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探索与思考
2021-04-03罗真行
罗真行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1130
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已经是我国的重点建设目标之一,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程越来越备受关注,河道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让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在保障基本的排涝和防洪的功能之外,加大对流域周边的生态绿化和环境的改善[1]。利用多种现代河流治理手段,来达到城市河流治理效率的最大化,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这是惠民生、增福祉的伟大事业,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一、城市河流治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河流外源污染控制不力
在传统的河流治理下,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足和工程技术能力落后等问题,导致河流的水质污染严重和河流周围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当时的工程建设者对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决,然而现在仍有一些城市在进行河流治理时采用老旧的治理办法,这无疑是对河流生态环境更大程度的破坏,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也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2]。
首先,许多城市过去对河道保护意识薄弱,未划定河道保护绿线,紧邻河道两岸存在大量的居民住所或工厂,所产生的生活、工业污水得不到良好的处理和管控,大量的污水和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的,从而引发水质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许多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立不健全,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处理不够完善,许多雨水排口会掺杂周边的污水排入,外源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第三,城市在建设中对河流截污工程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对外来的污水无法做到有效的收集,无法对河道起到有效保护。根本上,污水排放得不到有效管控,进而导致城市河流的水质污染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对河流周边的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对流域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3]。
(二)城市河道淤积、防洪能力不足
近年来城市的河道内大量污染物累积于底泥,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清淤,河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了排洪功能的发挥,导致河道的基础功能下降,河道的排洪和抗涝能力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对河流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当地城市社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城市的防洪标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提升,过去城市河道的防洪、泄洪功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频繁发生的洪水造成位于沿河两岸地势较低的企业、居民房屋、耕地和农作物被冲毁,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期以来,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使流域防洪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河道的防洪能力下降,无法保护沿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城市河流的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也是十分不利的,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重点加强生态防的建设,加强对河道淤积的清理工作,疏通河道,减少硬质河堤,从而提高城市河道防洪处理质量水平[4]。
(三)河道周围的绿地区域利用率较低
在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背景下,旅游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点行业,城市河流两岸的绿地空间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但由于许多城市河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道两侧无通行条件,在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同时也让人们对河道周边绿地空间使用的欲望下降,这对于河流周围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河道观赏产生的经济价值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损失[5]。
城市建设发展,不能只靠传统的行业带动,而不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为了实现资源环境的循环发展,对城市的经济建设进行创新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城市河道的景观建设也是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中一个重点,想要建设好城市河道景观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需要对整个河流沿岸的风景线进行系统梳理,让河流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得到发挥,对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发展和生态经济价值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加强城市河流的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二、如何有效进行城市河流综合治理
(一)加强污水防止及治理系统,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想要有效地促进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展,要求有关部门建立一套完备的河流控污管理办法。对于原有的河道污染问题加大关注力度并且合理地进行解决,将原本已经被污染的河道进行净化和疏通,逐步减少河道的污染。对于干净的河道要在源头上杜绝污染的产生,政府加大对河流综合治理的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先进的排污设备和技术,并且由主管部门加强对河流排污监管,经常进行实地检测和考察[6]。水利监管部门对相关工程企业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对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和设备进行一一审核,让河流污染从根本上被避免。
其次,城市河道治理应当把着重点放在雨污分流系统、河道截污系统、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上,通过敷设截污管道,新建智能分流井等措施对河流点源污染进行控制,通过对初期雨水调蓄、处理以及场地低影响开发等方式对径流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彻底解决建成区污水直排等瓶颈问题,大幅提高污水处理率,目标把外来的污染阻隔在河道以外。
同时,还有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厂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废水稳定达标率,从根本上降低污水产生量。建立完整的河流控制污染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河流综合治理工作的良性开展,也可以促进河流生态环境建设,为城市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河道防洪能力
由于河道的常年失修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力度不够导致河流淤堵情况越来越严重,河流淤堵容易造成河道的基础功能下降,对于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大为不利。城市河流淤堵会导致河流的水位抬高,让河道的排洪抗涝能力减弱,容易造成洪水灾害等危害河流沿岸居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对沿岸的建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对城市的经济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想要改善城市河流淤堵情况,要加大对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清淤疏浚,建设沿岸生态防洪系统,实施河道清淤生态修复。
同时,许多城市部分河道未按规划形成、许多河堤破损严重,不能满足行洪要求。对于存在防洪隐患的区域,需要通过修建堤防工程提高河流防洪标准,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堤防建设要整合水利、建住、交通、文化旅游等力量,力争防洪工程与河道综合治理、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市政道路、城市供排水、文化旅游景区规划等结合实施,治理后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堤防建设应结合生态健康治理理念,软化驳岸形式,丰富竖向景观,打破硬质岸线段的单一形式,适当拓宽河道,满足行洪安全,梳理植物,生态设计,提高场地生物多样性,激活河流自然生命力,配合海绵城市建设,为水质改善,生态景观效果提升奠定基础。
(三)加强城市河流周边景观的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带来的经济效益
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最终要达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加强城市河流周边景观建设有利于促进河流沿岸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对于河流沿岸的居民健康生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河流周边的景观打造,在河道两岸形成沿河骑游道、休闲步道、景观节点、城市家具、植物绿化、生态湿地等,让河道景观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河道景观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河流景观美化可以促进城市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对河道两岸景观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景观风貌的梳理,构建统一有序的景观系统,在营造沿河景观风貌特征的同时,延续两岸传统空间的景观特色并通过相应景观工程建设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打造以生态为根、文化为魂、功能为补的多元滨河水岸。
结束语: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作应当从安全、生态、经济和源头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对城市河流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要多角度进行探究,不能被传统的治理理念所束缚,加强建设防洪、排洪等基础功能的同时,也需要从生态环境、景观打造上注重起来。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努力改善河道失绿、失活、淤塞等现状,为市民打造城水相依、人水相亲、水清岸绿、乐水宜居的生活工作环境,重现绿色景观的水系生态带,营造活力文创的沿河产业带。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建设出自身独特的处理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打造出良好的生态河道,促进河流综合治理工作的进行和河流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