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城市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4-03韩庆光杜锐韩玲玲薛玉寒

建筑与装饰 2021年6期
关键词:聊城市聊城主城区

韩庆光 杜锐 韩玲玲 薛玉寒

1. 聊城市住建局 山东 聊城 252000;2. 聊城市统计局 山东 聊城 252000;3. 聊城市审计局 山东 聊城 252000

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发展态势,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高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近年来,住建部正在江苏省进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今后我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拟在全国推广。如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大幅度地提升聊城市城区的建设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基础设施,业内亦称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它是城市的“骨架”和“血脉”,是保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加强聊城市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结合聊城现有设施水平较差、茌平刚刚撤县设区、全市财政较为困难等项实际情况,适应新基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要求,最大限度地突出重点和特色,走出一条既有利于当前、亦有利于长远;既少花钱、多办事,又确保高质量、可持续的新路子,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谨谈点粗浅意见。

1 聊城市城区基础设施概况和综合分析

统观聊城市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从未有过的辉煌业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拉大了城市框架,提高了承载能力,基本适应了各个时期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纵向和自己的过去相比,我们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横向在全省的范围内,与各个地级市相比,聊城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一些短板。

促进发展应以问题为导向,对过去的辉煌业绩,不再多加评论,这里主要是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聊城市主城区基础设施属于“第三世界”的落后局面,仍未有大的改变。基本反映聊城市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019年完成的18个主要指标,能够进入全省上游的,只有分别处于第5名的排水管道密度、绿化覆盖率两项。进入中游的,也只有列为第6位的人口密度、第7位的供水管网密度、第9位的道路面积率这三项,其余都在第10位(包括第10位)以下。并且,有些很重要的发展完成指标,处于第13、14位;如能突出反映城市宜居水平的燃气普及率为第14位、绿化率为第13位;尤其是综合反映城市建设业绩的建成区规模,为第13位。

这些数字对比可见,聊城市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处于全省下游的12~14名之间。

(2)茌平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与全省的县城相比,亦不容乐观。茌平城区,处于上游的有4项,即:建成区路网密度列为第3位,建成区道路面积率处于第10位;供水普及率为1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高于全省平均值99.91% 。列为中游的有13项。处于下游的有一项,即是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属第48位。

以上这些对比说明,茌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54个县城范围内,也只处于中间站位。

(3)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的城市外部形象,具有很大提升空间。 除了“雨后看海”、交通拥挤等在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城市病以外,聊城还有特殊性的发展短板,突出地表现在道路和绿化两个方面。近几年,虽有一定改善,然未有彻底改观。尤为突出的是,主、次干道不够通透敞亮,道路的承载功能较低、园林绿化缺乏均衡布局、生态美丽和可进入性较差;新基建还未开始。

关于主、次干道不够通透敞亮问题,主要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遮挡。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非机动车与人行道之间,都有乔木和灌木上下相连。几乎每条干道两边通算都有4条,有的乃至6条这样的绿化带,形成绿墙;路灯就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之中,绝大多数的人行道没有路灯。每逢夜晚,灯光被遮拦,大部分路面只能留下树影。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行驶行走,甚为不便。这种现象,在聊城市主城区相当普遍;近几年,有些新建道路,除了外商如万达集团开发建设的小区之外,这种模式仍在蔓延[1]。

并且,相当多的干道交叉路口,绿化景观,过高过密,直接违反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影响着行驶安全。

前一时间,聊城市主城区将东昌路,从花园路到向阳路附近的一段人行道进行改造。去掉了其中灌木、安放了座椅,摆放了花坛,腾挪出大量空间,受到广泛称赞。然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绿化带的格局,还没有改变;人行道的路灯,也未布置增添。

关于道路承载功能较低问题。城市道路特别是干道,反映着城市主体面貌。仅就地表以上来讲,突出城市形象、反映文化特色、方便外地游客的植物雕塑、相关标牌、指示牌等等,少之又少,与外地先进旅游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关于园林绿化外部形象欠佳问题。首先,绿地体系的均衡布局不够,缺少小而精、功能全的小公园、小绿地。相当多的道路旁的绿化带内,乔木灌木花草,密植一起,叠床架屋。其次,园林绿化促进生态美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河渠之畔的树木花草的栽培,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上水平。并且,有色树种很少,难以展现生态美丽。再者,园林绿化可进入性相对低。城区不少园林绿化,包括茌平区植物郁蔽,缺少园路及休憩服务设施。

关于城市范围内的新基建,还未开篇。相比传统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市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目前,已有13个省市发布了2029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投资总额,共计33.83万亿元。

从短期看,新基建将成为经济稳定的关键,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从中期看,新基建将起到缓解社会的主要矛盾,助力“十四五”规划发展落地的作用。从长期看,新基建将助力经济转型,加速进入创新大时代。

新基建在聊城市城区,还是一片处女地。

形成以上问题和短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观念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二是设计问题。好多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当时建设之时,设计的总体水平受限,眼界不高,技术手段不强。三是资金问题。聊城长期地方财政紧张。

