
3.2 对生态建筑概念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刚刚持续了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建筑行业在这轮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提供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得到了爆炸性增长,这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通过这个阶段得到了积极有效的发展。任何事物都具备两面性,房地产的繁荣虽然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在国家认识到生态环境并提出节能减排等相应政策背景下,生态建筑的出现不仅响应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以及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部分企业对于生态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没有较强的动力去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政府应当针对生态建筑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此来推动建筑企业开发符合生态建筑标准的新型建筑。
4 生态建筑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4.1 园林绿化设计
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会考虑到园林绿化设计,园林的绿化设计应对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的勘察,并以此来选择适合该环境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包括其中的植物选择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选择。举例说明,在某生态型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加入本地植物提高园林中植物的存活率,实现美化作用。在建筑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垂直设计方法来安排不同植物形成的生态景观布局,在进行建筑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使得建筑物更加具备自然气息的美感以及自然活力。要将建筑整体与生态景观设计进行统一度较高的融合过程,首先要突出建筑作为主体的地位,防止出现景观元素覆盖的建筑设计影响了建筑的实用性,通过将景观设计融入生态建筑中,不仅改善了生态建筑中的整体环境,也给选择该建筑的消费者提供了较为舒适的体验。
4.2 室内设计
在住宅建筑中,建筑内部的结构空间是建筑设计的重点环节,因为建筑空间是人们选择该建筑时的重要选择指标,良好的空间布局,能够使得人们建立各种生活所需的功能区域,不仅能够实现室内环境的提升,也对住宅的功能性有了较好的凸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间设计更多地采用了绿色化元素,通过绿色建筑材料以及新型的建筑技术来实现室内空间设计的绿色化。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绿色应作为设计师所采用的主色调以及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中要对室内的通风进行良好的设计,要解决通风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就要对影响室内通风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手段或措施,改善这种阻碍通风效果的因素。较为常见的是通厅模式,这能够对室内空气的对流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将更多的自然风量引入室内,尤其是在夏季,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调风扇等制冷设备的使用频率,有效地降低能耗[3]。
4.3 环境保护材料
人们为了提高舒适性,会在施工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新型的环保建筑材料能够释放出微量的有毒物质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近年来人们较为关心的甲醛问题。除此之外,新型的环保建材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通过在建筑外部使用保温材料可以极大程度吸取阳光的产生的热能,能够有效地保证室内温度的平衡,通过采用生态环保材料,可以让人们将室内建筑变得更加私密,舒适与安全。
4.4 注重利用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是建筑设计方案中的节能优化环节,这些优化环节主要通过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对照明、节水、保温建筑内部功能进行改善,使得不可再生资源或能源的消耗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纳入到生态建筑设计方案中。
4.4.1 隔热设计。建筑的隔热设计非常重要,这是建筑能够降低能源消耗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对建筑进行隔离时,主要采用在建筑外层加装保温层,在进行保温层设计时应当对建筑所在地区的四季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考量,以选择适合该地区的保温层材料和施工技术。除了对保温层的设置外,还应当对房间的朝向进行设计,南北朝向的房间有效地避免了长时间的日晒,实现了对室内温度的控制,降低了能源消耗。
4.4.2 节水设计。建筑设计中,节水设施通常按照当今较为流行的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通过在小区的绿化,植被设计过程中加入海绵设计理念,通过海绵机制存储降水用于小区绿化带灌溉等用途,节约用水,提升建筑的节水性能。
4.5 “表皮”生态设计
传统建筑中并没有有效的措施对建筑结构主体进行保护,但随着生态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内部出现了表皮的学说,表皮生态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主体结构,而且还能够对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改善,针对建筑外墙进行保护的施工流程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皮施工流程。虽然表皮施工措施是生态设计的重要环节,但不可避免地在进行表皮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只针对外墙装饰来进行设计,更加针对的是外墙的美观性。而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其更注重建筑的外部结构是否与周边的生态环境能够进行较好的融合,除了提升外墙的稳定性之外,还应当有效地控制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如果在进行外墙设计时,单纯关注物理光照的影响,反射率较高的外部材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光污染,这是设计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的问题[4]。
4.6 生态建筑理念的落实
为了实现生态建筑的环保特性,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应用生态建筑的基本特性,归纳总结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坚持生态和谐原则。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保证生态和谐,其具体实现原理是通过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使其融入周边的自然环境中,保证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通常会从建筑的外观和颜色等角度来进行生态和谐的统一手段,在对建筑外部形态进行设计时,选择相应的建筑外形以及建筑外观颜色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并保证建筑的美观度。在建筑与自然环境进行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基本只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所以不应当只是通过调整建筑的外观,应当通过建筑的周边环境来辅助实现建筑的美观性。较为常见的做法是,通过建筑周边的植被情况以及相关水体与建筑进行有效的融合来提升生态环境的统一性,这不会破坏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地将建筑与环境进行融合,一方面降低了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使建筑的美感更加自然和谐。
第二,坚持节能环保原则。在完成项目的设计方案后,要对设计方案中的细节部分进行不断的调整,通过建筑材料的环保特性,来提升建筑在投入使用后的节能环保功能,这些功能除了受到建筑材料的影响,还会受到施工工艺和规范的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在投入使用后的节能特性,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建筑物内部的光照以及通风情况,通过自然光照来降低建筑物内部采光的电能消耗,通过改善建筑物内部的通风情况来降低对空调等电能消耗较大的家用电器的使用,使得建筑的整体能源消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5]。
5 结束语
总体说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念,可以推动人与自然生态的共同生存与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项目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促使建筑工程具备绿色节能功能。由此看来,我们应切实加大建筑设计应用生态建筑理念的研究力度,以便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生态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