2 发展对策

(1)在战略层面,以建设美丽聊城为中心理念,打造高质量的一流基础设施。今后五到十年内,聊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坚持高质量、生态美丽、现代特色的原则,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标,达到全省中游以上;若干发展指标,达到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

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最为关键的是:选准率先发展方向、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实质上,这是一个大战略问题的两个方面。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分析,2019年,聊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63亿元,占全省6526.64亿元的3.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7.08亿元,需要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比例相当大;在全省14个地级市的盘子里,处于第12位;仅高于人口较少、经济体量较小的日照(170.37亿元)、枣庄市(147.26亿元)。

往前看近期财政困难不会彻底解决。要想把事办好,需狠抓道路和绿化的建设改造。这既可拓展活动空间,又可提升城市颜值,还可节约大量建设资金等等,可谓一举多得。

(2)中观层面的工作摆布上,突出三个重点。

1)大幅度提升园林绿化的通透性和可进入性,改善扩大绿化空间,节约资金。

关于通透性问题。将主次干道两旁的四道乃至更多的绿墙,彻底改造。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在占地分配上,80%以上应是低于50厘米的灌木花草,只留下20%以下的面积,栽植高度在50~120厘米或121~160厘米高度的灌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绿墙,各类灌木,应全部去掉,拓展人行道空间。另外,聊城市城区大多数绿化带中,都有数量不等、不规则栽植较低的小乔木,在提升通透性的过程中,将这些小乔木,作为树苗移栽到新的所需之处。

关于可进入性问题。在聊城市主城区内,有很大数量的绿地,人们不能进入或可进入性较差。如聊城大学与开发区之间南北方向的道路两旁,又如振兴路、建设路的人行道旁乃至人行道上,古运河两岸等等。对于类似聊城大学东面的主干道两侧、每侧都有20多米的绿化宽带,应当大规模的改造。首先,将密密麻麻的乔灌木的60%以上,移栽到新的所需之处。这既能节约另外购置树苗等的资金,又能腾出地面空间,安排设计林中路径和休憩服务设施。

对于类似振兴路、建设路两旁7米多的绿化宽带,首先需将栽植于人行道的乔灌木去掉,恢复设计敷设正式的人行道。其次将人行道与所处商店垂直距离之内的灌木也应一律去掉,并且,疏解乔木占地空间,便于大树下停放车辆、安排休憩服务设施。

运河城区段两岸的绿化,也应彻底改造。拉开运河两旁的面积,提升可进入性。参照徐州市和南京市的做法, 把运河两岸做成梯田式或阶梯状。每个阶梯内,做成一个阶梯通道,并配置灯光、绿化设计,便于若干阶梯盘旋而上,达到岸顶。在两岸顶端的平面,疏解乔木、灌木占地空间,加宽敷设园路、休憩服务设施。

除了以上这些,还应把整个城市作为公园来规划建设。 按照市民出行10分钟、徒步300~500米,就能进入公园绿地的要求,全力打造公园城市。

2)重点突破道路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提高投资效益,提升城市运营效率,展示聊城新形象。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最直观地体现了城市的规模。要改变聊城市主城区规模太小的状况,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力度,拉大城市框架 ,带动沿路敷设的供水、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制定中,聊城市就应当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倾斜,特别应加大新建道路的规划和投入。大体说来,按照每一年增加约10平方千米的城市发展规模,根据道路先行的原则,规划建设新的城市各类道路。在发展的方向上,应向东、向南两方面,优先重点推进,串联、整合、带动这两个方向上、较好较多的经济、文化、旅游等众多发展元素,较快地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今后的五到十年之内,应加强小街小巷道路的新建、改建。现在,全国范围内不少城市,大路较宽,小路较少,带有普遍性,聊城更为突出。这种现象,不仅违反了城市建设规律,造成市民活动中,大道人员拥挤,而且直接降低了城市的宜居性、群众的幸福感。应当结合城中村的改造,大幅度地增加城区路网密度。

提升城市效率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提升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目前非机动车道,缺乏平整度,道路拥挤等等。为解决此问题,一是将机动、非机动车之间的绿化带,保留1.5至2米,去掉的面积纳入非机动车道。二是最大限度地将两侧人行道的立缘石改成平缘石,引导停在非机动车道上的车辆,全部停到人行道附近的停车场。三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建、新建,提升道路的平整度、抗滑能力和承载能力。聊城市主城区从闸口到花园路段,其设计形式,除了人行道需安装路灯、座椅之外,大体符合以上要求。该段受到沿街商铺经营者的热烈欢迎,“进出货十分方便”;并且生态美丽,井然有序,笔者每次驱车至此,总感心旷神怡。当然,它的地下管廊,目前聊城还没有财力全面推开;仅就地面而言,现在就应在全城区推广。广东省深圳市就是这种模式,效果甚佳。这种推广,财力投入较少,却能很大地改变城市道路设计建设格局,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合设计打造城区的主干道。这里主要仅就建成的主干道的空间改造而言,不需要进行很大的投入,就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①重点打造白天敞亮漂亮、夜间灿烂辉煌的繁华大道。聊城市主城区和茌平区,大多数主干道都是三块板的,对这些现有的主干道实施空间改造,是一举数得之事。现在,聊城市主城区的几条主干道(通常亦称快速路及标志性道路),按照我国的行业标准,植物景观栽植都不够规范。住建部正在执行的、2016年度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第16节绿化景观规定:“快速路及标志性道路应反映城市形象。景观设施尺度宜大气,简洁明快,绿化配置强调统一,道路范围视线开阔。应以车行者视觉感受为主。”

仅以聊城主城区的东昌路为例。除了以上解决绿化通透性的措施在主干道上重点实施以外,关键还在于绿化配置要统一。全线行道树,或由一个树种贯彻始终,或为两个树种——如法桐和银杏,有规律地间隔栽植。同时,路灯杆、指示牌等路边城市配套设施,不能和乔木搭配在一个绿化带内;绿化带内的灌木,除了高度50cm以下的冬青灌木花草占多数之外,其他的数量较少的花灌木,也应控制在150cm左右,最高不得超过200cm。还有,精心设计道路景观,利用灌木、草花造景,突出聊城历史文化名城、江北水城的特色,彰显出文化况味,像广东中山、珠海,河南开封、濮阳等城市,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夜间灯光布置,对城市增色很多。近两年,笔者亲见海南的三亚,广东的深圳、珠海、广州,江苏的南京、苏州等城市的夜景,真是美轮美奂。他们主要是通过机动车道两旁绿化带中的花灌木,在这类灌木上敷设专用灯具、在附近安装地灯、射灯等,在人行道上安装艺术化的路灯,营造了灿烂辉煌的人间仙境。借鉴这些城市的经验,抓紧补上这个短板,会受益多多。

②打造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海绵大道。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住建部已经总结归纳,分类推广。这些典型经验,尤其河南省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特别抢眼。今年夏天,笔者专门驱车赶赴鹤壁市实地察看。据了解近几年,该市面临资源枯竭、正在转型,地方财政相当困难;该市以海绵城市为重要抓手,形成了适合华北平原地区可以复制、推广的新鲜经验:雨污分流改造的“5个应”、政府主导技术的“3个有”、平原地区内涝防治的“4个有”。他们的经验,最为精彩是海绵道路建设。笔者在鹤壁的三天的时间内,正值那里下小到中雨,由于海绵道路建设得好,雨便随下随渗,人行道和车行道,都未见到大片积水;尤其是人行道,像刚擦拭过的地板,特别干净。这里的海绵道路建设,特别适用聊城学习借鉴。将这种做法,上升到水利环保和财政支出效益的理论来分析可知,由于城市建设地面硬化不能渗水的面积增多,雨水径流的峰值流量,增大了,提前了,通过海绵道路,可以较大数量地削减冲向排水管道、容易引起内涝的雨水,可以下渗补充地下水,可以减少雨水带来的污染。因为雨水和空气中的灰尘接触之后,再冲刷屋顶等,形成的径流是比较脏的,直接排到水体中,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另外,率先进行干道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海绵道路的建设,使用较少的资金,就可解决小到中雨遇到的问题。毕竟小到中雨是经常性的。随着财政的好转,再加大投入,扩大海绵城市建设的面积,直到彻底地从根本上解决内涝和黑臭水体问题。

3)率先打造智慧城市所需的新基建设施。

在这个方面,有三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①尽快制定“城市大脑”的发展规划。新基建的绝大多数内容,说到底就是现代城市的大脑的建设,进而推动智慧城市管理和运行的不断迭代升级。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争先,努力发展,不少城市新基建的发展规划,业已出台,陆续实施。聊城市从现在起,就应当由政府牵头,选调相关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调研设计,尽快制订聊城市新基建的发展规划。

②以智慧灯杆的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建设步伐。各地新基建初步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智慧灯杆的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和切入点,最为关键,可以牵一发动全身。因为智慧灯杆,集综合、共享、智慧、美观等特点于一身。灯杆,已经从普通的照明工具,发展成为集智慧照明、气象站、空气质量检测、城市WIFI(无线网络)覆盖、视频监控、充电桩、LED(发光二极管)、信息发布、文化景观功能、信息交互、一键报警、5G基站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建设这种灯杆,财政投入不会太多,可以实施市场行为,关键是政府的协调任务大。然而,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很大。聊城应在智慧灯杆的建设上,加快步伐,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③尽早筹划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之一。轨道交通,对现代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发挥的作用很大。在这方面,聊城面临着重大机遇。国务院审批可建设轨道交通的硬件规定之一是,城市人口必须在300万以上。目前,东阿县改区也指日可待。届时在聊城主城区和茌平、东阿这三块近似等边三角形地带的城市人口达到300万,是不成问题的。为此从现在起,就要启动链接这个三角地带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调查勘验等项的准备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制定规划、尽早报批、尽早实施,而且及时控制相关土地,可节约建设成本。

猜你喜欢

聊城市聊城主城区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聊城市召开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聊城市夏秋季大气VOCs特征及OFP分析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福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引进社会化管理改革研究